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城堡之旅——3国十一日游
中世纪城堡之旅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中世纪的欧洲是个陌生而神秘的世界,但是有不少人对中世纪的古堡兴趣颇高,虽然看过许多的历史读物,有了解一些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但闻名不如见面,再多的书本知识也抵不上亲眼所见的真实。那么大家就随我们来一场中世纪古堡之旅吧!
第一天
抵达布拉格

根据时间安排,游览布拉格欣赏夜景
第二天
布拉格

圣维塔大教堂建立与929年,于1929年竣工,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标。教堂有着高耸入云的尖塔、内部屋顶交错的横梁和外面的飞拱结构,属于典型的哥德式建筑,大门上的拱柱等装饰都很华丽。圣维塔教堂是布拉格城堡的“建筑之宝”,除了丰富的建筑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与辞世后长眠之所。

布拉格广场(又名老城广场)建于900年前,是布拉格历史上最知名的广场。它位于瓦茨拉夫广场和查理大桥之间,是整座城市的心脏地带,每逢夏季时,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会慕名而来,一睹风采依旧的老城广场。

黄金巷位于布拉格城堡内,是一条中世纪风格的小巷。其街名来源于16世纪的炼金术师,传说他们想在这里炼制黄金。整条小街相当精致可爱,具有童话般的外观和柔和的色调,小巧的门和窗,低的屋顶和许多的烟囱都很受游客喜爱。

第三天
克罗姆罗夫→布杰约维采
克罗姆洛夫城堡
克鲁姆洛夫因为在13世纪时地处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而逐渐繁盛兴盛。这里的大部分建筑建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多为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风格。整个小镇被流经该处呈马蹄铁形的宽阔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抱着,巍峨的城堡矗立在河岸,尽显中欧风采。登高远眺,这座以城堡为中心的中世纪小镇便可一览无余,其秀美景色足以令人啧啧称赞。古堡是文艺复兴与洛可可艺术的结晶,内部装潢富丽堂皇,地板上躺着的大熊标本、展列室里的黄金马车、满墙的胜利旗帜和家族标记都是诉不尽的千秋往事;河岸四周的房屋,清一色地运用了橙色屋瓦,屋顶曲线轻轻舒展,错落有致,烘托着中央高耸的教堂。

克鲁姆洛夫也捷克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庆祝或者纪念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五瓣玫瑰花节”。倘若运气好的话,在小镇里可以看到中世纪大游行及更多有趣的中世纪节目,更可以品尝中世纪美食。




第四天
布杰约维采→因德日赫→布尔诺
胡波卡城堡
一看外形就是知道胡波卡城堡是捷克最美的城堡,胡波卡古堡建于13 世纪,原本是栋哥德式建筑,16 世纪时受到当时的风潮影响,改为文艺复兴式及巴洛克式风格。后来又仿造英国的温莎城堡进行修建,呈现都铎风格。城堡洁白的外观相当吸引众人的目光,也重现了童话故事中城堡的梦幻色彩。所以每逢春夏季,便可以看到有许多新婚夫妇来此拍婚纱照。

水城堡
很难想象能有比泰尔奇更具有童话色彩的小镇。一个犹如从安徒生童话故事中搬出来的广场,一座浪漫的庄园宫殿,和几个清澈的池塘环绕着这座小城。泰尔奇给游客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像世外桃源般的幽静,静的那么不真实而又那么真实。



1315年,波希米亚国王卢森堡的约翰将泰尔奇城堡出售给贵族瓦滕贝格。后来,她经过贝尔高的领主再次归属国王,1339年归属南波希米亚贵族赫拉德茨。1387年大火后,他们将城堡作为行政中心。不久之后,他们建立护城河环绕的城堡,一直保存至今。
什皮尔伯克城堡
一座笼罩着恐怖传说的监狱,有着宝贵的历史,一览城市的美景,以及贯穿全年的众多文化活动等,所有这些构成了什皮尔伯克城堡。作为摩拉维亚首府两个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它的地牢层是全欧洲最恐怖地方的代名词。而如今,它是布尔诺市最著名的地标性景观。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什皮尔伯克城堡的重要性和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雄伟的皇家城堡曾经是摩拉维亚伯爵的官邸,之后逐渐演变成一座巴洛克式的防御堡垒和奥匈帝国时期重刑犯的关押地,再后来成为了一所兵营。

如今,它是布尔诺城市博物馆所在地,同时也是整座城市的重要文化中心。

第五天
德文城堡→布拉迪斯拉发
德文城堡
德文城堡是大摩拉维亚和早期匈牙利一个极为重要的边境城堡。它修建于864年,然而在1809年,它被拿破仑的军队摧毁。它是斯洛伐克和斯拉夫人历史的重要标志。爬上了山头,才发现美景都在登高处,美丽的多瑙河尽收眼底。

