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白走的路

某专家说过,中国的父母一辈子在等子女说一句感谢,而子女一辈子在等父母说一句对不起。
对于爱的感受与表达,是一个复杂又简单的话题。前阵子回广州,在高铁外面想找个洗手间,问了一下保洁的阿姨。阿姨首先是脸上挂着不耐烦的脸,答,外面没有的,然后就走开了。我徘徊了很久,看我一直在找她又折返回来告诉我,你往哪里走?下到哪里去到哪里?就能找到厕所。突然间你会发现他其实很想帮忙,但是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警惕。
突然明白了,每个人心里都是有光和爱,只不过是在外在的一些因素影响下,无法表达。
说回亲子关系。我曾经写过一句话。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世界。乐观也好,悲观也好,既然还活着就一定还有留恋的理由。父母的年代。是属于解决温饱的时代。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底层没被满足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意识到顶层的需求。现在的小孩年轻人出生在一个底层已经被满足的时代,他们的需求是尊重与价值感。因此他们会用力的去表达自己违背社会的方式以及个人的意见,需要满足自己的其他需求以及贡献。然而在父母看来。
对不起,感谢,何尝不都是爱的衍生词?
去年,我用尽浑身解数,想证明单纯的付出与爱。所以去做义工,带流浪猫去绝育领养,我想知道,抛开物质,人性本善的适用性。通过这些极端的方式,我看到社会的平衡运作,每个工作存在的价值,都需要被尊重,就像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成长以及经历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因为每个人来到这里的任务都是一样的。就是体验和成长。站在这个角度,如何能去对比选择不同的经验,哪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跟很多朋友都交流过,看来父母的表达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既然这样就没有必要再去抗衡。那种多次努力之后没有被看到的失落感,无奈,放弃,都是没有被满足的小孩子。希望从今天开始可以告别那个小孩。重新开始,做一个忠于自己积极乐观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