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用4年时间养成读书习惯的
2021 / 05 / 02
豆瓣收集书单超过1000本,好奇心重,想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你和我一样,建议阅读此文。
关于这个提问,想看的书很多,但阅读、消化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有什么好方法提升阅读、学习效率?
首先,先不要去想效率的问题,先把数量提升。【做了】就比【没做】效率高,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就是比周末狂读一整天效果要好,而且不累。
其次,人不是神,每次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别指望同时做好多个事情。所有的焦虑,都是因为想一口气吃成胖子。所以,要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是,先养成阅读习惯。你如果都做不到每天读书,还谈什么效率呢?一个没学过任何阅读技巧的人,如果每天读书一小时,总会比那些精通技巧,却间歇性混吃等死的人,积累的阅读量要高。
最后,最好的方式,都不是别人给的,都是自己试错和总结出来的。每个人都会有一套唯一适合自己的方法。多试错是好事,不要尝试一两次失败了就放弃。
我的读书习惯养成经历过三个阶段
- 阶段1 愿意阅读,但方法一般,且不固定
- 阶段2 努力阅读,但习惯容易停止,间歇性混吃等死
- 阶段3 养成固定阅读习惯
- 阶段4 不断精进
第一阶段 尝试阅读
2016年,我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了很多困惑,但是又没有人可以帮助我,自己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所以就去找一些节目来听,当时听的比较多是罗辑思维和得到APP,发现这些节目里面很多都会提到读书的好处。我本身是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基本上就不怎么看课外书,我印象中连安徒生童话这样的书都没读完过,四大名著精装版买回来就是吃灰。
所以当时也不能确定读书就能解决我的问题。由于我听的那些节目很有启发性,再加上在知乎上经常刷到读书的话题,收藏了很多不错的答案,但是就是没有付诸行动。
后来困惑越来越大,生活和工作充满了矛盾,所以不得不去读书。在知乎上找了一些关于读什么书的问题,看了一下别人的答案,挑选了一些适合我自己的书籍。我读的前几本书里面最重要的一本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讲阅读方法的。虽然这是一本很专业的方法类书籍,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讲述太多关于【如何找到一本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书】的方法。
我就这么陆陆续续的读了50本书,从16年年底一直到2018年结束。这是我的阅读第一阶段,我读书就是解决一些思想上的困惑,读的书比较杂,那个时候也不做读书笔记,仅仅是把一些觉得重要的内容勾画下来,并没有总结和整理自己的想法,很少写读书笔记。那个时候我读书也很不规律,并没做到每天坚持固定的阅读时间,时不时就好几个星期没有读书,有的时候觉得有负罪感,周末可能会花连续两天时间进行阅读,但是这样又特别累,并没有享受阅读的感觉。
总而言之这个阶段虽然读了一些书,读书的速度和能力也提高了,但是其实收获和帮助并不大。因为我挑选的都是些满足我好奇心的书籍,充其量来说的话只是增加了一些知识面,但这些知识面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无非是把那些刷抖音或者是看知乎碎片化文章的时间变成了读书的时间。即便是找了一些书籍,希望解决具体的问题,但因为缺乏实践,所以那些书都变成了【虽然懂了一堆道理但依旧过的不如人意】的佐证。 唯一的好处就是我知道自己读了多少本书也做了记录,别小看这个记录,他就像当年QQ双太阳一样,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现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可以去查询一下这些阅读记录和重点摘录内容,相当于给自己建立一个小型的知识库,但是这个知识库的利用效率还是很低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第一阶段也尝试过喜马拉雅听书。洗澡、做饭、打扫,等车的时候,我都会听。我的很多习惯上的改进,其实是源自听完的一些书籍。比如《不抱怨的世界》就是我听完以后,对我影响最大的。在2017年,我累计听完了25本书,直到我老婆觉得我的听力有点不好了,我就停止听书了。另外,我回顾过去听完的那些书籍,大部分书籍的内容其实也回忆不起来,这也是导致我不在愿意听书的原因。我应该不属于听觉型学习者,但我有一个同事属于听觉型的,他说他自己去看我分享的文章没有用,要我说给他听,他才能理解和掌握意思,而且他听的时候会有很多灵感迸发出来,但是看的时候就不会有。相反,我是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比较容易迸发灵感。
