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文与饭
1.
上周做了个重要的决定,减少在豆瓣写日记,将地址迁徙到日记本上。上一次在本子上写日记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也谈不上什么真心,大多都是烦躁乱写。而最终它又回到我身边,肩负起情感释放的重任。
豆瓣日记陪伴了我很久,留给我很多美好的记忆。从去年4月开始写的,因为开始用豆瓣后我梦里模拟的只有几个和我无现实世界关系的人看的朋友圈被它实现了。疫情期间写得很猛很多,一篇也就小几百字,写起来负担不大,意义却很重大。当然很多时候也没有太考虑逻辑,随心写,文笔就从来不是考虑的点,错词错标点必不可能少。但是大多算快乐。有时也草草捋一捋逻辑雕琢一下剧情,纯粹为了自己快乐。
那为何现在又选择离去呢?因为不够及时。有想写的,不是当场就能在手机上打字,还要看合不合适,可本子不管这么多。就算过一会儿再回忆,一下子漏了一些重要点,后期也可以补上。豆瓣的话存着存着就忘了,或者会为了结构完整性舍弃一些。
总之还是告别了。告别过一次的,看了各种消息,警惕心让我以为豆瓣要倒闭了,赶紧把已经写过的备份了。结果第二天得知棋魂真人版一上我又立即破功开始叽里呱啦。这回是备份的第二次,感触良多。看到以前写的东西,真的现在的自己写不出来,因为心态每天每刻都大不相同,从不同的心情来写相同的东西都相距甚远。上次也有这个感触,回看过去自己的一部分是很美妙的。即便我如此信任自己的记忆力,但是它也不可能如实记录每一天每一小阶段,尤其惊喜。大阶段、痛苦、绝望倒是不会错的。
这次的最大感悟反而是:多写真的有用,很有用,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是说文笔变好了,就是感觉,以前很多句子间的逻辑几乎没有,用词不当,破碎感很重,现在要好一些。更多的细微变化体现在写文的时候,好些句子写完了,我会想,拿到去年年底没磕翔松的自己面前,她会觉得这是自己能写出来的吗?她不会这么觉得的。当然写文又是另一种体验了,与豆瓣日记关系不大,按下不表。
备份时顺便做了个统计,在豆瓣的日记(不算动态)已有17万,12万是非翔松合集内的,在lof上给翔松写的文共有4.8万字。我有被豆瓣日记的字数震撼到,原来有这么多。原来进步来源于这么多字。我也不懂理由,明明只是说些生活里有的事,可是说着说着我获得了一切不曾预料的好处。
我初高中的痛苦来源一部分是恨的太多而爱的太少,可又爱得很深爱得很久爱得很热烈,到最深处又直接成了最深的恨,再由自己杀死它们。等到很久以后在别人的生活里与它们不经意偶遇,我又一定会流着泪承认爱过,翻出尘封已久的爱啊恨啊那些碎片,一点点擦掉灰。向来如此,我丝毫不怀疑以后也是这样。
所以每个恨过的事物,我都欠它一篇记录,它没法在日记本里出现,因为不属于当下。还是要在豆瓣写。
如果以后我还会写翔松文的话,我会一直在豆瓣上先写会儿日记的。豆瓣日记和日记本日记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给读者的,后者是写给未来的自己的。像我第一句日记本开头就是,她知道了我的豆瓣号。接着写下去就很顺畅了,也不用交代细节,等我回看时,我会懂的,我对关于自己经历的记忆力很自信。然后说的话也很简单,“这场比赛非常精彩”,“状态不好,选择跑步”。
遗憾就是哪天有空要把几千条动态全都备份好,很多也是当时的状态,太零碎没放到日记里。
有一条我记得很清楚“今晚好他妈的快乐”,配了一张夜晚的月亮。可是过了半个月回去看,我已经完全不记得是因为什么而快乐了。没写原因说明不适合在豆瓣说。那是什么呢?想了很久还是不明白。
但每次看到那行字的瞬间,我都真的变快乐了。
2.
