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前几天在译者群里分享了一些图书的试译信息,结果先后被踢出QQ群和微信群,前提是群主从未规定不能分享试译,以前我分享80元试译的时候,也从未制止干预,等到我分享了一些译者有版税、或知名出版社的试译时,就二话不说,直接把我踢了。
群里有一些认识我的老朋友也不理解我,问为什么你要分享自己也报名参加的试译,这么大公无私?
因为我觉得这是应该的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的档期已经签到了10月中旬,我还有一些3月初参加的另外两家试译没有出结果,现在陆续有出版社和翻译公司找我试译,我即便通过了,也不能给人安排近6个月的时间,必定影响人家的出版进度,所以把这些消息推荐给其他优秀的译者,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难道让好机会烂在我手里?
我从不担心别人会抢了我的机会,如果别的老师把我PK下去了,那说明编辑找到了比我更适合的人,这本书的质量将来一定没问题,这对于读者、出版社、和胜出的老师,都是好事。出版社会下次有试译还会通知我,因为我帮ta介绍过好老师;胜出的这位老师如果下次有试译的机会但没有档期了,他兴许也会告诉我吧,大家互通有无,报团取暖,难道不是优质译者之间最好的资源共享模式么。
用《琅琊榜》中的一句台词真心发问: 如今,坦诚待人被视为是天真,不谋心机,被视为是幼稚。世风如此,谁人之过。
翻译圈,无论是处于食物链顶端拿几百稿酬和版税的,还是处于底层60-80千字的,无一不抱怨此圈混乱,无一不困厄其中,无力自拔。得到机会者半,能果腹者又半,能坚持者再半,能出名者寥寥无几。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单打独斗,除了实力,运气也很重要。中层译者涨价难,底层译者找机会难,出版社编辑找译者难,哪一个台阶不是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才能跨越的?而顶层译者,居然还将分享资源者扫地出门,非要损不足以奉有余吗。
说实话,改善图书翻译圈生态我也无解。但这些天,我通过了豆瓣的“创作者认证”,加了不少有译者认证的老师为好友。我还建了一个“图书翻译 译著+实名”小组,希望能够把这些经过认证的译者聚拢起来。另外,我依然在豆瓣上参加着各种试译,昨天还参加了中国知网和花城出版社的试译。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是看看我的水平能不能得到不同编辑的认可,二是我想得到编辑们的联系方式,即便目前没有档期与他们合作,将来也可能合作,或者把好机会推荐给其他译者。哪怕一个老师都没帮到,只是我自己白忙活一场,我也觉得我这么做值得,我也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以后还会继续分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