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考:重看刘备刘皇叔
回顾了刘备刘皇叔的经历。深深感到他这一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相比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这一生,颠沛流离,一直到46岁,年龄已经很大了,事业才开始有所成就。一个卖草鞋的年轻人,没钱没背景,桃园三结义,拥有了第一波战力资源。但也仅仅如此罢了,投奔公孙瓒,而后受陶谦所托,赶赴拯救徐州,陶谦三让徐州,领徐州牧。但很快又被吕布骗去。投奔曹操,曹操说天下英雄维吾尔。衣带诏事件被揭发,又出逃投奔袁绍。袁绍很快被灭于官渡之战。好不容易有一个小据点,曹操率大军围剿。长坂坡带万民,行动缓慢,一点点慢慢逃跑。跑去荆州,投靠同宗刘表。
直到这里,还是颠沛流离。在刘表处住了几年,已经是46岁了。大小打了几十仗,可惜根据地就是零。一事无成。
直到遇到了徐庶,徐庶被曹操骗回去之前,推荐了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之策。心中才有点谱了。刘表病逝之后,居然将位置传给了二儿子刘琮。更蹊跷的是,二子刚即位就把刘表镇守一生的荆州拱手送给了曹操。
幸好刘备此时已经得到了卧龙,以待刘表长子刘琦收回荆州为名,打下了荆州郡。而后缓图益州。益州是另一个同宗刘璋掌控,只是刘璋虽无大过,也暗弱无能,军内将士如张松法正等,早有投奔名主刘备的意思。张松甚至在代表刘璋出访刘备的时候,直接说出,可取代刘璋占据益州,他和法正愿做内应。后来刘备在诸葛亮等人劝谏下,里应外合拿了益州。
而后在汉中南部,和曹操进行了汉中争夺战。获胜。此时,荆州,益州,汉中南部,都归刘备所有。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已成。刘备成为汉中王。58岁了,大业方成。
评价:
历史上对刘备颇有批评,主要批评是说他假仁假义,虚伪,比如长坂坡赵云救下刘禅,假装要摔死刘禅,说你险些害我损失一员大将。搞得赵云跪地求情。
但是,刘备,真不简单!一个卖草鞋的落魄皇族后裔,没钱没背景,桃园三结义,拉出了一个军队东征西讨,还真的打下过几个根据地。在中原地带打出了名堂,连汉献帝都知道有个刘备刘皇叔。
虽然很快丢失了,但处世之道,也不失为仁义之风。刘备所到之处,抚恤军民,刘皇叔深得民心。长坂坡还带着大量的民众逃跑,大幅降低了逃跑的节奏。但还是坚持带着民众一起逃亡。
对比同时代的君主。
董卓一生残暴无仁,每天奸淫一个年轻女子,隔日杀掉,更有火烧洛阳,残暴不仁。袁术就是个贪图享受的白痴,还称帝,智商堪忧,难怪死得快。袁绍算是比较靠谱的,先灭了公孙瓒统一河北,而且四世三公,基业深厚。可惜的是,他心胸狭窄,无法听信忠臣田丰的意见,反而在兵败之后杀田丰泄恨。可惜了四世三公的家业。
天下英雄还真的是使君与操尔。历史还加了一个二代三代孙仲谋。或许是他年龄太小,曹操都没意识到。另外,吴国真的出人才,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一路下来贤臣无数。也不仅仅是孙仲谋皇帝的功劳。
三国之一,孙权有孙坚孙策的基业,也是文治武功,18岁就登基,无怪乎“生子当如孙仲谋”。不过他毕竟是二代三代,没有刘备那么白手起家。
三国之一曹操的确是一代枭雄,内政外交都很好,也不似董卓那么残暴荒淫。不过他毕竟长期幽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就是名义上的臣子,实际上的皇帝。所以“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个评价还是很准确的。
刘备则是最有意思,一无钱背景,二无挟天子以令诸侯,落魄皇族后裔。刘关张三人一路拼杀,四处流浪,卧龙出山之后,三分天下。一路上收了五虎上将。拼搏一生,终于登上了王位和帝位。
终其一生恪守仁义之道,善待军民。不失为一个好的政治家,和开国皇帝。我觉得,他笼络人心时候的做法,被人批评为假仁假义,实在是过苛了。他做的比董卓的嗜杀奸淫,曹操的多疑,挟天子以令诸侯,真不知好了多少倍。
那些批评他虚伪,假仁假义的,实在是看人过苛。真实的人生中,面对这么多挑战,要真的做到,做出成绩,其实是很难的。这样的人生,只有真的没钱没背景,却心怀理想,真去拼搏的人才会懂。历史的很多情境,只有当下的局面和资源,才可以做出判断。
刘备颠沛流离的一生,却始终不忘重振汉室的雄心壮志。从46岁不断奋斗但一事无成,到最终卧龙出山三分天下,建立蜀汉,为汉朝续命几十年。
白手起家,愈挫愈奋,不懈奋斗,抚恤军民,一生以德服人,令人敬佩。不愧是蜀汉开国皇帝。
------小的时候,或许会觉得曹操比较强,作为三皇,他应该是个人能力最强的吧,从智谋到武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战胜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真不简单。但是年长之后,才发现刘备是最不容易的,德才兼备,万民归附的政治家和皇帝。的确,少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他这一生注定颠沛流离,但纵使如此,也不改仁政爱民的作风。而且最终三分天下。的确是难得的开国皇帝。
202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