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日记2:干掉虚拟的恶魔!
「你是我未曾捕捉无法拥有的亲昵……你是我朝夕相伴触手可及的虚拟……陪着我像纸笔像自己像雨滴……看着我坠啊坠啊坠落到云里……」这是陈粒的歌《虚拟》的歌词,可能它写的是一段若有似无的感情,不过我觉得更像是对一个虚拟恶魔的勾绘。
他亲昵无间又触不可及,你深陷其中,他却只是不动声色地看你坠落。歌词写得很浪漫,其实细思极恐。很多时候,虚拟的东西比实物更加复杂可怕。

这就是我比较喜欢整理实物,而很少整理虚拟物的原因。它们让我有一种想到就头痛的感觉,所以就这样一直逃避。
很多人也一样懒得去整理虚拟物,因为麻烦,因为看不见又不占生活空间,就不想去处理。事实上,它们跟我们却是「朝夕相伴触手可及」的关系,不及时处理一样会让自己心力交瘁。想过极简生活,除了处理好实物,同时也要整理好虚拟物。
说说我之前的情况吧,我的虚拟物载体主要就是银行卡、电脑、ipad、手机。银行卡一大堆,本地外地都有,有些多年不用已被冻结;电脑去年买了新的,但旧的还在占据空间;ipad坏掉了想再买;手机还有一支旧的也没处理。
因为热爱购物和拍照,我的手机里永远5000+照片,30+照片修图app,30+购物app,另外游戏音视频app也是一堆,发现感兴趣的就下载,有很多甚至都没有打开过。加了各种群,从不退订广告,还会订阅很多收费项目,不常用也不取消。每天都会接收大量无用消息,打开手机就是诱惑我买买买的内容。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看到手机,因为那一堆红点和屏幕上乱七八糟的app都让我感觉窒息。更糟糕的是,着急用的时候会找不到想用的功能,因为广告消息太多常常漏掉重要的消息……

这感觉就像一个我每天都会面对的人,我却越来越不想看到他的脸,这种关系是非常不健康的,我必须进行整理!虽然整理起来千头万绪,但静下心一项项来,几天功夫就可以搞定。
首先卖掉旧的电子产品,不再任由它们占据空间,同时不再随便添置新的,ipad我决定不买了,它和电脑二选一即可,没必要同时存在。用ipad主要就是看视频,清理也很容易;电脑里会存储个人与工作资料,看情况进行归类删除就可以。
银行卡的话,我建议去银行将不用的卡全部注销,自动冻结的卡留着也没用。而且现在手上没有卡的银行最好也去查一查,因为很可能你早已经忘记自己办过卡了。
最麻烦的还是手机的整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跟它捆绑在一起,一不小心就会制造出很多垃圾。手机整理主要就是系统设置和app两部分。我之前从来都没有好好研究过我的手机,我发现自己真的「不会用」,手机本身和app上的很多功能我都没有好好利用,甚至不知道,只是一味地下载重复功能的东西占用空间。
以下是手机系统设置的要点:
l 如果你跟我一样从来没好好设置过手机,那么就打开设置选项一项一项地研究,千万别觉得麻烦,因为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之后,你会和手机重新恋爱
l 通知选项我基本上除了常用的电话、信息和微信等,其他全部关闭
l 设定「勿扰模式」,不要让任何事打扰自己的睡眠
l 删掉钱包中无用的卡片、票据
l 把常用的8个功能放到控制中心里,将常用app添加小组件,同时在屏幕上移除这些app
l 将不需要的系统自带app删掉
l 取消订阅的收费app,除非真·常用
l 删除不相关的手机联系人
l 将照片视频上传网盘,清理手机照片库
l 根据喜好习惯设置各种便捷功能以提高效率
其他手机我不了解,iPhone上app是可以从屏幕移除但不删除的,所以已添加到控制中心和小组件里的app就可以移除屏幕,对于一些不常用但想保留的app也可以移除屏幕,如果发现移除后长时间没有用,那就果断删掉吧。这样还没有正式整理app就已经移除了差不多20个。因为现在大家都使用微信联络,所以手机联系人也被我删到只剩50位。
手机本身整理完毕,下面开始清理app。与实物整理一样,首先要树立原则:只留必要的;定一个数量限度;尽可能保证功能不重复。以整理衣柜为例,规定要保留20%的剩余空间,多出来的衣服必须处理掉,无法抉择就从样式类似的里面淘汰,清理app也是一样的方式。
以下是app清理要点:
l 不翻页原则:我规定自己同一类别app最多留9个。之前数量最为庞大的购物和拍照类app我都各留了9个,游戏和音视频类都各保留3个,这样也可以避免在娱乐上投入太多时间,其他需要使用的各类app都只保留1个
l 功能重叠或不常用的app全部删除,转为添加到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应用中使用
l 删除app之前,别忘了先注销账户
l 确定了保留的app之后,对每一个app进行设置:清理缓存释放空间;看情况解绑账户;关闭所有消息;清空所有消息;优先排列常用功能和感兴趣的内容
l 将最最常用的app放在最后整理,比如我是淘宝和微信。对它们一定要有耐心:退掉所有不会打开看的群;删除所有无用信息,将有用的整理保存好;屏蔽掉所有不想看的内容;淘宝清理收藏与订阅,微信清理联系人与公众号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清理微信是有难度的,因为它代表了自己的整个社交圈。但其实人们很容易被虚拟信息所蒙蔽,因为你真的没有那么多好友,你看到的别人的生活也只是他的一小部分,与你也没什么关系。活得是否舒畅并不是朋友圈决定的,很多留恋、下不了决心其实都是庸人自扰。
我清理和屏蔽好友的方式很简单,除了反感的人之外,就是看自己能不能想起来这人是谁,如果连他是谁都忘了那还有什么保留的意义?
群聊能退都退,尤其是很久之前的和很少打开的,不需要顾忌群主和成员是谁,因为它对我已经失去了意义。而且目前我非常不喜欢在群里闲聊打屁,觉得纯属浪费时间。
之前一直没有清理过公众号,导致我经常看到一些不想看的内容,简直是自虐,现在我只保留了自己喜欢看的、还在继续更新的号,同类型的尽量精简。
目前我的微信通讯录320人,公众号80个。发现里只留朋友圈和小程序,其他全部移除。关闭了所有广告推送,删除了不需要的功能,现在重要的信息可以马上get,屏幕不再杂乱,找东西很便捷,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心情不要太舒爽。

