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棱角,也是成长
以前活得像只刺猬,
——既然不能辨别什么是安全的,那就都保持距离。
后来,努力伪装得不像只刺猬,试图靠近试图理解。
现在,开始逐渐卸去伪装,
就算看上去是刺猬,就算被指刺很扎人,
也能坦然。
听她们说着时尚的回流,
我以为,生活也将经历轮回。


最近哀伤的是,肉眼可见的白发不再隐世般存在,在头顶展露头脚的它们在提醒我,不远的将来,我可能迎来「中年白」。哥哥姐姐们是这样过来的,我曾以为我乌黑浓密的头发会迎来和他们不同的结局,但是,全然如我所料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只是晚点没有迟到。
有许多事,不是你接受它才发生,更不是你期待,它就一定会到来。
明明这渐白的头发在提醒着我不复年少,一直在说要接受这世上一些已然事实的我,却又一次开始给自己划下圈,来搁档自己和这世界的距离。
实则我对这世界可有可无,那我就可以拥有让自己生活得舒服的权利和态度。
如果解释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
我不喜欢解释,懂得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的人就算解释也没有用。
所以我也不喜欢成为被解释的对象——我的理解和你想说的并不一定相同。
每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盲人摸象而已。我也不恐惧被误解,因为这所谓的「误解」不过是从「本我」角度出发的认知,所以,这种东西挣扎无用。只是,当和人群对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理解的时候,可以先自省,如若自己坚定地认为自己尊重了事实并结合了自己的感受,那么即便与别人大相径庭,也可以坦然。
所有事件,只有和自己有关才值得被思量,与自己无碍,云淡风轻不难。
道理遍地都是,先同自己讲
无论什么事,是否非得把话都说完?多一句话,少一分期待。
我对自己的认知——我不是个好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是个坏人。
——这话我讲了许多年,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交流对象都能理解。
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一丁点儿我自己的人生哲学在内: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这世上本来不可预期的事情就很多,说得太绝对未必是笃定,能把事情做透那才是真的有信仰。
就像女人耳中男人的誓言,就像女人口中所谓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情感世界里多数人会把话说得愈发绝对,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代表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可是在我看来,却不免多数都是笑话,毕竟变化才是这世界最不争的不变,更何况情感。当然,只要有人参与,任何事情就不可能规规矩矩,四四方方。所以,“谨慎”的我,不在仅和自己相关的事情之外说“永远”,因为骗人的成份太高。
寻回一些棱角,不是幼稚是成长
年龄的增长是必然,成长却没有配方。但是因为对这世界的认知不断更新,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成长的,而且,我认为成长是分阶段的,有的阶段是从无知到接受,有的阶段要从开放到节制。
如今,我又开始用一些看起来「很不成熟」的样子处理问题,朋友来「教训」我的时候,我轻描淡写地说:“我幼稚我乐意。”但心中所想:不是所有的淡然才是成熟,明白自己的尺度,把握好自己的生活才是长大。
以前年纪小,有太多事情的评判是自己是否喜欢,后来渐渐长大,评判标准变成了值不值得,人生苦短,不在无谓的事情上花时间。再后来,值不值得也已经不重要了,自己愿不愿意变得最重要。我上一回跟朋友说起这话的时候,他说,“心甘情愿”才是一切的最终解法——心甘情愿,并无所谓喜不喜欢,心甘情愿也已经无所谓于值不值得。但是,“心甘情愿”的尺度里,喜不喜欢与值不值得的印记依旧还在,这是融合之后,甚至是一些利弊判断之后的结果。
我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心甘情愿则毫无怨言,有所顾虑便绝非心甘情愿。
人嘛,终归是自私的动物,逃脱不开。
一直有句话在叫嚣:你不是我衡量利弊之后的选择,而是我怦然心动之后的坚定。可是,这个世界不全然考量利弊的人不存在,不信你去看看小孩的选择。
——
所以,用当下的视角看自己,依旧一无是处,但是在奔四的路上越走越远,一头乌黑也已经开始泛白,在对小年轻的行事指指点点的同时,羡慕着年轻真好。开始明辨什么话对谁讲,开始不在乎在别人的视野里究竟自己是什么模样。
本来人生就不是一段越走人越多的旅程,不是无所谓,而是必须接受这样的客观。
经历过一些事,把长大完成了,那就再一点点磨砺自己的锋芒,完成成长、成熟的过程。也许别人不是这样的,可是这就是我的过程。也许这样的过程里,我又变成了当初不被喜欢的那个模样,可是我却需要接受这样的进程,是选择,也是必然。
找回棱角,也是成长。
——因为多了一份自我的释怀和坦然。
和解之后的完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