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85分:如何用四分钟叙述一个宏大的话题
本文看点: 1、小切口与大逻辑 2、怎样用强互动来锁定听众注意力 3、说错了怎么办

Part 1
这是一篇很棒的演讲。
第一次我看到的时候感觉很惊喜。
因为这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内容范本,足以给所有想要学好演讲和表达的人做出榜样。
短短四分钟时间,一个宏大的概念就通过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被钉进了听众的脑海中。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时间不够,所以很多内容没有展开,所以讲的不够精彩。这其实是颠倒了因果,之所以演讲不够精彩,跟时间长短没有关系,而是在内容的准备度上没有下足功夫。
好的内容应该是一张矢量图,也就是说,浓缩到30秒也精彩,放大到3小时同样精彩,没有充分的准备和细致的打磨,就算给你一天时间又如何?
该讲的烂还是烂,这是无论多少炫目的PPT,炸街的音效或者绚丽的灯光效果都无法弥补的。
更恶劣的是,明明自己没有充分准备,却恬着脸问听众要掌声,甚至用烂俗的煽情摁着听众的脑袋逼人鼓掌,这就有点不要脸,甚至是下作了。
但这样的演讲,我之前看了太多,每次都会引起生理上的不适。
我之所以想推荐这篇演讲给你,因为它会告诉你,踏踏实实的准备出好内容,不用长篇大论,不用酷炫的声光电,哪怕你在台上说错了,听众都会认可并且记住你。
这篇内容里,我还是提取出三个值得关注的点。
1、小切口与大逻辑
你会发现,这篇演讲本身想要承载的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环保。
一般这种话题我遇到的时候都会特别慎重,确实不好讲,非常容易沦为唱高调、煽动情绪的鸡汤。
但这篇演讲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解决方案就是从一个极其小的切口切入:洗完手之后,怎么用纸巾擦干。
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境,但他的解决方案跟你的不一样,而这种不一样不但同样有效,还能解决纸巾的浪费问题,你要付出的不过是举手之劳。
相比那些大而无当,虚而不实的演讲,这篇真做到了小切口带出大逻辑。
我之前讲解什么是小切口的时候,经常会举史诗的例子,一部要反应一个宏大时代的巨著,不能简单的罗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那就成大事年表了,连历史课本都不这么写。
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恰恰是由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个人遭遇或者家族命运来体现的,想想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余华的《活着》,又或者是《权力的游戏》,你想到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但背后投射的,却是巨大的时代幕布。
而在这篇演讲之后,如果你都没有看过前面的这些故事,那么你只需要记住,环保这么一个宏大的命题,是可以通过擦手这么一个小动作来讲清楚的。
越是宏大的话题,就越要落地交付。
2、怎样用强互动来锁定听众注意力
演讲的内容准备的好是基本盘,但要让听众更好的记住你的内容,需要加花儿,互动就是一种锦上添花。
不要假设你的听众抱着虔诚的心态来朝圣,你想多了,每个坐在下面的人都在想着自己,听众的脑海里正上映着一段又一段自我跟自我的对话,自己给自己讲的故事。
你的内容要跟听众脑海里的故事PK。
这个时候如果要赢得这场竞争,最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停下脑海中的故事,强制他们关心你的叙述。
互动就能做到这一点。
这篇演讲里,演讲者用了一种强制卷入的方式来进行互动,每次他洗完手,要求两边的观众来指挥他的动作,哪怕你在走神,当周围人都在一同参与某件事的时候,你必定也会关心,因为人对于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更何况是所有人都在嚷嚷的,相当于起哄了,比起单独拎出一个人来,这样的方式也会让所有参与者感到安全。
我们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个演讲者更狠,直接带着听众做了三遍,还是加上说的三遍,我不知道你看完什么感觉,反正我从此之后,擦手就用一张纸了,别忘了,这还是在屏幕上观看的效果,如果是在现场亲身感受过那种场域的话,你会更难忘记那种体验。
这是一种用强互动锁定听众注意力的方法。
3、如果说错了怎么办
没有人不害怕在演讲中犯错,尤其是对新人来说。
有的人讲错了,跟天塌地陷差不多,翻白眼、卡壳都算好的,还有直接断片连不上的,甚至干脆放弃演讲的。
明明只是一次失误,最后搞成了巨大的耻辱。
这是渴求完美的心态在作祟。
我看过这么多场演讲,演讲过这么多场,非常知道:
没有一场演讲是完美的。
对演讲者来说,演讲其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完美从来只存在于想象中,不存在于真实里。
早点理解这点,有助于快速摆脱不必要的自责和包袱。
错了怎么办?
错了就错了呗,还能怎么办。
我经常强调,没有人拿着你的稿子在观众席里等着看你出丑,给你纠错。
听众根本就不知道你稿子里写了什么,你下一句要说什么。阻碍你发挥的,其实是你自己的心态。
你看这位演讲者在一开始就犯了错误,而且是把一个核心数据讲错了,但他很从容的给自己纠错。(注意到没有,观众甚至都没有发现他的错误,是演讲者自己纠正的。)