整理做好了,之后就是坚定的保持。如果辛苦整理后很快又恢复原样,那么整理也是无意义的。守护清净空间需要的只是坚持原则:不随便加群,哪怕是熟人拉的;定期清理联系人与信息,与自己不相关的果断删掉;不参与任何广告转发点赞活动,不管是谁发的。
整理虚拟物的难点在于你要主动切断与很多人的联系,尽管这些联系大多都是非常松散的,有些在实质上已经断裂,有些可有可无,有些让你烦躁却又不忍心割断,其实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精神垃圾。商家嘴上叫得再亲,也只是想赚你的钱;你觉得自己对别人重要,那很可能只是「你觉得」。

世界上真正关心你的人少之又少,多用心去与这些人联络,会感觉到踏实;真正能用到的app也没那么多,多花心思研究它们,会发现好多惊喜。短期合作之后没有交集的人就可以删除,就像那些发红包礼品的app,领完马上删掉。嗯,就是这么无情。
之前不是有篇讨论「为人生性凉薄」的文章点击量很高么,很多人害怕被认为「不合群」而去参与热闹,或者认为积极地去「合群」就能获得快乐,结果呢只获得了更大的孤独,反而生性凉薄的人却越活越爽,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我之前有过好几次被拉入同学群然后又好几次退群的经历。因为我已经跟这些同学毫无共同语言,群里要么很少有人说话,要么讨论我完全不感兴趣的话题,我不知道它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仅仅因为我们曾经同学过?任何原因都不能让我忍受看她们讨论给孩子喂奶和老公肚子多大的无聊对话,所以我会坚决退到不再被拉。
对于那些喜欢拉群、发广告和介绍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给你的朋友、同学或熟人,态度更要坚决。能不能维系关系无所谓,但不要任由他们用虚拟垃圾和虚伪交际来浪费自己的时间、干扰自己的生活。

不随便添加好友、不回无聊的信息、不发节日祝福、不群聊、不看直播、不刷抖音,我的生活不需要这些,更不需要去营造一个「合群」的假象,不被各种消息捆绑的轻松感让人上瘾。
你以为必不可少的东西,其实你根本不需要。拒绝虚拟垃圾,不被信息控制,切断毫无意义的社交,其实是现代人生活的功课。信息时代不代表必须被信息骚扰,干掉虚拟的恶魔,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和截图
*个人微信公众号:冷漠姑妈赵顺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