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可能含有支付信息,涉及财产安全请注意甄别,谨慎操作。
生命因探索而通透 ▏线上4+1聚焦体验小组全国招募
当一个人在体验当下时,Ta的过往以暗在的形式存在于Ta的身体中。如果有改变和成长,那么这两者都会改变。听起来或许有些奇怪,过去在当下改变了,但确实如此,就过去在当下如何运作而言。--Gendlin, 1973, p.334
线上4+1聚焦体验小组做什么?
4名体验者与带领者,每周固定时间相聚于云端,
5次聚焦体验+5次聚焦技术观摩与探讨
1个自我稳定扎根技术+1个我与我的内容分离技术
从回到身体的自我在场开始,
5个经典聚焦理论知识讲解与探讨,
每次以2名组员聚焦体验/2名组员观摩的形式,参与共10次小组活动。
参加线上4+1聚焦体验小组将收获什么?
【5次聚焦者体验】
在倾听者的温暖抱持下,通过体验过程·表达·理解的循环,聚焦者所感受到的被听到、被理解,聚焦者的身体过程、体验过程就会被推进,自愈能力得以重启。
【5次聚焦技术观摩与探讨】 带着练习经验或困惑参与聚焦过程的观摩与探讨,聚焦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以掌握,聚焦技法也日渐纯熟。
【1个自我稳定的扎根技术】 1.自我在场,连接身体,稳定自我并提高自我觉察能力、提升身体敏感性;
2.加持来访者的自我稳定,使之更能与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并进行自我探索。
【1个我与我的内容分离技术】
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强调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互动,而不是内容的互动。只有以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为基础,才能引起治疗性的变化。我和我的内容分离是每个治疗师的必修项目。
【5个经典聚焦理论】 1.整理空间:整理空间是聚焦的第一个步骤,也可以单独做。通过整理空间,与问题保持适当距离,获得一个整理好的巨大的空间,既可以待在这里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在这个空间进行自我探索。
2.体会:体会不是精神体验,而是躯体性的体验……身体上的。是对一个情境或人或事件的身体上的觉察。体会是一个人内部的氛围,它包含了你所感觉到所有内容,并能了知一个特定时间内的特定主题——体会能在顷刻间将它所包含的整体内容,和你进行交流,而非细枝末节式的。(Gendlin, 1981a, p.32)
3.倾听原则:倾听,不仅仅全神贯注地听,还需要反射给说者。聚焦创始人简德林博士在罗杰斯倾听、反射的基础上邀请聚焦者纠正倾听者的说法。
4.反射:在聚焦中,反射具有神奇的效果。当说的话被反射回来,聚焦者体验到有人在倾听,有人在努力理解自己、共情自己,聚焦者就得到了支持;反射加持聚焦者的觉察力;反射会推进聚焦者的体验过程;反射什么,聚焦者的注意力就会往哪个方向去。
5.交叉:在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中,交叉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便我对你一点都不了解,但是我们现在是一个共同的过程,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互动和彼此理解。
聚焦取向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及实证研究
聚焦取向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
聚焦取向心理疗法来源于对临床案例的研究,其理论基础则扎根于现象学的聚焦哲学,发展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聚焦理论。
简德林将这个“体验自己与内在身体意识相联系的特别的过程”命名为聚焦(focusing),把这种体验称作体会(felt sense),以聚焦体验技术为核心的心理疗法即为聚焦取向心理疗法(Focusing-OrientedTherapy ,FOT),最终确定了聚焦的人本心理学发展方向。
