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才发现的生活真相
查看话题 >T-TALK2019年度大会 | 黄卫平: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2019年11月16日,由T-LAB创投实验室和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共同主办的「T-TALK2019年度分享大会」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举行。
本期大会的主题是「1%」,邀请了8位嘉宾到场分享。他们是:第一反应合伙人陆俊、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创始人黄卫平、AssBook设计食堂创始人尤扬、造型哑剧创始人&影视演员王德顺、抑郁研究所创始人任可、差评联合创始人兰会芹、实习僧创始合伙人陈俊宇、云赛空间负责人&前微软中国副总裁陈灼砾。

在本篇文章中,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创始人黄卫平,来和我们聊聊“生命和死亡”这个话题。

死亡,自古讳莫如深。但黄卫平老师却将死亡这个话题糅进人生故事里,向我们娓娓道来。临终关怀可以帮助人们安然地度过生命进度条的最后1%,其实,死亡也不过如此。他告诉我们:“现在都还活着,这是一份多么大的礼物,我们来到生命,我们离开生命,就连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最好的日子,不是拥有了更多,而是遇见真实的自己,认识了自己。”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演讲内容整理
大家好,我是老黄,我做了十年的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一直都想要为我们高校的生命教育做点事情,所以这次特别感谢T-TALK,让我们的想法有了很好的开始。
今天不讲我们在做的公益项目或是其他很专业的知识,因为我在准备演讲内容的时候,突然想起了30年前我自己的大学生活。所以我想通过分享我自己,来和大家聊聊“生命与死亡”这个话题。
三条万宝路,是我们创业的启动资本
1989年,我19岁,读大二。那年,我把集了十多年的邮票全部都卖了,和另一个朋友一起凑了所有能凑的钱,跑去福建泉州的石狮镇倒卖走私香烟。我们俩一路躲避了各种关卡,扛了一个大箱子回来。回来打开箱子一看,傻眼了,发现里面全都是砖块和报纸,只有三条香烟。
真的很神奇,我到现在也没法理解。因为我俩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50条万宝路放进了箱子里。所以有时候,我不得不相信,魔术有可能是真的。
当然,这点打击,还摧毁不了我们想要创业的决心。
于是,我们用这3条万宝路开始了新的生命。我们开始倒卖化肥的批文。在那个年代,每天揣着两包烟,结交各路朋友,谈谈生意,一边是要买货的人,一边是要卖货的人。如果能赚出差价,生意就成了。3条万宝路快要抽完的时候,我们终于谈成了一单500吨化肥的生意。为了让买卖双方见面,我们把中间人全叫出来了,居然来了快20人,最后这笔生意的差价只够大家一起下馆子搓一顿,酒还不管够。
1989年是很特殊的年份,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激荡着青春,燃烧着理想,想要奉献自己。我们深刻地经历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之后,我们甚至想要离家出走,去远方,去改变世界。结果一群人商量到天黑,大家肚子饿了,只好各回各家。那是一个只有回家才有饭吃的年代。那时候的远方,真的很远。
我被我追逐的远方给改变了,成了一个活着但死去的人
我一直觉得,青春就是用来燃烧,不能是用来浪费的。因为有人性的欲望,也有超越自我的渴求。每个人冲突、和矛盾的议题各有不同,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
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所以,94年的时候,我辞去了国企的铁饭碗,跑来上海创业。没过几年,运气不错,我挣钱了,天天都能下馆子,还能去夜总会喝酒。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非常宏大的人生目标,要把上海所有的饭店和夜总会,全都吃一遍喝一遍。
我也反思过,如果当初定一个小目标,先挣它一个亿,结果会不会不一样?但其实,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成功,不过是自我投影的幕布,投的越大,你被遮蔽的就越多,你甚至无法看清自己,所以你也无法安顿自我。
就这样,我被我追逐的世界改变了,过上了吃喝嫖赌吸的暴发户生活。不到十年,我就毁了家庭,毁了事业,也毁了我的朋友圈。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堕落的人在一起,也更加不愿意和一个活着,但已经死去的人在一起。
所以有时候,我也想过就这样吸毒吸到死吧。偶尔也会想,早点结束这羞耻的生命。但又始终找不到一个非死不可的理由。我才发现,贪生怕死才是人之常情。想死,并不是我们随口说说的那么简单。生命,不是人能完全掌控的,就连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死亡,教会了我更好地活着
