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奥斯卡遗珠,你不该错过
不知不觉又到了周末,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部正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波斯语课》。该片是由乌克兰导演瓦迪姆·佩尔曼执导的战争剧情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故事讲述了二战时期,犹太人Gilles在逃亡途中被俘,他出于好心用一块面包换来一本波斯语书,而这本书恰好救了他一命。德国军官Klaus正在找人教他说波斯语,冒充波斯人的Gilles被留下来,但他却对波斯语一窍不通,只得生编硬造各种单词。
就在他词穷不知该如何编造下去时,他得到了一份工作,记录集中营里关押的犹太人名单。他急中生智地用这些人名编造出各种单词。

军官Klaus是个生性多疑又冷漠的人,他反复测试Gilles身份的真假。当Gilles不小心说错了一个单词,他立刻恼羞成怒,将Gilles一通暴打,还命人将他送去采石场狠狠折磨。当他听到奄奄一息的Gilles用只有他们两人才听得懂的语言喃喃自语,他才终于相信Gilles没有欺骗他。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Klaus渐渐对Gilles敞开心扉。他告诉Gilles,自己学习波斯语,是为了战争结束后去德黑兰寻找失散的哥哥,并在那里开一间餐厅。

在Klaus的庇护下Gilles逃过了一劫,当他再次回到集中营,曾经关押在这里的犹太人一个不剩,只留下空荡荡的一片寂静。名单上的姓氏一个个被划掉,他的内心悲愤交加。新一批犹太人又被送了进来,Gilles在继续编造单词的同时,也在努力记住他们的样子。

有一天,在新来的战俘中来了一名真正的波斯人,一直怀疑Gilles身份的警卫想要揭穿他,Gilles却在伙伴的掩护下又逃过一劫。

战争即将结束,战败的德军准备撤离,他们烧毁了所有的证据和名册,并将所有在押的犹太人赶上了死亡之路。为了掩护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Gilles换上了伙伴的衣服,悄悄走进了犹太人的队伍……

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主人公Gilles在强大的求生欲和语言天分上,硬生生创造出一门假波斯语。编造几个单词容易,但要编造成百上千的单词并记住它们,绝非易事。在这暗无天日,朝不保夕的集中营里,人命如同草芥。每一个单词是一个犹太人的姓氏,2840个单词,其背后是一条条沉重的生命。为了配合影片的拍摄,导演迪姆·佩尔曼特意找来一位俄罗斯语言学家合作,发明了电影中的假波斯语,并为此编写了一本语法书和一本600字的词典。

片中的配乐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故事中的场景氛围。集中营的生活黑暗压抑,低沉的钢琴配上轻敲的打击声和尖锐的弦乐,给人透不过气的感觉,同时也预示了四周危机四伏;Gilles在抄写名册的时候,滴答作响的时钟和起伏不安的弦乐,就像时间在流逝,拨动着狂跳的心脏,内心紧张不安;当一辆载着犹太人遗体的拖车,走在荒野的雪地里,苍凉的声音仿佛在悲鸣;Gilles站在空无一人的集中营广场上,缓慢宁静的提琴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沮丧和沉痛的无力感。
适合战争剧情的电影配乐:
The Voice Within
曲目编号:2FM024-1
音乐描述:期盼的竖琴节拍与弦乐逐渐增大,营造情感的、优美的弦乐主题,随后是增强的合唱和竖琴,得到一个内省的结尾。
Hymn For Strings
曲目编号:AU021-2
音乐描述:温柔而发自内心的,带有充满活力的钟琴,营造出沉郁而充满激情的心情。
Martyr
曲目编号:IMX042-2
音乐描述:戏剧、悲伤、沉思、管弦乐、女声、失落、绝望、祈祷、萦绕于心头的、冥想。

这部影片去年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后,便收获了一大波海外媒体的好评。在2020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天坛奖提名,在第65届巴利亚多利德国际电影周获得何塞·萨尔塞多最佳剪辑奖。虽然因为核心主创团队国籍不符合要求,落选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但却被媒体一致认为是“本届奥斯卡最大的遗珠”,这部佳作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