简德林注意到现象学启蒙者狄尔泰、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称为“体验”的概念,以及在现象学中对“体验过程”的描述——是指人类感受感知世界的所有意识现象。简德林由此强调人的本质是体验,人类的生命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因为人总是通过体验感受世界、理解世界。体验不单是思想、知识或话语,也不单是某种具体的情感,而是一种整体的身体感受。“身体”一词在简德林的哲学中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简德林提出,身体才是通向可触及的“自我”的捷径,同时也是更多地了解“自我”的门户。我们当然可以从外部感受我们的身体,但是简德林所谓的身体主要是指我们从内部感受的身体。
聚焦取向心理疗法的实证研究
在应用研究方面,随着疗效研究的成果,FOT在国外还被广泛用于处理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家庭暴力问题和物质滥用成瘾问题等方面的治疗。研究对象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把聚焦用于犯人、精神病患者、抑郁症患者、癌症患者等群体也疗效显著;还有的学者将聚焦运用于老人、儿童青少年、父母、老师、夫妻伴侣等正常人群,以协助老人调适心态、帮助儿童青少年有效管理情绪和完成自我认同等、影响父母更恰当地教养孩子、指导老师减压和心理保健、建立理想的亲密关系等;另外还有学者针对南亚地区的女性运用聚焦取向艺术疗法治疗焦虑、抑郁的研究,具有显著的效果并有待于推广。
线上4+1聚焦体验小组入组条件及适配
组员须遵守并同意如下协议:
1.保守秘密,不在小组外谈论组员分享的个人信息。
2.安心、安全原则,自己的安全自己把握。
3.一切的想法都是允许的,不批评、不评价。
4.倾情投入,请假需要提前告知带领者。
5.缺席三次视为自动退出,主动要求退出者将不获退费。
6.基于网络平台设备及网络不确定是否稳定,需要提前5-10分钟打开瞩目房间进行调试与准备。
7.请确保有一个单独私密的房间并安排好家庭诸事,确保不被中途打扰或家人进入镜头。
8.活动时间内虽不必正襟危坐,但身体姿态确实会影响投入度,您可以准备一个舒适的座位,不可躺卧在床上进行。
9.活动中所有成员必须出视频,不可随意关闭视频影像。
10.为了保持活动的专注性,活动过程中不要随意离座、吃东西、敷面膜或做其它无关事。
组员适配
1.有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成长愿望;
2.能够真诚坦率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并愿意触碰感知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3.想更自由、舒服地做自己;
4.被心理问题或内心冲突纠缠身心疲惫;
5.聚焦取向心理咨询师,想通过自我体验获得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6.因长期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而身心疲惫,需要定期滋养自己的专业人士。
温馨提示:
1.熟悉的朋友、同事、伴侣、亲属等不宜同时入组;
2.与带领者熟悉或者有过密切关系者不宜入组;
3.有自杀倾向、严重暴力倾向或心理处于严重创伤期的个体不宜入组;
4.如有身心严重不适或正在经历重大挫折者、有精神障碍者不宜入组。
线上4+1聚焦体验小组设置
【小组形式】 1.指定日期的规定时段内通过瞩目APP会议室视频进行小组活动;
2.个人体验和小组体验不冲突,形式有差异,收获也有差异,共性都是在安全稳定的联盟关系下得到成长和觉察。有长期个人体验的咨询师,可能在小组中收获更大。
【小组设置】
1.报名者须跟带领者进行50分钟的访谈(瞩目APP),以确定是否适合成为组员;
2.为全封闭小组,拟招募4人/组,共2组;(少于4人则延期开课)
3.分为周三组和周六组,周三组上午9点-12点上课,周六组9点-12点上课,每次3小时,10次共30小时;
4.成员须持续参加完10次活动,中途尽量不缺席;
5.首次小组活动时间:周三组4月21日;周六组4月24日。
【小组活动日】