德文城堡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景点,城堡遗迹位于摩拉瓦河和多瑙河交汇的地方。几个世纪以来,这里都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远看德文城堡好像一块大石头,与山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
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的首都,其城堡是最显著的建筑物之一,位于多瑙河岸边一处85米高的高地上。城堡山曾经是凯尔特人城镇的卫城、罗马帝国边墙的一部分、巨大的斯拉夫人的防御居民点,以及达摩拉维亚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

10世纪,匈牙利人占领了斯洛伐克,并此处建造了一座石头城堡。这座城堡在1430年改建为反对胡斯运动的哥特式堡垒。1562年又改为文艺复兴风格,1649年再次重建时改为巴洛克风格。1811年,这座城堡被摧毁,成为废墟,直到1950年代重建,大体上恢复了玛丽娅·特蕾西娅时期的风格。

在匈牙利统治时期,这座城堡成为尊贵的皇家驻地。曾有11位匈牙利国王在此加冕。

斯洛伐克新桥横跨多瑙河南北,为斜拉铁索桥,桥头建有数十米高的“飞碟”状的观景台,游客可在观景台内远眺城堡独特风光。
第六天
尼特拉→波伊尼采
尼特拉城堡
位于尼特拉河畔的尼特拉号称小罗马,因为斯拉夫人五世纪时定居在此,又曾经是900年大摩拉维亚公国的首都,是最古老的城市。尼特拉历史文化悠久,有众多的宗教古迹,历史建筑,是斯洛伐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今天的尼特拉是犹如一座座博物馆,充分的展示了这个城市历史发展的点点滴滴。


雄伟的尼特拉城堡,它是斯洛伐克最古老的城堡,众多有价值的历史珍品都保存在博物馆里。
波伊尼采城堡
波伊尼采城堡始建于12世纪,融合罗马式、哥德式与文艺复兴式建筑,是斯洛伐克最美丽的城堡,这座城堡的浪漫爱情故事,是使它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传说她是由一位绅士欲献给法国情人的礼物,却因城堡修建时间太长而失败。真实性无人知晓,但是波伊尼采城堡确实受到法国城堡群风格的影响。



据说迪士尼的睡美人城堡灵感正是来源于此,水蓝色屋顶,乳白色城墙,即使是城堡内的收藏也丝毫不逊色,推荐一定要参观。而且在旺季时,波耶尼切城堡外经常有许多穿着中古世纪服装的演员会与游客互动,一定不要错过。
第七天
比斯特里察→鲁容贝罗克
路途经过的班斯卡-比斯特里察镇是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的中心,城市中的很多地标也以这次起义命名。这次起义是斯洛伐克民族的骄傲。二战期间,斯洛伐克成为了纳粹德国的傀儡国。1944年的这次起义表明了斯洛伐克人民反纳粹的立场,斯洛伐克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也为苏军解放捷克斯洛伐克打下了基础。


利卡瓦城堡
利卡瓦城堡的命运极为坎坷,在1335年至1341年建立。然而后来几次被抢占,易主,最后于1707年,被奥地利皇帝的军队摧毁。虽是残垣断壁,却有独特的气质吸引着各国的游客来此。



由于它周围的自然风貌极好,地处于深山之中,有许多人穿着中世纪的服装来此圆自己的骑士梦。
第八天
斯皮什小镇→克雷尼察
斯皮什城堡
斯皮什城堡可谓是欧洲中部和东部之一绝。是中欧中世纪最宏伟、最具代表性的城堡,也列名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斯皮什城堡不仅风景美丽,而且完整的保存了中世纪的古迹,尤其是哥特时期的古迹。目前,斯皮什城堡为一个博物馆,同时它自身也是一个博物馆的展品,时刻向众人展览着自己。它让人们阅读着它的历史,欣赏着保留下来的遗迹,赞美着它的辉煌。其建筑与乡村自然风景完美结合,为电影拍摄者所青睐。美国电影《龙之心》 和《最后的兵团》在内的许多影片都曾在此取景。

斯皮什堡有着罕见的防御工事、类似长城的围墙及哨塔,对一个900年前的城堡来说实属罕见。

如今,城堡留下的遗迹仍然让人印象深刻,哥特式的塔楼、教堂、地牢和罗马式的宫殿仍然让人感到叹为观止,难以想象1000年前它曾经有多么辉煌。
第九天
克拉科夫
瓦维尔城堡
瓦维尔山上的瓦维尔城堡是波兰历代帝王的宫殿,在历史上曾长期是波兰王室的住所,是波兰的国家象征之一。它庄严伟岸,精美绝伦,俯瞰着千年老城克拉科夫和奔腾不息的维斯瓦河。仰视瓦维尔城堡,外面的红砖墙齐整如长城,与内城的粉墙黛瓦相映成趣。



自1930年以来,城堡已经改为博物馆。现在瓦维尔城堡是波兰最顶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达芬奇的名画《抱白貂的女子》收藏于此。
传说中,克拉科夫曾被一条恶龙占据,居民对这条喷火龙束手无策,只好定期贡献羊来保持宁静,此时有一位叫做克拉科夫的年轻人,想出一个妙计来对付恶龙,他将盐巴塞满了羊的体内献给恶龙,恶龙吃下后因为找不到水止渴,就这样活活地被咸死,从此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和平,而村民为了纪念这个勇敢聪明的年轻人,所以将此地以鞋匠的名字命名为「克拉科夫」。

