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钱
出了积水潭地铁站,护城河边上就有一棵榆钱,正结了一嘟噜一嘟噜的榆钱,在这喧闹的都市里,独力撑出一片超然的静谧。
在老家,榆树到处都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北方很常见的树种。
榆钱也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了。作为榆树的种子,出现的时间不是在秋季,而是在春季,树上还没长叶,却先开花结了果。形状不象苹果那样有鲜艳的外表,也不像松子那样有坚硬的外壳,却是绿色薄薄的圆圆的一片,小指甲盖儿大小,中间有个突起,颇似古代的铜钱,榆钱也许就是因此得名吧?一丛丛一丛丛的簇拥在一起,挤挤插插的,让人看了感觉那么满足、踏实。
熟透了的榆钱因为干燥,颜色发黄,变得极轻,书上说这种是翅果,自带翅膀。暮春的风吹过,簌簌地飘的到处都是。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过不几天,在飘落的地方就生出来一棵小小的榆树苗,路边、大坑里,不挑剔地方,不过限于客观条件,成活长大的比较少。
俗语云:榆树救荒,柳树祛病。春天的榆钱,在老年月可真是救过人命呢,因为她出现的时机恰当,往往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绝对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榆钱可以生吃,爬到树上,找那最茂密的地方,伸手一撸,往嘴里一摁,满满的春天气息,相对于柳叶、杨芽,榆钱好吃多了,既不苦也不涩,甜甜的带点清香。
也可以熟吃。拿长杆子绑了镰刀,在看好的那根树枝底部轻轻一划,就可以整枝割下来了,细细的摘好,去除榆树花,洗净沥水,掺上玉米面蒸窝头,一掀锅,黄色的玉米中嵌着绿绿的榆钱叶,一股清香逸出,趁热,甜甜的,好吃。
可以和玉米面做成粥,类似现在的蔬菜粥,养眼、养胃。
榆钱可以蒸着吃,抓一把白面或玉米面,讲究的打个鸡蛋,放点五香面儿、盐,搅和成团絮状,上屉蒸,吃时佐以蒜汁、香醋,别有风味。
想奢侈点,那就煎着吃,平底锅放油,将上面提到的面团团放到锅里,或方或圆形状随意,用铲子压成较厚的块,翻面数次即可,榆钱饼很容易熟,吃时外焦里嫩,有特殊的清香。
还有一种,葱花炝锅先放入榆钱铺底,然后在榆钱表面撒上玉米面,盖锅蒸五分钟后用筷子搅拌成小团儿,类似炒面的做法,这样做出来的叫“打疙瘩”,筋道爽口。
现在医学专家说了,榆钱可以健身安脾、清心降火、止咳化痰,功效神奇,搁以前吃榆钱就是应急,谁想那么多道理?
榆钱者,余钱也,又有吃的、又有余钱,看起来真是接地气的愿望、接地气的树呢。细细品味陆游的词:江头疏雨轻烟,寒食落花天,翻红坠素,残霞暗锦,那堪更看,漫空相趁,柳絮榆钱,这榆钱也蛮高雅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