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小波
查看话题 >纪念王小波--(三)
“偶尔有朋友从远处来,带来了烟和酒,喝完了他们就下山了。”①
短时间内大量的阅读并非好事,不同作家阐述的思想涌入大脑,如果不加以分拣必定会堵在一起,必须自己写点东西才会舒畅得多。应尽量多写,诚如叔本华所说在思维枯竭时再去读书。这真是极好的建议,但尚未适用,现在我只能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尚未领悟写作的乐趣;另一方面确实有大量的书需要阅读或重读。今年的第一个任务是把十卷王小波读完,毕业前可以完成,目前只读完前五卷,其中两卷杂文,三卷长篇。本文应当在全部阅读完毕后写成,但是一看今天已经是四月十一日,且就写一写关于这三部长篇。
今年重读王小波的起意是:时隔四年重读王小波,以免去那一份狂热。对于我这样的工科生来讲,读王小波时的狂热还是很严重的。此外,需要系统的阅读一遍,高中和大一的时候已经阅读过一遍王小波出版的文字,但是未有体系较散乱。这次读完后也许就不会整体性地重读了,但是王小波先生已然成为我首先最为尊重的作家,并将一直是,在我平息了年少时的狂热后如此认为。
好了正经的就写到这里了,下面是我和王二对话。你好哇,王二,今天是你的忌日,本来想把你写的东西全看完,但是又想和你唠唠。说着眼泪就要掉下来,我赶紧点了根烟缓缓,不久前看完了你的三部长篇,很快我就要去长安了。这三篇恰好又都与长安城有关,特别是《寻找无双》这一篇,于是我在想我的二十五岁,是去长安城寻找什么东西呢,能否找到呢?
我超级喜欢《万寿寺》里面描写的湘西的上古氛围,薛嵩在红土丘陵走的那一段②。哦对,这本书的前面首先你讲了师承,也就是应该读哪些书。另外我觉得,现在的环境要比你写作的时候好得多,大量的国外诗歌小说翻译到书架上,但仍然避免不了的,我们并不能读到所有的书,遗憾的是这并不是翻译家的错,而是它们并不能被出版。《万寿寺》里描写一个人在不断地找寻记忆,故事写得很杂乱,正如失去记忆的人头脑里一片混沌。且小说最后期望回到记忆的长安城里,这样写并不好。我对记忆这件事思考很多,你说在找寻记忆的终点,就会一点一点地沦为真实,而真实也就是无可奈何的庸俗。有时我对自己记忆的真实性怀疑,所以在我溯回记忆的过程里,会出现偏差,这是我将来需要去解决的一点。整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可以更好。
相比之下,我就更喜欢《红佛夜奔》啦。前半本有多快乐,后半本就有多落寞。“琴酒”写的短评③很好,附在下面。李靖就像柯西莫,柯西莫是卡尔维诺的那个树上的男爵。有了这位的短评,我觉得我就不需要说什么了。文章开头写到这本书将要谈的是有趣,结尾是我只能强忍着绝望活在世界上。
也许是我即将要去长安城的缘故,所以更偏爱这一本《寻找无双》。“王仙客到长安城去找无双那一年,正好是二十五岁。”有时读王小波就是如此恍惚,我突然觉得好熟悉,今年我二十五岁,我就要去长安城了,还不知道要寻找什么。然后王仙客就变成了我,但是王仙客自始至终都没有找到无双,在寻找无双的过程中有时渐渐淡忘,把自己和鱼玄机联系起来,有时又去寻找彩萍。何况尘世嚣嚣,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因此在王二文末说所以我估计王仙客找不到无双。
这次我同意王二的论断,现在我大概知道要去长安城去寻找什么了,但是学业加身,也不知道将来在长安城里都会发生些什么,也许我最终也找不到无双。但是我还是要去长安城寻找无双了。
“偶尔有朋友从远处来,带来了烟和酒,喝完了他们就下山了。”
(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一日至四月十二日)
①野孩子《石头房子》,这首歌由张玮玮谱曲,送给年轻时候去世的乐队成员小索。我去不了王二的石头房子,想把这首歌送给他。“山岗的旧石板上,长满了杂草,空荡荡的石头房子里,坐着一个青年。他自己唱歌,自己走路,和两只温柔的黄狗说话。偶尔有朋友从远处来,带来了烟和酒,喝完了他们就下山了。”
②“此处地形崎岖,空旷无人,独自外出时会感到寂寞:在山坡上走着走着,忽然觉得天低了下来,连蓝天带白云都从天顶扣下来,天地之间因而变得扁平。再过一会,天地就会变成一口大碗,薛嵩独自一人走在碗底。他觉得自己就如一只捣臼里的蚂蚁,马上就会被粉碎,情不自禁地丢掉了柴捆,倒在地上打起滚来。滚完以后,再挑起柴来走路,走进草木茂盛的寨子,钻进空无一人、黑暗的竹楼。此时寂寞不再像一种暧昧的癫狂,而是变成了体内的刺痛。后来,薛嵩难于忍受,就去抢了红线为妻。这样他就不会被寂寞穿透,也不会被寂寞粉碎。”--《万寿寺》
③“他的书,我总是看得时候很乐,看完很难过。红拂夜奔我一直放着没看,因为知道会难过。虽然这难过前先为李靖的种种发明被太宗利用的过程笑了好久,然后又对他偷菜的技巧拍案叫绝,然后是战场上的骗术,直接笑岔气了。王小波的脑袋和卡尔维诺的一样,从来不知道里面还能出现什么妙想,李靖就像柯西莫,所以我本以为它会是本轻逸的小说。但李靖离开洛阳的那段,短短半页纸,看得人真心酸。各种各样的讽刺戏谑调侃追寻认真,这种调子底下本来就是深深的无奈。不过王二,什么也锤不了你,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