在你纠结于自己的错误过不去的时候,不妨看一下这位演讲者的表现,从容淡定,让人印象深刻。
不妨想一下,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跟人聊天,说错了会怎么样呢?无非就是,哦,对不起,纠正一下。
要在演讲中做到举重若轻,强准备是必须的。
你相信自己的训练,就不会慌张。
你把听众当成朋友,而不是考官,错了也没关系。
关于如何面对自己演讲时的错误,看看这个演讲也非常有帮助。
Part 2
给出这篇演讲的技术评分。
划分为五个维度:
内容/结构/形式/表达/情绪
内容:是否有足够新颖的观点和优秀的文本段落
结构:串联起内容的逻辑是否完整自洽
形式:在台上是否有匹配演讲内容的辅助条件
表达:语言和肢体是否很好的传达了内容
情绪:演讲者是否能跟听众共情,打动听众
每个部分各20分,总分100分。
擦手的这篇演讲总得分:85分


演讲视频链接&文稿如下:
《怎样用纸巾擦手?》
美国人每年要消耗掉五亿七千一百二十三万磅的纸巾(此处特指卫生间内供人洗手后取用的擦手纸)。如果我们能——不好意思,说错了——是每年消耗一百三十亿磅纸巾。假若我们能减少擦手纸的消耗,假若每人每天少用一张,我们就能省下五亿七千一百二十三万磅(之前给错的那个数字)的擦手纸,我们可以做到。
我们四周有多种擦手纸供应机,这种是三折的,大家一般会拿两到三张。这种是分好格的,但是需要手动撕取,人们会拽个一二三四下,然后再扯断,大概这么多,没错吧?这种是本身就切好的,人们也会拿个一二三四张。或者用这种可回收纸巾,差不多的东西,不过因为吸水性不够强,所以人们可能会拿五张。
但实际情况却是只需用一张。关键在于两个字,这半边的朋友们,你们的词是“抖” 来说一遍,抖,大点声。(观众:抖)
而你们的词是“折”。(观众:折)
再说一遍,大声点。(观众:抖 折)
好,现在,我的手是湿的。抖 —1,2,3,4,5,6,7,8,9,10,11,12。为什么是十二下呢?十二使徒,十二部落,十二星座,十二个月,我最喜欢十二,这是单音节里的最大数字。
这是三层的纸,折,干了。
抖、折。拿下一张纸,折。折的步骤很重要,因为这样才可以使纸巾里的填隙吸水。你不用非记住这词儿,不过相信我,没错的。(观众:抖 折)
再拿一张,有趣的是用这样的方法,我的手比用三四张纸巾的人干的更快,因为没有死角,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好。(观众:抖 折)
现在,再跟你们说个厉害的,是你甩完手的时候,要去拿纸的时候,一张纸太大了,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动作真的很快,我可以证明这一点。这是这栋楼里纸巾机里的半张纸巾,怎么弄?再刚拽出来的时候就赶紧扯掉,聪明的人得懂得适可而止,然后用这半张纸巾。(观众:抖,折)
现在,我们一起来说——抖,折。请你下半辈子每次拿起纸巾的时候,都别忘了这俩字,不要忘了,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年能节约五亿七千一百二十三万磅的纸巾,不是件小事,明年我来讲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