我是那种能把食堂变成自己私人订制的人。
最直白的解释是,我的菜总比旁人多一些,或许没有,但绝不会很少。倒不是我体型长相有何特意之处,只是演技不错,装装样子。什么先不打饭拿个空盘子去打菜,什么轻声细语地先说阿姨好我想要这个谢谢你啦,什么先点便宜素菜再百般纠结点一个贵的荤菜,什么夏天跑完步大汗淋漓冬天冷得搓手啦。
每个样子看着都很需要更多的菜,全都是我实践几番总结出来的。有用吗?有,我花一样的钱吃的菜明显变多了。
后来我不吃食堂了,吃了一个学期吃吐了,转而瞄准了食堂里的外包餐店。这简直给了我更大的发挥空间,毕竟食堂阿姨每天站的队不同,每次遇见的不同,有的她就是打得比别的阿姨少,我只是能做到在她打给女生的菜里争个份量头几名罢了。可这里,我几乎把我喜欢的店什么人干什么背清楚了。
比如螺狮粉。实话实说,我不懂也不关心粉面的口感,只要不难吃、菜多就行。我会选择不要两三份不那么喜欢配菜,她自然会弥补性地给加多点其他配菜,等她差不多好了,我再问一句,可以多加一点这个吗?谢谢,她还会继续往里面加。最后这粉就是我要的样子了。
比如那家扒饭。疫情以前我就在他们家刷够了存在感,我要的东西总与常人不同。人家是一份XX鸡扒/芝心鱼片+饭/一面,配个免费的蛋/火腿,价钱都标好了。我偏不,一份鸡扒量太多,那就半份,如果想吃鱼片的话,就三分之一份+鱼片。所以我问清了单价,那打菜的小哥每天做次不同的数学题,都没法抄答案。算了还得和我对答案,错了我还提醒两句。
最后我终于试出了最符合我心意的订制套餐,酱料也顺便定了,小哥也不用天天做题了。一来二来还能立刻报出价格,有时候报不对,那我还能当成免费赠的鸡扒福利。
再后来,我以差不多的衣服差不多的发型的每天定时出现,直接连着我那份定制套餐被好几个轮流当打菜小哥的给记住了。他会说,“美女(那儿餐馆都这么叫的,为了引客,第一回我还不知道他说的是我)你又来了,今天还是老样子吗?”
跑了步,站在那,喘气就行,张嘴都不必,我点头就够了。
这同一种扒饭吃了大半个学期,我也腻了,外卖不能吃太频繁,找个新欢刻不容缓。有家店不够受欢迎拍屁股走人了,搬了个新店进来,可给我逮着了。烤肉,还可以辣,我自然乐极。新一轮天天去刷存在感,刷了一周吧,我看差不多了,又开始新一轮勾搭。每次去提几嘴俏皮话,阿姨叔叔就都认得我了,以后我来了主动打招呼,回应是免不了的。菜变多,也是免不了的。
这家店我规矩少些,不过“饭不要那么多,加一勺辣椒油”。有时,或者其实之前的人也知道,他们会说,换个口味尝尝鲜新的。我确实有这毛病,也不乐意改,来点一个菜,然后吃腻了再也不来。但我还是顺了他们的心,换了种烤肉。这回肉更多了。
一旦和打菜的熟了,每天的打招呼其实也有给我一些宽慰。现在么,也是熟到我往那一站,他就知道我要啥。有次我为了看FPX比赛调整了吃饭作息,等走到那里已经特别饿了,就说这回饭量要正常的。她说好嘞。肉更多了。
最后说个故事,其实我是为了写这个故事才扯了这么些话的。疫情前后大半年,我在学校吃的第一顿还是在扒饭。我眼熟的那几位小哥在后头盛饭装菜,烤鸡扒的新人先张罗着,问美女(他们对谁都这么说美女帅哥,听着好像我们学校遍地都是)要什么。我抬头想了想,没吭声。我眼熟的那小哥从后头听了问话放下手中的饭,走上来,抬头,我们对视,他说:“美女,还是老样子吗?”
新人小哥一脸懵逼地看着他。
我得承认,这句话的意义远高于普通寒暄。抛开我疫假期结束冷着的脸,“老样子”是对一个骨子里病态恋旧却靠自己强制纠正舍弃该习惯的人的必杀技。那一刻我想了很多,我过去因为一支还有一半没用完却不见的笔而上课不听课翻箱倒柜找了二十多分钟,因为写了几页纸的本子不见了而嚎啕大哭,因为用了半个月的手表体育课不见了而浪费一个中午把操场篮球场室内体育馆搜了一遍最后在垃圾桶旁边找到了,晚一步它就被旁边的清洁工丢进去了。还有很多很多次,很多很多种情况。
这个时候,感谢感触感动显得愚蠢可笑突兀不合时宜。我只能说:“帅哥好久不见,记性还是那么好,我还是老样子。”
他熟练地把我一年前要的一切装进去,像以前和现在很多家店对我做的事一样。
一溪风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随笔81-坏员工,好女儿 (1人喜欢)
- 年度-5,2024:对抗享受了10年的孤独 (1人喜欢)
- 随笔80-奶茶拉扯论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