07年的一个偶然,我走入华师大校园闲逛,突然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扑面而来,我特别想要回到校园,想要回到青春激荡、理想燃烧的19岁。我很难用巧合来解释那天我是如何在校园里看到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招生简章,它特别小,但被我看到了,还立刻交了钱。走上社会后的20多年,我几乎没再看过书,才发现:读书是如此的美妙,读书能改变命运,这是真的。
正因为读了心理咨询,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成为了一名心理援助的志愿者。当时就想,既然不能生的伟大,那就死的光荣一点吧。我去汶川呆了三个月,为了让自己不堪的一生多少能有点意义。
虽然灾难是令人遗憾的,但正是有了遗憾,我们才会更了解生命的终极意义,我们能更理解该如何生活。而我们思考什么也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
所以,08年汶川心理援助回来后,我和王莹一起创办了一家公益组织——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致力于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的普及。12年,我又和好友丁锐一起创建了醒来死亡体验馆。16年我们还举办了中国首届死亡艺术节。今年10月举办了世界安宁日上海大会。
生命不是人能控制的,就连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我想分享我们服务的一个青年案例:
年初,我们遇到了一位母亲,她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18岁列了一张要去实现的人生清单,想要成就一个非凡的人生。他出国留学,读完博士回国,做了老师,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不过很不幸,去年查出了胃癌晚期,才28岁。他尝试了各种治疗,一路从北京到上海,跑遍了最好的医院,找了最好的大夫。到了今年的10月,他不得不开始面对无法战胜死亡的事实。他向母亲提出,想要见一见临终关怀方面的专业人士,因为他有话要说。
我们去病房见了他,他希望通过我们来告诉世人:人生,其实很短,别以为自己还年轻,随时,都会来不及的。
在聊天过程中,谈到自己一年来的各种治疗和挣扎,他自嘲的说:人根本控制不了什么,如果早知道,就不这么硬撑了,太累了。
我们也问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他很笃定地回答:三尺头上有神明,我肯定自己是一个好人。说完,他就安心了,他觉得家里人照顾的特别好,很幸运能有这么好的家人陪伴。对于死后,他没有任何宗教性的期待,希望把一切都交给未知。
整个交代的过程,我们都被一种完全敞开的、人性之光照耀着,家人都很安慰。2天后,他离去了
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生命,才29岁。这让我想起我29岁的时候,虽然活着,但却已经死了。而他,在看病期间还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对生命的思考,我也很希望他的文字和思考能早日被整理并出版。
入冬的时候,我坐在花园里,看着落叶飞舞,突然有一种淡淡的喜悦。我们现在都还活着,这是一份多么大的礼物。我们来到生命,我们离开生命,就连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年少的时候,我以为天天能下馆子,就是最好的日子。后来买车买房的时候,我以为能飞起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才是最好的日子。
可是现在,我并没有飞起来,我还越来越重了。不过倒是能脚踩大地了,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能够在这虚无的世界中,安住自己、没有恐惧。甚至有时候,连吵架也很认真,特别开心。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每一天都是最好的日子。
最好的日子,不是我们拥有了更多,而是我们遇见了真实的自己,认识了自己,生命就会对你微笑。
最后,我祝愿大家,都能活的有意义,死的有准备。

你我都还活着
这是一份多大的礼物
人世风灯,向死而生
我们一起好好享用生命


T-LAB
T-LAB,由创业接力联合青松基金、英诺天使等国内TOP天使投资机构共同发起,一所学制为终生的天使投资人才培养学校,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投生态网络,联合58家创业投资机构,覆盖13个国家和地区93所顶尖高校。T-LAB师生终身共创学习。实践使命,助力创业者共铸一个有品质的世界。
全球创业周中国站
全球创业周由英、美、中等国家于2008年发起并推动,迄今全球创业周已覆盖约170个国家、超过1000万青年创业者关注并参与。包括中美等国的国家元首、政要以及社会各界均以各种形式对创业周予以支持。
截至目前,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已在全国17个省、123个城市、超过160所高校开展;每年与50余家机构合作,拥有120余家合作媒体,举办超过100场主题创业活动,活动参与者累计超过15万人。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20 01:02:05
-
豆友250670908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5 16:22:43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1 16: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