此龙也是瓦维尔城堡的一处景点哟!
第十天
华沙
华沙皇宫城堡
华沙王宫,也被称为华沙城堡,建于13世纪末。建筑呈五角形,美轮美奂,富丽堂皇。二战期间王宫被夷为平地,1971年1月波兰人民集资重建。王宫画廊里陈列的全部是波兰历史上较有名画家所描绘的波兰史画。华沙王宫是波兰千年历史传统的文化象征,也是民族兴衰史的见证者。王宫最古老的建筑物是14世纪上半叶建造的哥特式"大庭院",当时用作玛佐夫舍大公的府邸。




第十一天
华沙→温暖的家中世纪城堡之旅——3国十一日游中世纪城堡之旅——3国十一日游中世纪城堡之旅——3国十一日游
从东到北到西,德国的小城真的是卧虎藏龙。要知道很多知名的德国大城市,都在二战的炮火中受到了严重摧残,反而是一些小城市得以幸免于难,古城的风貌完好无损的保留下来。而且,很多默默无闻的小城,却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气派的建筑,处处让人惊喜不断。
这次我们要说的德国城市是位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的艾森纳赫(Eisenach),一座人口不到五万的小城镇。进入小镇,经过一个漂亮的拱门,眼前的广场上便出现了马丁路德的塑像,恩,看来这又是一座与马丁路德有关的城市。这位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者,新教创始人。
德国的环境保护闻名世界,加上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达70%,到处是蓝天、青山、绿水,而这其中图林根州又是首屈一指,图林根森林就被称为“德国的绿肺”,而美丽的艾森纳赫则处于图根森林与国家公园之间。漫步在在艾森纳赫郊外的山坡上,晨昏都能充分感受到在这种良好自然环境里的那种舒适自在。
艾森纳赫古城里,保留着很多古老的建筑,各种风格。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小广场上的那座有些发旧的黄色建筑,包括我在内,一半的游客都是慕它的名而来。这里也是巴赫出生的地方。还有大名鼎鼎的瓦尔特城堡(Wartburg Castle),不得不说,太有料啦!
清晨,在广场上坐上公共汽车,向着瓦尔特城堡而去,城堡就在市区边上的一座山丘之上。来过德国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堡”多得数不过来。不过人们都说,在德国有三座古堡是必须去的:童话城堡新天鹅堡,文化城堡海德堡,历史城堡瓦尔特堡。
瓦尔特堡不仅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且马丁路德也曾在此翻译圣经。1521年至1522年期间,跨过铁索吊桥的马丁•路德隐居在这座城堡里,埋头将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圣经•新约》译成了德语,用掉了无数个墨水瓶。《新约》译成德语后,为德国语言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瓦特城堡内,今天依旧完好地保留着路德曾经住过的房间。
瓦尔特堡是阿尔卑斯山以北保存最完好,历史最为古老的城堡(修建于1067年)。当年城堡的主人路德维希.代尔.施扑林格伯爵觉得这里风水不错,说了一声:“瓦尔特(等着),你将成为我的城堡!”后来的城堡就取名为瓦尔特堡了。
瓦尔特堡的重要地位,不仅是由于它在军事上的作用,更是由于它和平的历史。除了马丁路德翻译了圣经外,也正是在这里,开展了德国男性大学生社团的庆典活动,标志着德国民主运动的开端甚至于,德国的国旗也是从这里起源的。
细心地旁友们可能会发现,在艾森纳赫的火车站站台上除了写有这个城市的名称外,还特意注明这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故乡。以文化名人为城市荣誉的城市,是对文化真正尊重的城市。德国是哺育“ 乐圣”贝多芬的摇篮,还有巴赫、亨德尔、韦伯、门德尔松、瓦格纳、舒曼等等彪炳于音乐史册的名字与之相伴,历来享有“音乐圣地”之佳誉。艾森纳赫也是中世纪游吟诗人和宫廷歌手经常表演和比赛的地方。巴赫笃信宗教,又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他的音乐是巴洛克音乐发展的顶峰。
巴赫故居连接着一座博物馆,颇为现代化。里面藏有很多巴赫的手稿、用过的乐器、巴赫水晶杯,甚至还有一个法医重建的巴赫头骨模型。
巴赫的博物馆内设计的也十分贴心,在介绍每首乐曲的展台前,都有一个音效极好的耳机,让你边看边听,展室内更有几个透明的泡泡转椅,可以坐在转椅中,慢慢聆听巴赫,那样的氛围,仿佛整个人都沁润在音乐之中。
如果你有些依依不舍,就到故居的巴洛克花园转转,或者,坐在博物馆的“康塔塔咖啡馆”(Café Kantate),一边听音乐,一边品咖啡,享受悠然自在的午后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