第二阶段 努力维持阅读
我的第2阶段阅读,是从2019年开始大量的阅读专业类的书籍,包括各个设计领域的设计类图书,和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书籍。这类书可以直接学习作者的各种方法,借鉴到自己工作中。此时我已经意识到,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并且我认为读书是最有效而且是最便宜的解决工作问题的手段,所以我决心建立起固定的阅读习惯。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是我确实没有办法每天晚上固定的时间打开我的阅读软件。就这样,我2019年的头半年几乎没有阅读。
后来无意之中看B站的视频,很多主播在直播考研自习,所以我想尝试一下,如果把我读书做成一个直播节目的话,是不是能够反向激励我去固定下来每天阅读呢?这个尝试我进行了半年的时间确实有效,那段时间我有一个固定的粉丝,是一位浪尖的设计师,每天早上7:00他都会和我一起进行阅读。
这段时间我基本上保持每天阅读1小时的习惯,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聊一聊自己的想法,这位书友也会在弹幕里面给我留言,我看到他的问题和他及时的进行讨论,这种阅读就比之前单纯的勾画重点不做笔记的阅读要更加有帮助,最起码他的提问启发了我的思考。而且直播确实将我的阅读习惯固定了下来,每天坚持读完书之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让我精神状态变得更加稳定。然而在2020年之后,这位书友并没有再继续和我一起阅读,我也因此中断了直播,暂停了阅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没平衡好生活与工作,所以导致我没有办法继续坚持早起进行直播。
这就是我第二阶段的阅读,虽然有收获有帮助,但是阅读习惯只开了个小头,没有成功的建立起来。此时我已经意识到稳定的阅读习惯,带给我的心灵上的感受是非常美好的,那种感觉应该和心流差不多吧。这个阶段2019年我读了12本书。
第三阶段 形成固定阅读方式,轻松维持习惯
我的阅读第三阶段,是2020年至今。
2020年是阅读习惯最终养成,2021年开始,是不断精进阅读技巧。
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按理说在家呆的时间更长,读书的时间也更多了,但由于直播的习惯被打破了,确实就没有找到一个坚持每天阅读的方式。我之前读的书基本上都是扫描版PDF书籍,我很少用手机进行阅读。因为我担心用手机阅读会影响视力,但说实话比起视力上的受损,脑袋上的受损和不进步可能更令我害怕,所以我开始尝试用手机进行阅读。
这期间也寻找过无数的阅读软件,包括微信阅读豆瓣阅读kindle什么的。最后我固定使用【静读天下】进行阅读。一方面它是安卓上功能最强大的阅读器,另一方面它是离线的阅读器,不会让我受到其他平台网络信息的干扰,可以非常沉浸式的进行阅读,而且它的笔迹功能非常强大,非常适合我进行勾画重点。
自从使用这个软件之后,我就把每天的阅读时间固定在了通勤的路上,电梯或者排队时间。因为手机拿出来很方便,随时就可以进行阅读。我甚至想过要买一台带电子墨水屏的手机,但因为墨水屏都是黑白的,就作罢了。
另外,我调整了手机使用习惯,非常有利于提高阅读时间。
- 第1个就是删除那些特别消耗精力的APP,比如我就删除了今日头条、抖音、知乎,我现在用知乎基本上只在周末使用网页进行浏览,只在电脑上看知乎。
- 第2个是把阅读软件的快捷方式放在最底部的导航栏中间,这是我手指最容易触碰的地方。这样手机一点亮,最容易点开的按钮就是阅读软件。不要小看这一步变化,如果你把阅读软件放在第二屏甚至是放在文件夹里面的话,将大幅减少你的阅读时间,因为任何一点门槛就会导致你注意力分散到了其他软件上面。
- 第3个就是限制某些社交软件的使用时间,小米手机自带这个功能。使用超过设定好的时间,软件就会被锁起来无法点开。这个功能也是非常重要和必备的,因为很多人每天大量的精力都会被其他社交软件吸引过去,毕竟像微信QQ这类软件有的时候是无法删除的,时不时就会上去刷一刷,会消耗掉大量的精力,自然就没时间阅读了。如果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安装一个手机统计软件,统计一下每天每个APP的使用时间,这也是小米手机自带的功能。我发现只要我不锁定的话,我每天使用QQ时间都可以轻松超过两个小时。你想一想我每天阅读时间也才一个小时,如果我把QQ时间全部挪到阅读上面的话,那我每天的阅读量是不是就可以轻松超过两个小时呢?
