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乘愿再来是什么道理?
阿毗达磨是用来通经的,对契经的说法进行有条理的、系统的、周密的归纳与解说。世间流传很多天花乱坠的说法,但如果用阿毗达磨照一照,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这里,依阿毗达磨聊聊“乘愿再来”。因为是依阿毗达磨,结论会和我们熟悉的说法有点不同。问题有很多谈论的角度,比如依民间信仰、依口耳相传、或依祖师教说,知道下面是依阿毗达磨就可以了。
比如,一个人自称有宿命通,看到了自己前世是谁,等到临死,又说自己下辈子要投生到哪个地方、什么样的人家,等等。
有没有可能呢?一种可能是,这人是骗子,信口开河的。既然是信口开河,怎么说都可以,我们就不理会这种了。另一种可能是,他说的是真的,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他是外道。
百分之百的外道。不是百分之九十九。
为什么这么说?需要理解一点阿毗达磨。
初果须陀洹,有没有宿命通?知不知道自己的前世?
答案是:不知道。
二果斯陀含,有没有宿命通?知不知道自己的前世?
答案是:也不知道。
那么,外道呢,外道有没有宿命通?
完全可以有。
所以,一个有宿命通的人,绝不可能是初果,也不可能是二果,但有可能是外道。
现实生活中,有些自称能“看见”前世的人,或者称认识的谁谁能看见前世。——单说这些倒还好,不过,如果说到下辈子投胎,就溜嘴了,不符合阿毗达磨了。
首先,知道下辈子到哪儿不是靠宿命通。“宿命宿命”,“宿”的意思是过去。宿命通只看过去,不看未来。不过,下辈子生到哪里并非不能知道个大概,但这不是靠宿命通,而是靠所造的业、所断的烦恼去判断。知道下辈子投生到哪儿,也不是问题。但如果把两样关联到一块儿:既有宿命通,又知道自己下辈子的投胎情况——那就百分百是外道了。
为什么呢?
假如不是外道,是佛陀弟子,这辈子又有宿命通的话,就至少是三果阿那含起步。为什么初果、二果都没有宿命通?
因为初果、二果都不得禅定,没有任何神通。假如一个人自称证了初果,有什么神通、得什么禅定,一定是骗子——一切初果、二果,都不得根本禅定,未至定是有的,但未至定不是禅定,没到初禅,也没有神通。
佛陀弟子如果得禅定,至少是三果阿那含,也可能是四果阿罗汉。阿罗汉就不用说了。虽然民间流传“罗汉犹有住胎之昏”的说法,但依阿毗达磨,就知道,阿罗汉是不会再有住胎这种事情的。而阿那含,是“不还果”,就是“再也不回来了”。不回哪里?欲界。人间在欲界。得了阿那含,下辈子不可能再来人间了。那么,当个猫狗呢、小动物呢?那更不会。任何得果的圣者,都不会再往三恶道。而且,凡是胎生,都在欲界。对阿那含也好,阿罗汉也好,都根本不会再有“投胎”这件事了。
那么,假如一个人“乘愿再来”,意味着什么?
三种情况。先说前两种。
第一种是,这人是外道。外道离开欲界后还会再回来,而且一定会。想不回来都不行。“身见、戒禁取见、疑”,这三结早晚会牵着他的鼻子把他拽回来。这叫“由三故还下”。所以,哪怕说成“乘愿再来”,其实也不是乘愿,是不能彻底断掉的三结再起,把他拽回来的。
第二种是,这人是佛陀弟子。如果他下辈子还会再生到欲界,表示这辈子没有断掉欲界的烦恼。这其实也不是“乘愿再来”,而是不得不来。初果自然不用说,二果也得来一次,所以叫“一来果”。他们都没得禅定,没有神通,不可能见到前世。
第三种最后再说。
总之,如果这辈子有宿命通,能见到前世,下辈子一般都不会再来人间——佛陀弟子是一定不会再来人间,而且往后任何辈子都不会再来;外道是,下辈子可能不再来人间(宿命通退掉的话,可能再来),而更远的后世一定会再来。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阿那含不也有退的吗?阿那含这辈子得了禅定,见到前世,后来又退掉,下辈子生到欲界,不行吗?
退,倒是能退。但有句话说得好,“一切从果退,必得不命终”——所有得果的圣者,一旦果位退掉,他就像严监生那样,不亲眼看到果位重新证得就绝对不会闭眼。所以,阿那含确实可以退,比如本来是身证,成就灭尽定,后来退掉了,到死也没再证得,这个可以,但阿那含果,死之前必须复得。他下辈子最差最差,也会生到梵天,再生欲界、人间,绝不可能。
因此,如果佛陀弟子下辈子还“投胎”,这辈子铁定没有神通。
现在来思考:菩萨在累劫修习菩萨道的生生世世中,有没有可能成就神通,见到前世?
