音声异常是声音异常吗
不论性别、年龄、职业都有可能遇到音声异常的问题。音声异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例如手术后或一次大声喊叫之后,也可以是经过好几年才产生。音声异常一般好发于工作上须长时间或大声说话的人身上,例如老师、歌唱家、叫卖的摊贩、家庭主妇、喜欢大声吼叫、尖叫的学龄儿童等。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由于声带常受到刺激,也很容易产生音声异常
分成三大类:\n\n一、生理性(organic)音声异常:发声声带或附属发声器官本身发生组织构造上的病变。\n\n二、功能性(functional)音声异常:发声时呼吸或喉头等处的肌肉运动、配合协调有功能上的问题。\n\n三、混合性(combination)音声异常:混合以上两项,既有组织构造上的病变,也有功能上的问题。\n\n通常治疗音声异常的方法有三种:药物、音声(语言)治疗和手术
唇腭裂音质是唇腭裂患儿因先天畸型导致腭咽闭合不全而形成的异常语音现象。正常人鼻腔和口腔之间由上腭分隔,两者只通过咽腔相通,当发音及讲话时,除鼻辅音m、n、ng外,所有的元音及辅音均需软腭与咽后壁闭合,将口咽腔、鼻咽腔隔开,气流全部从口腔中放出,这种软腭与咽壁的闭合称为“腭咽闭合”。腭裂患儿由于上腭结构异常而不能达到腭咽闭合,继而在发音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异常语音现象,主要表现在发声异常、共鸣异常、构音异常三个方面。 1、 发声异常 患儿在语言发育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语言在响度、清晰度等方面接近正常语音,常趋向于大声发音,声带的长期过度紧张、用力,会使声带发生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当气流经过声腔时,两侧声带质量、厚度的差异使声带两侧振动频率不一致,或声带开放位相不正常;若声带出现结节或声带麻痹,则会出现声音嘶哑,音响偏低,声带漏气等现象。 2、构音异常 由于共鸣腔的形态的改变,腭裂患儿在模仿发音时,不能有效地控制气流和形成准确的构音位置,而以代偿方式进行发音。 3、共鸣异常 正常生理状态下,发元音及非鼻音的任何辅音时,口鼻腔因腭咽闭合而完全分隔,口腔独立完成共鸣,当腭咽闭合不全时,部分气流进入鼻腔,鼻腔参与共鸣,使音质带有鼻音成份,出现共鸣异常。这种状况下,患儿往往表现为说话需经常换气,或声音强度偏弱,言语速度加快。 随着口腔科、麻醉科、监护技术的发展,多学科合作使得越来越多的腭裂孩子得以早期进行腭裂修复术,甚至在学语前期(0~6月)或学语期(7~12月)已完成手术治疗,为孩子将来获得与正常人完全一样的语音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