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阅读时,很快乐啊
今天是世界阅读日。好多公众号,无论是不是与书,与阅读有关,都开始讲这个话题。当然,我此时的想法,依然是比较愤青的。
这种在什么日子里,被规定做什么的感觉,很是讨厌。好像只有今天这天才是应该读书的日子。明明你们每天都应该读书的好吗?
好吧。好像其他人做什么,怎么做,都不是我能控制的。哈哈
那么此时,记录下些许今天我想到的,关于读书,关于阅读的事情吧。
———————————
小时候查字典,却喜欢在查到字之后,随意翻看字典。但要是特地拿字典起来翻看,却几乎不可能,好像这样就失去了那种独特的巧遇味道,加上查字典肯定是在做作业的时候,利用作业时间做点作业之外的事情,倒也有点“忙里偷闲”的意思。
因为阅读,因为读书,会影响旅游时的感受。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偏爱人文。可以既看景,又不止于景,犹有余韵一般。
那么这样的坏处就是去到一些壮丽的自然景观,感慨和惊叹之余,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遗憾。遗憾的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不久之后就将忘记这种感慨和惊叹的感觉。
而有了人文和历史的加注,即使是普通的景色,也会因为它们特殊的“味道”使我的感受更加有层次而丰富。就像那次在雷峰塔的体验。
还有第一次来到杭州,即使是坐车路过西湖,当导游说“西湖到了”,回头一望,看到湖景时的浑身颤抖。
仿佛在书中遇到过,看到过,体会过,再经由现实经历时,这个地方就会产生特殊的情调和光晕,令我沉醉其中,目眩神迷。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在欧洲时另一个类似经历。
那是多年前,在法国游览卢浮宫时,在展览长廊里看到那幅著名的《自由引导人民》油画,那种偶遇和惊喜的美妙感觉。
在学校读书时,无论是历史课,政治课,甚至是美术课,都看过这幅画,听老师讲过,解析过。虽然时过境迁,在当时已经完全不记得课上说过什么内容,但当它从一个黑白页面,转变到彩色印刷品,再到原版原色真实地展示在自己面前时,那种由脚底涌上来的感动,无法言喻,仿佛身体每一处细胞都欢欣鼓舞,愉快地跳跃着。
在欣赏那幅画的时候,我竟然好想张开双臂去感受和体会。但受制于当时的处境,还是尽力克制了。
与这个体验相对应的,同样在卢浮宫里,被作为镇馆之宝的《蒙娜丽莎》,简直是人潮拥挤。整个展厅里,就它一张画,结果却也无法观看,更不用说细看欣赏了,只能慢慢挤过去,然后再被挤出去。太遗憾。
之后还去了巴黎圣母院,但因为没看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听到介绍后,这是惊觉,“啊,这就是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啊”,接着也没有什么其他更多感觉。
这里再次验证了,没有阅读体验而去景点,会错失太多太多的体验。
——————————
阅读之于我,改变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还带给我很多奇妙而有意思的体验。
把阅读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我希望这样。
中午睡觉前,我问儿子:
“阅读对于你,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你是怎么看阅读这件事的呢?”
“嗯……阅读就是学习啊。”
“(是哦,阅读也是在不断更新自己。这是阅读的好处)还有吗?”
“还有,阅读就有知识啊。”
“(这也是阅读的好处,有人甚至将这作为阅读的唯一目的。)哦,真的。还想到了什么吗?”
“还有……就很快乐啊!我在阅读时,很快乐啊!”
“哈哈哈!”
没错,这才是阅读最原始的驱动力吧。
因为有趣,因为开心,而读书。
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种心情在阅读哦,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