当然有可能。理由很简单:那时候他是外道嘛。
释迦牟尼佛,在所有前世中,都是凡夫、外道。在悉达多太子的这一世,坐向菩提树下之前,也是凡夫、外道。
那么,什么叫凡夫、什么叫外道?
凡夫,是没有对佛、法、僧、戒成就证净的众生。一切外道,都是凡夫。广义的外道,可以等同于凡夫,因为没有正见;狭义的外道,是那些虽然没有正见,对佛、法、僧、戒没有成就证净,但也凭世俗道暂时断掉了一些烦恼的众生。一般说外道,指后面这种。
“菩萨”最初的含义,是指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不过,现在我们说菩萨,泛指一切菩提之路上的众生。
菩萨有两种。一种是没有神通、不知道自己上辈子是谁的菩萨,这种菩萨今后还可以乘愿再来。这种菩萨中,有生生世世常常“乘愿再来”人间的,他们没有例外,都是凡夫,其中一部分是外道;也有虽然再来人间,但来不了几次就再也不来的,这种是圣者菩萨。
另一种是有神通,知道自己上辈子是谁的菩萨,这种菩萨一次也不会再来。
声闻种性的众生,能不能转成菩萨种性(也就是佛种性)呢?
就像转专业,大一大二转,还来得及,大三大四,就不好转了——依阿毗达磨,后面就转不成了。这四个年级代表什么呢?四种善根位:暖、顶、忍、世第一法。
在暖位和顶位,声闻种性都可以转成佛种性,将来成佛。如果到了忍位还没有转,就再也转不成了。
为什么?因为忍位已经超越了三恶道。得忍的众生,从今往后,再也不会去三恶道受生了。然而,菩萨慈悲利物,是一定要去恶道的。那么,得了忍位还是声闻种性,就从此与成佛绝缘了。不过,忍位倒还有可能转成独觉种性。这叫“转声闻种性,二成佛三余”。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大乘经说,宁可成就五逆罪,也不要成阿罗汉——成了阿罗汉,就和成佛绝缘了。不过,如果依《法华》这种大乘经典,倒有不一样的说法。这里依阿毗达磨,也就不去谈论“法性甚深”的情况了。
总之,“生生世世乘愿再来”的菩萨,一定是凡夫,有时候也是外道——不具备神通,是凡夫菩萨;具备神通,是外道菩萨。
那么,兼具神通和果位的大菩萨,我们就不会在欲界、人间碰到吗?
倒不一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晋的大菩萨,这辈子同时成就神通和果位,虽然下辈子不会再来,但这辈子还没走的时候,人们可以见到。
另一种,是假的大菩萨——大菩萨的化身。大菩萨的真身虽然永远不会再来,但他在欲界起化身,我们可以见到。这就是前文提到“乘愿再来”要说的第三种。
化身,是假的。这种“假”,还不是“缘起性空”的假。在缘起性空的意义上,我们这些凡夫都可以说是“假”的。但即便说我们是真的、小猫小狗是真的,化身也是假的。
那么,化身菩萨的心,是善的吗?
其实,化身本身,是没有心的。就像寺庙里的木佛像、石佛像,只不过看上去会动、甚至会说话,但化身没有自己的心,是依化主的心。就像在电脑上跟人视频,对方也动、也笑,但对方的心,并不在机箱里,而在遥远地方。
那么,化主此时的心,是善的吗?
也不是。是无记的。叫“通果心”。生在色界的有情,不起欲界化身的时候,心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无记的;起欲界化身的时候,心一定是无记的。不过,引起欲界化身的心,则一定是善的。
真正的菩萨、生生世世常在人间、往后也要常生人间的菩萨,其实都是凡夫。如果有神通,就是外道。
外道大多是负面角色,就像黄世仁,虽然扮演他的是个好演员,但在戏里,他走的是错误的路,做的多是让人痛苦的事。如果不依《法华经》那种高深莫测的说法——把提婆达多也说成大菩萨的话,就可以把外道排除掉,得出结论:
常来人间又实实在在的菩萨,都是凡夫。
这也是为什么《华严经》说,无上菩提是华果,众生是树根。在无数劫里,勤修四摄六度,为圆满无上菩提而努力的,不是圣者,是凡夫。
声闻的修行,有几个决定的阶段。暖善根起,决定将来涅槃;忍善根起,决定从此不堕恶趣;见道,决定不再是凡夫。
菩萨的修行,是“从修妙相业”决定的。妙相,就是三十二相。从此往后,菩萨会常生在善趣、贵家。哪怕他没有宿命通,不能“看见”宿命,也能常常“忆念”起宿命。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越过边境的少女 (4人喜欢)
- 我哪敢跟领导讨价还价 (9人喜欢)
- 半夜摸鱼的队长和会计 (1人喜欢)
- 林姐的钥匙:一段无法启程的旅途 (2人喜欢)
- 高档会所的合影和离岸公司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