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是否重要?散养是否正确?看完这篇将不再纠结。
一聊起0-6岁早期教育?家长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这么小,需要上什么课?这其实就是我们中国家长根本的思维固化。

早期教育不是学校序列教育在时间上的延伸,不是错误的把某些能力和认知提前的教育;其次,早期教育是广义的教育,是生活中点点滴滴无处不在的教育,带养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过程,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性格品质和基本价值观产生直接影响。

那么,早期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具体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而在于儿童心智是否健康成长,在于教育施予者的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是否有利于孩子逐步形成独立、积极、稳定、健康的人格、情感和思想。教育的环境、家庭成员的价值观。
早教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来了解早教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敏感期
为什么说早期教育要围绕敏感期进行课程的开发,因为敏感期有最大的二个特点:不可逆转、事半功倍

01不可逆转
敏感期是如何不可逆转,先讲一个“印度狼孩”的故事告诉你。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8岁的卡马拉和1岁的阿玛拉。由于没有接受早期的人化教育,她们完全丧失了同龄孩子的心理特征,智力活动。

报道称:卡马拉经过专业化训练,1年的时间,才勉强站立起来。2年后开始懂得笑,但也是皮笑肉不笑。3年以后才学会晚上睡觉,白天活动。4年后的教育指导训练,才会说6个单词。5年后才会用勺子喝汤,6年后会说35个短句。直到17岁去世还没学会真正说话。而阿玛拉从发现后7个月就死了。
“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敏感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可逆转,前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后期如何学习和改变,结果都是不如人意。所以“狼孩”最后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0-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宝贝的发育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独立的,要把握好每个阶段。

如果1岁的宝宝不会爬行、2岁的宝宝极度怕生,3岁的宝宝不会讲话,也是因为没有在每个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开发。
孩子的成长是不等人的,三年一晃而过,在家看着聪明伶俐的孩子入园后,才发现和同期孩子的差距,这时候懊悔已经来不及了。

02事半功倍
你可能经常会看到一个孩子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快,就比如学画画很快,学舞蹈很快,学围棋很快,这些学习能力并不一定是天分,而是孩子的基础能力打得牢靠。换句话说,对脑部的开发足够。

儿童的大脑大概在2岁的时候能到达成人的60%,3岁的时候达到80%,而儿童跟成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脑神经回路,一个的脑神经回路越丰富,大脑也就会开发的越好。

△杰西·勒罗伊·科内拉:《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发育》
如何做脑神经回路刺激,是通过孩子耳、目、口、鼻、皮肤五官来完成的,因为听、视、味、嗅、触这五官是人类感知外界的主要生理基础,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可以将孩子大脑各个部分发挥到最大效果,专注力好,学东西快,这都可以为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我们没法保证每个孩子都是人中龙凤,但是我们可以给与孩子我们能给的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