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蟹与林 - 勇气
漾漾的“十万个为什么”里高频率问题之一就是“他/她/它的爸爸妈妈在哪里”?
这个月的漾漾值得一枚“勇气”勋章:主动跟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在小区里跟其他小朋友玩时不需要近身陪伴着;坐飞机时不害怕起飞和降落;开心地参加一周两晚的兴趣班(绘画和舞蹈);知道爸爸妈妈工作日需要出差,即使不舍也不会哭闹...
我也值得一枚“勇气”勋章:跟上司沟通且同意每个月安排一至两周远程工作,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虽然还是忙得焦头烂额,但更多反省如何更高效率且多一些拒绝/分配出去并付诸行动;更加爱自己。
谢先生每天忙碌工作之余还以极大的热情研究他的兴趣/副业,还要一天不落地带我们出去兜一两个小时。
每一天的日子都很充实,但是最经常从记忆中被提取的往往是旅行的时光,漾漾经常会说:“妈咪,你还记得我们在海南(珠海/广州)的时候...”,这应该也是很多父母带孩子出游的原因。新奇的环境充分刺激儿童大脑,经历的时光也更容易成为长期记忆,往后经常被大脑提取出来回味。
3月份在海南的一周非常美好,每一天繁忙的工作之余,一家三口出去兜风、觅食、逛商场...漾漾每天都想去日月广场逛一逛,看香水,拿试香纸,精致的香水瓶,好闻的香气让她很上头。
绘本/绘画/手工/玩具/游戏
填补小朋友无尽的想象力黑洞最好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绘本/绘画/手工/玩具/游戏。这个月漾漾的新绘本是《不再害怕和妈妈分开》、《魔法王国》、《儿童英语启蒙系列》,每一本漾漾都读了一遍又一遍。好几天,她每晚选的三本都是英语的,还指着书念出了英文名,老母亲都惊呆了。
“我长大了要跟妈咪一起,卖串珠”。之前是卖画画,卖玩具,最近迷上了自己串各种手链、项链,于是变成了卖串珠。
我们会想办法把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转换成游戏的方式去进行,让枯燥重复的事项(吃饭、洗澡、收拾)变得更加有趣。不懂得如何跟孩子游戏的父母建议可以亲子一起观看《布鲁伊》,这也是漾漾继《小猪佩奇》《百变校巴》之后最喜欢的动画片,布鲁伊和宾果的父母身心“蹲下来”用爱和温暖与孩子互动游戏,言传身教。
萌芽的爱美之心
谢先生一样,漾漾的穿衣标准就是舒适简单,可能是受到了邻居小姐姐的启蒙,漾漾也开始有了爱美之心:要跟姐姐一样的蝴蝶套装,男友力max的爸爸带着到西湖打弹珠换回一套;要跟姐姐一样的皇冠项链手链套装,爸爸马上某宝买了同款,还送了一个带镜子小化妆盒,好几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带上项链,手链打扮一番才去刷牙洗脸;某一天问我:“妈咪,我长大了你能送我一个口红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小就培养不过度的美商也是合理的。
肯定的言语
三十+的小姐姐玻璃心,越来越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如果说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语;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心动;身体接触)排序,我的第一顺位爱语应该是肯定的言语。别人不经心否定的言语会让我瞬间像气球被戳破瞬间爆破,好几天都缓不过来,陌生人或者不用朝夕相处的人可以通过各种心理暗示让自己不去那么在意,但是如果来自伴侣的否定/嫌弃/指责的言语就伤害力百倍。处理工作、生活繁琐的事情经常身心俱疲,我希望跟谢先生和漾漾的相处时光是能量充电,是快乐远远多于烦恼。东西坏了可以再买,脏了可以擦洗,乱了可以收拾,感情坏了却很难修补。
被讨厌的勇气
最经常让我心累的是“人际关系怎么这么难”啊?于是破罐子破摔,潜心修炼起岸见一郎根据阿德勒心理学理论著作的《被讨厌的勇气》。
第一,用勇气主宰人生。真正决定我们感受的,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客观事情,而是我们自己对事情的主观看法。因此,只要我们去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生活自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用勇气摆脱人际关系的烦恼。阿德勒主张彻底放弃认可欲。因为如果一味追求别人的认可,那最终只能活在别人的人生中,无法体验真正的人生乐趣。想要放弃认可欲,就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去做到课题分离,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给分清楚,专注自己课题的同时,也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
第三,勇气的来源。勇气来源于自我价值感,想要体验到自我价值,需要建立“共同体感觉”,把别人看成自己的伙伴,在为伙伴做出贡献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这三点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只有同时做到,才能建立牢固的“共同体感觉”,感受到自我价值,并获得改变自己生活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