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一部让我眼前一亮的历史题材电影
昨天晚上补看了这部于2017年7月28日上映的献礼建党90周年的电影。说实话,看电影之前其实我并没对这部电影抱有多大的期待,毕竟是全明星阵容,其中不乏许多新生代小鲜肉和流量明星,但看着看着我发现,这些年轻演员大多还是够格的。 首先是故事背景方面,1927年的中国,当时一个国家有三个政府: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军事政府。1927年4月12日,由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7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 短短数月,近31万进步同胞遭到残酷杀害,全国震惊,刚刚看到希望的中国即将再次陷入军阀混战和独裁专制的深渊。届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由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放弃了武装领导权,导致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成立不足7年的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的疯狂进攻下,几乎遭遇毁灭性打击。血的教训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内进步分子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 于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同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之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接下来说说我对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周一围饰演的小反派陈锋团长,在自己带领的部队无力抵抗贺龙的猛烈进攻时,他忍无可忍,奋不顾身去到交战一线,在藩台衙门手握马克沁重机枪进行殊死抵抗,用生命诠释军人的忠诚,用鲜血捍卫军人的尊严。当一枚迫击炮即将从天而降时,导演特意安排了一个慢镜头,陈锋看着落下的炮弹,眼中竟没有一丝恐惧与退缩,誓死与阵地共存亡。贺龙在阵地发现陈锋尸体时,没有说一句话,郑重地给他敬了个军礼。在我看来,在战场上你我是势不两立的对手,但你陈锋,的的确确是个赤胆忠心的军人!第二个片段是青年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告别那里,稚嫩的儿子毛岸英那一声“爸爸”,喊得多少人心碎;看着听到孩儿呼喊扭过头的丈夫时,杨开慧那一声不舍中带着决绝的“不要回头,走!”,有谁能体会她心中无尽的悲伤?因为她很清楚,这一走,不知何时再能相见。第三个片段是在三河坝一役,朱德率领的三千人部队在与敌人三万部队三天激战之后,由于伤亡惨重,决定留下两百人断后,为主力军队赢得生存机会。每个人都十分清楚,留下的这两百人只有一个结局:战死沙场。就在这时,安静的战场上我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声音:“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三营营长蔡晴川,我申请留下!”、“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孙树成,愿留守断后!”、“政治指导员陈毅,留守断后!”、“报告,我是孤儿,我愿意留下!”以及一声声“我留下!”。看到这里,我流泪了,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如今我们的国家如此强大,为什么如今我们的国家受人尊敬。 电影谢幕,我的心情却难以平静。我在想,如果没有这些英勇的战士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血液拼死保卫,誓死守护,哪有我们现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希望所有广大青年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
阿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4-14 19: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