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此相当生气
A与B是本地地主的两个农奴,住在一起,其生活所需全部仰仗地主。该地主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或者说没有原因,每天分发给A与B两人不同份额的黑面包:每当A得到三片黑面包,B只能得到一片。B对此相当生气,每次总想从A那里拿一片,但A并不理会,心安理得地享用他得到的黑面包。A想,考虑到他每天的劳动量,自己得到三片黑面包是完全应该的,甚至是有些少了。因此,每次B想从他这里拿,A都对此相当生气,常常恶言相向,最近的一次还动手打了B。B面黄肌瘦的,每天的劳动量也远不如自己,凭什么从我这里白拿东西呢? 这一天,旅途中的C与D经过本地,目睹了A与B两人的争执。了解情况后,C对此相当生气。他说,B受到的是不公的对待,在A身上体现出的则是完全的麻木不仁以及人性的不完整,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C决定帮助B,他拿出他自己的干粮给B,还决定要为他从A那里抢来一块或者两块黑面包。鉴于A已经长期享受如此之多的利益,即使把他的三块黑面包全部抢夺过来,在道义上也是绝没有任何问题的,C气忿地说道。 D对其同伴C的做法相当生气。首先,D在这趟旅途的前半段就意识到,他遇见了出行时,尤其是两人出行时,常常遇见的那种情形,即,并没有发生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但自己相当不开心,对同伴不满意,觉得这趟旅途还是快点结束为好。但因为并没有发生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所以表面上两人相安无事。D并没有刻意隐瞒,但此时C似乎尚未察觉到他的情绪。D一直觉得,仅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向朋友发作,无疑是相当不体面的,这同时还有将尚未完全毁掉的旅途完全毁掉的风险。 其次,D意识到,最主要的问题并不在A身上。当然,打人不对,但问题主要不是打人,而是贫困。并且,即使如此,又有什么理由去把本就属于A的东西抢过来呢?D想阻止C,但一方面,他总是觉得C的反应和做法中有其正当的部分。尽管他同样意识到目前的情况是不对劲的,但自己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要去阻止一个有心做好事的人,他感到非常不安。并且,与C的义愤填膺相比,D怀疑自己的内心实际上是相当无动于衷的,这让他在自己身上感到一种在道德方面的卑下感。另一方面,他意识到自己对C的做法的反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本就心绪不佳,想快点结束旅途,因此不想在此逗留过久。D觉得自己动机不纯,这种感受让他对自己感到相当生气。于是他并没有阻止。 接下来的事情没有什么好说的。B在C的帮助下抢到了黑面包,还狠狠地羞辱了A。他觉得,两人之间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对此表示满意,就和D一同在第二天离开,继续他们的旅行。此时C已经隐隐约约意识到D因为什么事情正在闷闷不乐,但他回忆起旅途中的种种经历,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也就没有完全放在心上。在路边的小店里休息的时候,C和D从旁人的谈话中听到了亚历山大二世被民意党人炸死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