以上就是我在2020年养成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我惊讶于我在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上浪费的精力很多,另一方面我又确实没有提高我的阅读时间,我每天依旧是保持一个小时的阅读量,坚持了一年,虽然我的阅读习惯养成了,但是我的阅读量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2020年,我总共阅读完20本书。
第四阶段 精进
辗转到2021年3月份,有一天我逛豆瓣,无意中看到一本韩国人写的阅读方法书,我看了一下豆瓣上的书评,其中讲到作者建议训练阅读能力,要在三个月的时间读完30本书,接下来真正通过阅读改变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年之内读完100本专业书籍。这个观点一下子把我震撼到了,我统计了一下过去我花了4年时间才读完了90本书。而这位韩国作者要求我们在第二阶段就在一年的时间读完100本专业书籍,这绝对是高难度。作者说通过大量的增加你的阅读量,你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先不要去关注你自己读完之后有没有用,光是读完这么大的信息量对你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加上我那段时间,刚好又看到另外一位日本学者写的如何整理阅读笔记的书籍,学者说自己一年也要读100多本书,还自谦说自己算阅读量比较小的。所以这两件事情就激励我进行进一步挑战,我希望每天能够有三个小时的阅读量。
经过我最近半个月的练习,我发现要达成三个小时,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不是绝对完成不了。我的每天通勤时间有2~2.5小时,每天中午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所以只要我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就能够让自己达成三小时的阅读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执行了以下措施。
- 1 严格设置所有软件的使用时间限制,把高频软件都设置成每天10分钟,除了微信。不过因为我平时几乎不用微信,也不看朋友圈,所以不必担心。
- 2 提前准备好阅读的书籍并导入手机。手机里面要存放三本以上没有阅读的书籍,这样子读完一本接着就会开始第2本,中间没有任何间隔。
- 3 阅读过程中重点的内容全部截图发豆瓣读书摘要,这有助于读完之后回忆那些重点内容,这里所说的重点内容,一定是对自己特别有启发,或者是我特别想分享的内容,通常是我勾划重点的二十分之一。
- 4 只要达成三小时的阅读量之后,就截图在朋友圈打卡,目的是增加仪式感,让自己知道一个月能有几天时间达成了三小时阅读量。即使没有连续每天达成三小时,我大部分时间也是超过了两小时的阅读的,这已经比我过去每天一小时翻倍了。
我在2017年研究过速读的技巧,当时我的结论是没有办法训练自己的速度能力。最近随着我的阅读时间越来越长,我的阅读能力越来越高,另外我偶然发现静读天下还有训练速读的功能。我选择的是用卷帘的方式快速显示每页内容,它有点类似于用一把尺子挡住你不阅读的地方,每阅读一排文字尺子就往下挪一行。之前,我确实尝试过用这种尺子阅读法训练自己的速度,但是因为很繁琐很麻烦,需要准备尺子和实体书,所以我也没有训练多长时间就放弃这个方法了。这个软件让我对速读发生了改观,我在使用了这个功能之后,我的阅读速度比过去提高了20~30%,原来一本书要12个小时读完,但最近我发现只需要9个小时就能读完。阅读软件上可以显示每次阅读,每分钟的阅读字数。我的记录表明,确实提高了很多。
按照刻意练习理论,如果我继续这样训练的话,大脑的反应速度和理解能力也会逐渐加快,可能我将来会读得更快,这种成就感就像你打魂斗罗,熟练以后一命通关一样,是相当震撼的,可以极大的提高你的自信心。对我而言,每天增加到三小时的阅读量,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速度,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可以更快的读完很多专业书籍,帮助我在工作上进行决策。
以上就是我如何提高阅读量的整个过程,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
等我的阅读速度进一步提升以后,我再来分享经验。
我建议那些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先思考一下,你生活中有哪些困难的问题,是你特别想解决,但是又一直解决不了的,那么带着这个困难的问题去寻找那些可能有助于你解决问题的书籍,这样的书籍对你来说应该是吸引力最大的,从阅读这样的书籍入手,慢慢的去训练你的阅读习惯,等养成习惯以后再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我相信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困难的,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