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日常
你生来就是为了体验你自己的疯狂的:疯狂地打破常规,疯狂地认为事事皆有可能,疯狂地想到你有天赋之权去尝试

当我意识到清明节我有相对完整的三天假期的那一刻,我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离开成都,不管去哪儿!!!
已经在日常中快憋疯的小人在我心里叫嚣着一定要逃离。然而,在我抵达贵阳北站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其实已经有点想回家了。人生,总是逃不过“围城”。
但是,我心里也清楚下次再让我选,我还是会选择逃离。为什么日常生活让我这么憋呢?因为没有人生来是为了当一颗“螺丝钉”。我TM就想尽情享受人生!!!

最近,我越发意识到工作对我的改变。我惊讶于早上一睁眼就知道要去上班而没了一睁眼就希望地球赶快爆炸的起床气,惊讶于我开始适应难用的HIS软件而不是动不动就想砸电脑,惊讶于我清楚地意识到个人不能改变整体氛围而不再怼天怼地怼空气。
不得不感叹,个体是多么容易随大流啊,太容易被“驯化了”。毕竟,“驯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总会有人给你表演,如果怎么做会得到别人的喜欢。作为现实的成年人,我只在乎怎么做可以让我升职加薪当上CEO赢取白富美,其他的真心不care。
更何况这种委屈自己才能得到的喜欢,根本是在玷污“喜欢”这个词。要我说,喜欢我,你不配。

更不要提,那些在我看来特别小学生的奖惩机制,这届成年人的想象力真的不行,现在居然还在玩为了五斗米折腰的游戏,我们这届年轻人已经到了500斗米才能动心的格局了。
而且,出来混就很容易发现,人与人之间也存在“驯化”关系。
如果人与人初相识的时候气场均衡,假设值是50%vs50%,那么随着相处深入下去,这个值将有所变化,大部分关系都不会稳定在这个势均力敌的值,更多的是70% VS 30%或80% VS 20%,总有一方会变得相对弱势,而PUA的值是100% VS 0,那么这个局面是怎么造成的呢?我想了想,一定是有一方一直在无原则地退让。
无条件的善良约等于软弱。人与人的关系都是渐进的,所以当一方一直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死”得透透的。在《冲突的战略》里,这叫可信承诺,就是不惜一切让对方知道“如果他敢做什么,你一定会让他付出代价”,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威慑”,可以有效避免对方得寸进尺。
我想,没人喜欢被“驯化”或者“圈养”吧,那么请你一定维护好自己的基本盘——那些让你在这世间不依赖任何人可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其他的就随缘吧,爱咋咋。
反正人生就一次,大不了一死,死都不惧,又有什么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