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3月书影小结
2月份和3月份看书的速度和1月持平,看完的共计8本,平均每周一本。2个月看完的电影共计50部,其中有几部看了两遍,也包括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看电影的平均数量多于1月份。
书本小结
接触的第一本意识流小说,这本书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时候迷迷糊糊,但是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完全爱上了这部小说。
我的感受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好的状态是一口气看完,中间不要停顿,跟着作者的故事游走,会让自己陷入一种漫无边际 ,杂乱无章的思绪之中,感觉就像是灵魂与肉里分离开来,灵魂陷入进极度欢愉的情绪之中。
总而言之,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找到了看《城堡》《审判》的时候一样的欢快心情。也算是通过这本书切实体会到了意识流文学的美妙神奇的感觉。
这本书很早就买了,这次又把它重新拿出来读了读。这次重读的感受与几年前也是全然不同的,其中最大的不同便是自己在看书的时候是咬牙切齿的,情绪是激动亢奋的。我虽然没有经历过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但是透过他的文字,他笔下的故事,就能深刻感受到那是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绝望时代,家国纷乱,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列强欺侮,性命如草芥......
有人评价这本书是现在新闻学的奠基扛鼎之作,现在的新闻学著作在这本书面前只能充当脚注而已。
这样的评价或许有些夸大其词,不过李普曼的这本《舆论》确实称得上奠基之作,书中表述的诸多观点在今天新闻界仍然适用,并且用途广泛。如果你知道这本书是百年(1922年出版问世)的著作,便不会觉得有夸大事实之嫌了。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论点,作者旁征博引,用事实依据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本书所涵盖的内容并非只有新闻学,其他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均有涉及。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驳杂,随处可接收的社会中,需要有自筛选,辨认,了解的能力,甚至于这些信息从源头到被接收,中途到底有哪些过程,而这些过程具体是怎样的,也是有必要了解认知的。
这本书觉得写的没有很高,整本书的内容典型的中国论文式写作,作者知道的确实多,但是本书的内容大都是旁人的观点,作者的作用只是将它们整合在一起。
或许对西方哲学艺术有一定了解的人更适合看这本书,在我看来,作者连篇累牍,毫无自己建设性的观点。
电影类别的书籍中,本书一直居于前几位,评价颇高。
或许因为我偏爱的电影类型不是美国片,而本书所涉及的写作观点我觉得明显就是好莱坞电影的范式。作者在故事上确实说了很多范式,但是看完这本书和写好一个故事中间相差1000个word文档。
对我来说,这本书有些过誉。
看这本书的原因源于电视上一些宋朝古装剧的播出,在宋朝历史中,宋词是不可忽略的,而其中,女性代表人物非李清照莫属。
这本书著名的国外汉学家针对李清照的生平研究写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中对于的李清照研究的出发点与国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国内针对李清照的研究诸多是建立在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诗词之上,加上当时的政治背景原因。我们今天读到的李清照的诗词,首先的会将诗词中哀怨的女子化作李清照本人进行解析。
而这本书中,作者抛弃了“将李清照带入词中”,尽量客观地从词本身,还有正史资料去分析李清照。
作者在本书中对李清照本人没有明确地盖棺定论某一个观点,他是将宋朝直至民国时期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议论点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其中在两点上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一点是李清照原本的词作数量。因为在宋史中著名李清照本人的词作不过20多首,后来系于她名下的词作逐渐增多,直到现在多达70多处。这其中除了最先的20多处,后面的词作都是逐渐累加的,但是就是是否出自本人之手,这个尚不好说。
另外一个争议较大的就是李清照本人是否再嫁,其实在宋朝女子再嫁本就正常,只是宋史关于这一块没有详细的资料论证。后面历经数朝,针对李清照是否再嫁张汝舟这件事形成了两派,观点也是层出不穷。即使是现在,国内学者也是如此,只是现在主流观点认为李清照确实再嫁过。
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是,除了李清照最先留下的20多首词有真实性比较大意外,后世关于她的事情,虚假成分过多,大多是某些学者个人的主观臆断。
第二本意识流作品,说实话,这本书没有看懂,但是作者的语言描述很有感觉。
支离破碎、荒诞、黑色、无逻辑、神经痣、臆想,这些词是我看完这本书的主要感受。本书的主人公可以随时挣脱时间链条来回时间穿梭,而故事所描述的情节便是这样来回往复跳跃。
战场、结婚、外行星、四维空间........
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事情............
电影:
前面主要将希区柯克和黑泽明的电影看的差不多,然后又看了些其他的,下面就说几部个人很喜欢,比较小众的吧。
影片讲述的是三个姐妹各自的人生故事,其中重点刻画的主人公故事比较坎坷,恋爱,被渣男抛弃,剩下女儿,成为老板,邂逅爱情。
故事前后对比明显,前半段有些沉闷,后半段基调轻扬,节奏欢快。
影片没有什么台词,剧情也不好懂,但是构图场景极具艺术气息,每一帧美如画。
这是一部试验性的作品,艺术先锋感比较强,也可以说整部影片很无聊,就是一个人在街上四处游荡。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特别喜欢这种“什么都没有”的电影调调。
与上部电影一个导演,贾木许,一样的基调,稍微多了些故事情节。但是构图超级美。
黑泽明离开了“武士”主题,个人觉得他拍摄人性类型的的电影也很见长,小人物的细枝末节,镜头语言的熟稔,克制且又充满张力。
《生之欲》、《天国于地狱》、《红胡子》亦是如此,个人更喜欢他拍摄的现代作品。
这两部都是法国电影,两部电影有些相似之处,影片中的主人公对生活中的细节不乏哲思性的探讨,很琐碎,很生活,但也有趣。我发现法国人的幽默还是很容易get到的,这是两部比较轻松的电影,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来看看。
这是一部讲述二战时期地下党的故事,影片色彩灰暗、阴沉,气愤冷冽、肃杀,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压抑。
斯羽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持续的写作(记录)给我带来什么? ——由公众号、小红书、豆瓣给我带来的思考。
- 今天我想谈谈我的朋友们 (2人喜欢)
- 记工作中一件事给我带来的思考 (2人喜欢)
- 这是一篇关于剖析自己的日记 (2人喜欢)
- 2024个人书影小结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