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创作者:如果30+还没有写出第一本书,那么大概率是不会写书了
朋友最近签约了一本书,由于写稿跟工作无法兼顾,就从公司离职了,打算先把书写完。对于他的人生规划来说,出书是挺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第一本书,我也很支持这个决定。
一个人不管干什么事儿,都是宜早不宜迟,如果是决定要做、或者必然会经历的事情,就必须早做。这也不是什么年龄焦虑,有个词“年轻气盛”,其实是个褒义词,年轻的时候就是有一股淋漓的元气,靠那股气把一个人从平凡的生活里顶出来。
我曾经有个规划,五六十岁之前,用尽全力去生活、去经历,等到60岁以后开始好好写。可是慢慢发现,不成,现在就得开始写,真到了那个时候再写,心里的那支笔早就锈烂了。
七年多前,因为写了那篇《旅行不是济世良药》,我也得到了一份出版社签约,书号也下来了,但是那个时候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还没有准备好,加上签我那位编辑半年多以后就离职了,当时转交给了一个同事,我也没上心,现在就完全失去联系了。(不知道这位编辑盆友还上豆瓣吗?如果看到请联系我……)
其实“完全准备好”的时刻几乎不存在,准备个百分之一二十就可以动手了。而且后来看看,好多出书的人写得还不如我呢,现在想想还挺后悔的,无论如何当时应该把它写出来。
年轻是对才华的一种滥竽充数,年轻时候写得不好,没关系,有年龄兜着,年纪大了写得不好,可就没有这块遮羞布了。(天才例外,比如刚看完的陈春成!)
那时候,我还很担心别人的评价,现在觉得无论评价如何都没什么,至少已经进入了创作者的行列。写得比你好的人,说你写得不好,那是天经地义;而水平不如你的人来评价你,嗯,ta也就只剩评价的资格了。大冰被吐槽得那么厉害,可是人家年年出书,至少基本的写作功底保持住了呀。反之,我再不喜欢冯唐,还能理直气壮地拿出自己的书来抽他吗?不也只能干瞪眼?
除了写书,还有很多事情都需要那一口气,比如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其实也是有道理的。人的见识、智慧、财富都会增长,但元气真的是越用越少,年轻时候拥有的这股气,只会日渐萎靡。
反向推理,那些年纪太大的人说的话,也不用太当回事儿,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那股气了,反倒是想方设法压住年轻人的气呢。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例外。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体内还是有那股气,甚至不属于我自己,连我都不知道它要把我带到哪里去。 我还在寻找和等待那个出口,希望不要太晚。
胡铁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想念海拉尔有你的夜晚 (35人喜欢)
- 拥有稳定能量核心的人,胜过一千块水晶 (32人喜欢)
- 《初步举证》:这一切并不寻常 (12人喜欢)
- 为什么唱歌这件事忽然变得如此重要 (128人喜欢)
- 新年伊始,两次哭泣 (2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