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高级感从何而来
一部影片的视听语言,由画面、声音等基本要素构成。其中,画面自然是一重要的基本要素。
要将影片的情绪表现得到位并饱满,那画面的影调、构图、曝光、视角等细节都要精准设计,并进行最后的调色,才能统一形成适合影片主题的表现力。
很多人认为电影具有“高级感”,认为电影的画面色彩沉稳、光线动态范围大,暖色调和冷色调对比鲜明等。
其实电影的“高级感”便是调色的功劳,可以说在电影领域,色彩运用达到了极限。

色彩最初运用于绘画领域。古典主义时期已采用色彩对比与谐调,而提及绘画色彩,通常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印象派,其强调色彩的主观表现性。
电影艺术开始诞生后,电影画面以黑白为主,随着彩色影片的出现,调色逐渐成为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导演的叙事提供了更多可能。
调色的目的是突出电影主题的氛围,使观众最大化去感知人物情绪。其特点是色彩鲜明浓郁,但并不会因色彩本身带给人视觉属性而干扰电影主题。
荣思为大家介绍五种最基本的调色手法。
01
互补色模式
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互补色指互补配色为色环上相对的两个颜色,以暖色系与冷色系的两种颜色来强调对比度以及提升鲜艳、突出的效果。
但这种配色对比非常大,需要谨慎处理饱和度,通常在电影中表现角色内心的矛盾时刻。

《天使爱美丽》
这是一种典型的红配绿所对应的效果。通常两种对比的色彩象征着冲突行为,通过外在的互补色彩来表现角色内心正处于矛盾的状态。

《搏击俱乐部》
《搏击俱乐部》就用橙色与蓝绿色对应搭配做了完美的诠释。人物阴暗的部分以蓝绿色呈现,而明亮的部分以橙色来呈现,表达主角内心的正面与负面。
02
相似色模式
Analogous Color Scheme

相似色是指以色相环上邻近的三个配色。彼此之间的色彩结合较为柔性,通常以相似色作为电影中的风景色调来呈现自然、柔和之感。
最常见的模式是选择一个主色系,并挑选与其相近的色彩作搭配,最后再以黑色、白色以及灰色作衬托。

《美国骗局》
以暗红色、棕色与黄色等相近色彩使电影的整体色调偏暖,画面几乎不含一丝紧张之气氛。
03
三等分配色模式
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三等配色是指色环上呈三角形的配色,虽然整体色彩的饱和度不会太高,但一样给人生气勃勃之感。

《狂人皮埃罗》
让-吕克·戈达尔采用三等分配色模式来呈现电影《狂人皮埃罗》的整体色调。
04
补色分割模式
Split-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补色分割类似于互补配色,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补色分割是以主色及其对应之两侧颜色作结合。
具有强烈的对比度,但张力的效果较不显著。

《阅后即焚》
科恩兄弟的电影《阅后即焚》中一幕场景就以红色对应绿色与蓝绿色来呈现,画面十分醒目。
05
矩形配色模式
Tetradic Color Scheme
矩形配色是由两组互补色所构成,通常具有五光十色之缤纷感,通常用于派对场景中。

《妈妈咪呀》
矩形配色模式使画面看起来具有良好的协调感,动感十足。
————
以上便是最基础的五种配色方式。
给电影配色并不是易事,风格与色彩、年代与美感、细节的调整、时间的打磨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调色师去研究,才能形成观众最终看到的色彩。
荣思建议学习影视的学子们,看电影时要多思考色彩在影片中渲染放大人物情绪的作用。
通过分析思考电影配色,来增长自己对影视画面传递情绪、铺垫氛围的独特理解。
- END -
-
幻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05 23: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