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秋天的信(二)
这个年代谁要当文艺青年啊?


秋天:
见信好。这是20年答应要写给你的第二封信。来得有些晚,跟你说声抱歉,希望你别介意。
前两天看《吐槽大会》的时候,演员马思纯在节目中吐槽许知远的时候说到一句话“这个年代谁要当文艺青年呀?”看到这里,我恍惚了大概一分钟,然后眼睛一亮地笑了笑。
”这个时代谁要当文艺青年啊?神经病。“
”对啊,你不就是别人眼中的’文艺青年‘吗?神经病“
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我在上海图书馆附近的1984书店的露天座位上喝着普洱茶,然后着笔给你写信。
今天下着小雨,屋里带暖气的座位都坐满了人,我坐在屋外的卡座,旁边是一对情侣,听他们交谈,应该是欧洲人,他们依偎在一起共同读着手上的小说。时不时交谈几句,间或亲昵接吻。我觉得这样的场景特别棒,虽然外边儿确实有点冷。
说着寒冷,我记得你之前说相比夏天的炎热,你更能接受冬天的寒冷。理由是你有足够的脂肪去御寒保暖,然后寒冷会让你清醒,而炎热更多会让你烦躁。
我觉得你在放屁,人类总会喜欢按照最完美的场景去进行设想。
这是动物性的本能。比如这会,我一边打着哆嗦一边敲字的场景明显就很不好受。特别是我上洗手间经过屋内的时候,感受到暖气的温度,我多次驻留在里屋沙发上其他人的目光,明显带着羡慕。
下午我刚和一位很久没见的朋友通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聊了聊未来的规划,交换了各自的境况。我看着院子里的枯萎的植物和水缸里摇曳的金鱼,思绪万千,但又渐渐清晰。我狠狠地喝了一口深红的普洱茶,让暖流从口腔流入喉管再到胃里。我想借着”文青“这个词,跟你聊三件事。
一是,情感;二是,认知;三是,工作。
先说回文艺青年。
细细想来,这么多年我一直给人的感觉就是”文艺青年“,也多次被身边朋友贴下类似标签。但仔细想来,我觉得这挺扯淡的。我讨厌标签,讨厌一切标签化的东西,不管这个标签是好的是坏的是诗人说的还是农夫说的。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是我”的时候,是六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走在满是泥泞的小路上,道路两旁是压得沉甸甸的麦子,西边的风吹来一大片一大片黑压压的云,灰蒙蒙的天色下,成熟的麦子不是金黄色,是一种暗蒙蒙的土黄色。你记不清六岁以前的事儿,因为六岁的那一天你才知道“你是你”。你觉得人类是一个很复杂又很简单的物种。复杂到有不同的长相,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想法,这些跟鱼不一样,跟路边的野狗不一样,跟山上巨大蜂窝里的马蜂不一样。简单也很简单,你意识到你是你的时候,你好像脱离了自己,你飘了起来,从自己的身体里飘了起来,你慢慢越飘越高,超过了屋顶,超过了山上的酸枣树,自然也超过了你天天看着的那座山,你越飘越高,你看见下面的所有人都是一样黑黢黢的,没有不同长相,没有不同声音,也没有不同想法,所有人都一样,你看着所有人都一样,所以你有一种巨大的孤独,你被一种巨大的孤独包围,你知道“你是你”。
六岁的时候你没有做过梦,做梦是十岁的事儿。十岁开始的每一天你都会做梦,做着灰色的梦,你记不太清梦里的场景,就像那是一个被闯入的世界,你在屋檐下面,你在黑黢黢的河里,你在被子里,你在悬崖边上,你会飞,你会飞过很多地方,你一直被人追,一直被很多人追,你一直被看不清脸的人追,或者追你的人本来就没有脸。你不知道做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可能是大慈大悲的“无”和光怪陆离的“有”。
不管你六岁的意识还是你十岁的梦,都让你觉得人是一种不可言明的奇迹,而奇迹是不能通过标签去定义的,标签的作用是分类,分类是为了好描述,好衡量,而被物化的东西才需要描述和衡量。人不可以被物化,换言之,你不可以被贴上标签,不管这个标签是什么。
回到正题,我们来谈“情感”。
许知远说“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是孤独的狂欢,我们需要创造亲密感,不管是智识上的亲密感还是肉体上的亲密感。