1.周三组:4月21日/5月12日/26日/6月9日/23日/7月14日/28日/8月11日/25日/9月1日
2.周六组:4月24日/5月15日/29日/6月19日/7月3日/17日/31日/8月14日/28日/9月11日
【报名费用】
1.全报价:2600元/10次/人,180分钟/次
2.早鸟价:4月10日前报名,2200元/10次/人
特别备注:
1.参加小组请慎重考虑,费用须一次缴清,一旦交付,恕不退还,无法提供发票。
2.报名以缴费为准,缴清费用后,沟通协调50分钟的入组体验访谈。访谈后未能入组者收200元费用,余款退还。
3.4月10日前报名缴费的小组成员将获赠第4期《聚焦心理-生命自觉之道》体验式聚焦读书小组名额1个,报名须确认本人参加,名额不得转让。
带领者介绍
马昕
【资质认证】
国家注册三级心理咨询师
聚焦取向心理咨询师
【 咨询方向】
1.情绪及压力管理:焦虑抑郁情绪、敏感化、进食困扰
2.人际沟通:人际沟通不畅、亲密关系障碍、情感困扰
3.个人成长:心理疲劳、自我价值感及成就感低
【实践经历】截止到2020年12月
1.个人体验小时数:面询体验40小时,网络体验120小时。
2.持续参加李明老师带领的网络聚焦督导小组。
3.带领10人10次咨询师地面聚焦小组,累计25小时。
4.参加李明老师聚焦读书会:自2017年开始至今已参加至第5期。
5.带领《聚焦心理-生命自觉之道》体验式聚焦读书小组共三期。
6.曾经或正在参加的朋辈读书小组:经典聚焦读书小组、多面向聚焦读书小组、整体聚焦读书小组和内在关系读书小组;新组织的朋辈读书小组:《身体从未忘记》读书小组、自我关怀读书小组。
7.经典聚焦练习实践小时数达300小时,整体聚焦实践小时数达280小时,多面向聚焦实践小时数达15小时。
【教育/培训经历】
2021/04-2022/01国际聚焦大师线上第四期课程(简德林的聚焦哲学以及聚焦最新的临床发展成果)
2019/06-2020/01 国际聚焦大师线上第一、第二期课程(包括聚焦取向的关系心理治疗、区域聚焦、观我聚焦、体验过程对于心理治疗理论的根本冲击性、聚焦取向的积极心理学和聚焦取向互动过程的“味道”等内容。)
2019/11-2019/11内在关系聚焦工作坊(英国Ann Weiser Cornell)2019/11-2019/11多面向聚焦工作坊(美国Robert Lee)
2018/09-2020/12 徐钧自体心理学连续培训&高级研讨
2017/11-2020/10 整体性聚焦取向心理咨询师国际项目培训 (加拿大Karen Whalen)
2017/09-2017/11 徐凯文咨询伦理在线课程约8.6学时学习
2017/07-2017/10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精神科/心理科进修
2017/03-2018/01 国际聚焦学会(TFI)聚焦取向心理咨询师(FOT)连续培训项目(包括与儿童工作的艺术表达性聚焦、与复杂性创伤工作的聚焦、关系性整体聚焦训练等内容。)
2016/03-2017/07 上海南嘉培训中心与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 专业师资合作的心理咨询硕士等级课程连续项目(包括焦虑、抑郁情绪辅导,危机干预、创伤辅导,人格障碍辅导等)、
2013/05:国家注册三级心理咨询师 (编号:1319000008301157 )
2007/09-2011/12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自学考试本科,学士学位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微信账户:mmmx2013 户名:马昕

支付宝付款二维码

参考文献:
[1]吴燕霞, 徐钧,人本主义疗法新进展:聚焦取向心理疗法研究述评,Focusing体验频道,2018,9
[2]李明,聚焦精华读书讲座第二期第三讲,从追体验到交叉,李明聚焦空间,2018,11
[3]李明,聚焦精华读书讲座第五期第四讲,倾听的核心,李明聚焦空间,2020,3,14
[4]简德林,李明,纪念简德林-简德林介绍聚焦,Focusing体验频道,2017,5
[5]劳里.拉帕波特,叶文瑜,聚焦取向艺术治疗——通向身体的智慧与创作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6]康奈尔,吉莉,聚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