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4 潜水艇
今天的生活状态像一阵微风。没有来意,没有目的,没有企图,兴之所至而始终。独自走在春光里,坐公交车、坐地铁、骑行,独自去了一直想去的北京画院美术馆和理想国,每一处都很仔细地观察和体会,还看完了一本小说。最大的感受是,啊我真是一个喜欢跟自己在一起的人,一点不会无聊乏味,只怪这样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太少。
在绿荫里看着地上一个个明明暗暗的树影,骑着轻快的单车,我问自己,这么珍贵的自由天就自己一个人安排好还是约人一起玩更好呢?你确定这样好吗?马上坚定地回答,当然,因为不用客套地讲话应酬,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多么自在。假日不就应该这样吗?人真是奇怪,有时候充满表达的欲望,有时候又只想闭口不言,做一只潜水艇。
这是一部去年以来炒得很热的小说,题目和装帧莫名吸引我。今天在理想国看完这部短篇小说集的第一篇,第一感觉是怎么那么像郑渊洁的风格,非常直白的隐喻,但依然很震撼。第一次看到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充满了对社会压抑青春期想象力的控诉。这部小说没有控诉,而是让读者自己感到可叹可怜,悲哀无奈。后面的几部参差不齐,关于寺庙石碑和钥匙的一部最好,俄罗斯特殊时期的作品“音乐家”次之,其他略杂而浅。意外发现作者也是巴赫和红楼梦的粉丝,以及:

凭空多了几分好感。作者最吸引人的是强大的想象力,以及对于对称性的挚爱。但这种风格可能无法太长久,有些“奇技淫巧”(莫名想到这个词儿),厚重不足。
理想国选书的品味真好,当然其中不少是自己出品的。屡着不大的书架区看了两遍。“我理想的书店是每次我都能找到我知道的我想看的书,和我不知道的我想看的书。” 理想国可以做到。买了一本解读红楼梦的书,许久不买了,这本看着不落俗套。
画展基本包场。经常迷失在现代艺术中的我,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笔墨和细致的解读导言,真是充实满足。画家自己的金句有滋味,对话、对人生、对审美,都有启发。




对于齐黄两位享寿90多岁的画家有了更多了解,能够分辨他们的特色。齐白石的大写意+虫子的小工笔,以及取材的日常,用笔浓烈鲜活,具有独创精神。但是黄宾虹的恬淡之风还是更得我心。可能跟齐是湖南人,黄是徽州人有关系,血液里的基因还是有些影响。对比展出真的很有意思。





最近总买芍药,熟悉她的样子。这幅真的把芍药之美又打了一层柔而高级的滤镜。有点像西方那种百科类植物画。
这一天潜水艇的生活,美好和疏离的好像有点不太真实。但是这种不真实是支撑真实的重要氧气,偶尔潜到海底或者遁入云中,经常欣赏一些并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力的文字和艺术,是我能为生活打上的滤镜。今天在画院和理想国,基本遇到的都是独自一人安静享受的人,男女都有,基本都是穿着清淡舒适,目光只看着画作或者读物本身。所以,深潜到海底,也不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