人是一切情感的集合,这是上面的哪位在对我们编码的时候,就写好的程序,写进基因和骨子里的程序。就算说出”人是孤岛“的那位也不能否认情感是人的生物属性。是的,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情感,短暂的一生可以被各种情感驱动。和父母家人通过血缘和时间联系的情感,让我们会在无数个瞬间回想起那一晚在产房里面分娩的母亲和在产房外踱着脚步的父亲,你知道自从你从子宫里出来和世界产生交互的时候,你就必须要接受父母会先我们离去,你们每一天都在学习告别,你也会想着父母能不能和我们同时生又同时死。总而,我们都是基因的载体。
另一种情感要特殊并且偶然得多,你知道的,我说的是几十亿颗豆子里的两颗偶然产生联系的豆子。坦白讲,我们必须要承认,这种情感大多数时候都是靠着远古流传下的动物性来驱动的。这是一种本能,一种大脑靠释放着内啡肽、催产素、肾上腺素和苯丙乙胺来维持故事性的本能。无数的情绪激素释放下,我们并不能确认对方是不是另外一颗只有遇见自己这颗豆子才会同样释放无数情绪激素的豆子。这种情感是偶然,就像信仰一样,是需要花一辈子时间去验证的。
第二,我们来谈谈认知。
第一次接触这个词语的时候,是在哲学上,当然,这也是一个哲学性的词语。这些年来,你很羡慕的状态是”憨“,你在两个朋友身上看到了这种状态,这是一种特别难得的特质,它是温吞、是有争的静和有急的稳。你知道你没有这样的特质,也达不到这样的状态。但内敛、温和和谦虚,是你要一直践行的理念。这是你感到自由的状态也是能让别人感到舒服的状态。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工作。
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
一个小酒馆,有着两扇窗户的酒馆,酒馆里有一只猫一条狗或者两只猫,店里有音乐,一定有,你说不清是什么乐器声,可能是钢琴可能是大提琴也可能是小号,组合在一起的声音会有人喜欢,店里没有满座的情况,即使本来可提供的沙发也不多。你偶尔做做简单的食物,样式不多,你做什么来的人吃什么。酒只有两种,你喝的和别人喝的。你大多数时候喝酒,喝自己喜欢的那种酒,其他酒也有,但那是给来的人喝的。你经常和人聊天,听他们讲各种听来的看到的梦到的故事或画面,你也跟他们讲很多你听到的看到的梦到的故事或画面,他们不会烦,你也不会烦,如果有可能,你还会想把这些听到的看到的梦到的东西写下来,找一个虫子和氧气进不去的箱子装起来,然后埋在土里,然后几百年后让另外的人还能听到看到或梦到。
你看,这是工作吗?是你想要的工作吗?工作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以一段时间来衡量,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五十年。所以你要把自己投进去,因为这是为数不多的对抗时间的方法,你可以感受时间借着工作的名义对你做出的改变。
康德说世间有两种自由:一种是他律,身在宇宙、身在自然里被约束的自由;另外一种是自律,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而是想干什么却不去干什么的自由。
你要一直记住“延迟满足”,延迟在前,满足在后,管好自己尤其重要。
秋天,现在是2021年,你有想过2100年是什么样的吗?你不一定能活到那个时候,当然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医学有了重大突破,那你可能拖着衰老的身体睁着浑浊的眼睛,看着完全陌生的世界,你记忆里的世界和你看的世界会重合,你会分不清什么是现在。就像我们可以无数次回想起十年前那个雨夜发生的事儿,我们也绝对不会知道三分钟后天上会不会有一颗流星划过。理论上来讲,从时间维度来看,前者明显比后者离我们更远。
秋天,所以你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每一天都要明白。为了让你在未来能无数次看到这封信,我需要给你做个标记,这个标记是:你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吴孟达去世了。
余不一一,祝好。
秋天
2021.2.27
于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