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9北航马拉松协会10k测速感想
在今天正式测速之前,我纠结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参加。
自从大一加入北航马拉松协会以来,我几乎没有参加过协会正式组织的集体活动,一部分原因是我不太擅长和人沟通,始终和其他人不够熟悉;一部分原因是我跑得太慢了,习惯于超越别人和处于领先的我难以忍受沦为垫底,在跑道这样一个激发人好胜心的地方更是如此。如果按照正常计划,坚持训练的我只需要以一个相对舒适的速度达到48min的抽奖标准就可以了。但是突如其来的感冒彻底暂停了最近一周的训练,我面临的问题又多了一个:即使竭尽全力,可能连抽奖的资格都拿不到。这使得参加测速变成了一个更为艰难的决定。
但我还是决定参加了。也许是因为觉得“失败“这一课,很有必要学会;也许是因为某人答应来陪我给了我勇气。
做出决定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做到最好了。
提前两小时出去吃一顿美味且蛋白质丰富的晚饭,回到宿舍借着血糖升高,眯一会恢复精力,换上跑步的服装,提前到操场热身。热身跑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今天自己的状态并不好,之前训练时候相对轻松的500左右配速,现在只跑个一两公里就会产生疲惫感,今天的测速注定不会很轻松了。
在跑步训练上我一直有一个遗留问题,就是我之前一直以来衡量配速的标准都是根据keep的数据,而这个数据已经被证实是显然不准的,虽然知道自己之前的10km最佳速度肯定有水分,但是不知道水分有多大。考虑到5k测速偏差就有1-2min,10k可能会达到3-4min以上的偏差,那想达到48min其实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怎么样,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因为各种原因起跑推迟了一会,整个人精神高度紧绷,感觉晚饭已经呕到嗓子眼了,在某人突然说话的时候甚至吓了一跳(实在对不住orz)。瞎聊了两句才稍微冷静一点,可能还要感谢荧光夜跑把操场搞得乱糟糟的,这样即使垫底也不会很明显了。
整个10k测速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跑3k——兴奋地“高速”巡航,中间4k——降速稳心率,最后3k——绝望挣扎。
起跑果然还是被集体跑步的氛围带快了,“强效兴奋剂”音乐开启,整体配速大概在430左右,一如既往的产生了“好像也没那么难”的错觉。可能是兴奋冲淡了疲惫感,居然过度乐观的地认为可以把这个速度维持下去。我猜测如果一直保持强度训练的话,430-440的配速巡航应该是不难做到的(毕竟最后成绩就是平均下来440),但是跑量堆得不够、加上一周完全暂停训练,从第9圈开始体力断崖式下降。想到还有2/3没跑,一种绝望感油然而生。
高达196心率加剧了恐慌情绪,想到小米“190心率练了1小时,结果横纹肌溶解被送到ICU”的故事,萌生了退赛的想法。一旦降速度大概率达不到抽奖标准,那即使坚持完赛这个成绩也没有多大意义了,我完全可以等自己训练恢复、准备充分了再自己测。
真的没有意义吗?即使是最后一名,即使不能抽奖,难道坚持跑到头不是一种胜利吗?我回想起刘慈欣《光荣与梦想》那一句“辛妮,跑到头!!”带来的震撼。跑步就是跑步,我一定会跑到头。
关闭音乐,配速降回500,心率终于稳在了180。不断有人在一道挡路,荧光夜跑又有各种干扰的噪声和音乐,让人烦躁不已。多亏了帮忙清跑道和递水的志愿者,我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中间4k。
撑过了疲劳点,力量有了些许恢复,我感觉自己好像又行了,选了首“劲儿”很足的“强效兴奋剂”开冲。试图跟了一段会长,很快发现我想多了。为了抵消荧光夜跑外放的“噪音”的干扰,不得不把耳机声音开得很大来获得兴奋加持,最后还是430跑完了剩下的3k。
现在回顾测速的过程有一种不真实感,明明是那么漫长、那么痛苦的47min,跑完之后就变得像羽毛一样轻盈,只留下一串数字证明那段时间真实存在过。不过那些挣扎和蜕变,会让我变得更强。
感谢全程默默陪伴我的小可爱,每圈看到你都觉得心安。




-
崔徽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4 17:44:00
-
藤井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0 13:48:49
-
shengziha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0 08: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