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大道理?试试给他们讲讲故事吧!
每一个成长阶段,陪伴孩子成长的“刚需”都不同。
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社交需求、尊严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这段由低到高的生长过程中,也该为孩子搭配不同的精神食粮。
稍微熟悉《飞翔的小鸡》的妈妈,都会知道三辑60本,一本一个道理,很适合陪伴宝宝逐步成长,学会独立。

每一辑都对应每一阶段的成长大主题,每一本又细分了小主题,很强的主题性让绘本的每一脚都踩在孩子的“刚需”上。

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第一辑的内容。
↓戳视频速览↓
第一辑的第11-20本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题,用新颖的故事切入,让孩子从小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

直白的说教形式早早就退出历史舞台,粉墨登场的是绘本育儿,故事浸润。
来看看这10本绘本,都是怎么浸润孩子的心灵的吧!
邋遢王国 清洁身体

以第11本《邋遢王国》为例。故事一反常态,不比谁干净,而是比比看谁是最邋遢的小朋友。

左手抠鼻子,右手薅肚脐,衣服脏兮兮,头发乱糟糟……
看看画中的孩子,再看着自家的孩子,是不是一下就头疼了。



故事里的不讲卫生的小朋友也会被带去洗澡吗?
不!脏兮兮的小孩会被士兵带去邋遢王国,并参加“谁最脏”比赛。比赛中获胜的孩子将会继承王位。

为了王位,孩子们都憋着不洗澡——把粘满泥巴的手放在嘴里,啧啧咂嘴;用带泥的小手挖鼻屎;头上的虱子们还开起了舞会……

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情况下,全国的小朋友都不洗澡不收拾,那得有多臭!
小狮子、小毛驴、小猫咪被熏得一阵阵地犯恶心,甚至喘不上气来。

最后他们实在没忍住,跳进了浴缸,舒舒服服洗了个澡——王位什么的,哪有干净清爽来得舒服呢?

想想和家里的崽讲个人卫生时,爹娘讲得声嘶力竭,崽崽依旧坚持与细菌污垢“交朋友”。
说教太多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孩子有时就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洗澡老妈生气而不洗之。

故事则更容易让人感同身受。看着主人公跳进浴缸的那一刻,你是不是也长舒了一口气呢?

咕噜咕噜怪物 打扫卫生

“我是一个咕噜咕噜怪物。”
“我本来只是一团小小的灰尘,托了突突的福,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怪物。”

小灰尘为什么会变成大怪物?小浣熊突突和咕噜咕噜怪物又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悬念的开头、神秘的主人公和未解的故事,从来都是吸引小朋友的不二法宝。

原来是小浣熊突突房间的灰尘和垃圾把小灰尘养成了大怪物。

大怪物常常咕噜咕噜地吃着突突弄得到处都是的垃圾。
如果突突的妈妈让突突打扫卫生,怪物还会担惊受怕,生怕房间干净了,自己就没东西吃了。

“你今天把房间收拾得太干净了,我什么吃的都没了。所以从明天开始,突突你一定要记住,不管妈妈说什么,你都不要收拾房间。”
大怪物的告诫让突突吓得直哆嗦——小朋友读到这样,一定会特别想告诉突突:不要害怕!只要把房间打扫干净,怪物就会消失。

聪明的突突也想到了这点,他打扫起了卫生——同时,怪兽巨大的身体也开始一点一点变小了起来。

收拾得越干净,怪兽就越害怕。你发现了吗?怪兽正缩在衣柜里不敢出来呢。

最后,缩小得都快看不见了的怪物决定从突突的房间逃走:
“从现在开始,我要重新找一个不爱打扫房间和不爱整理东西的小朋友。”


看完这位故事的小朋友很自然的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突突真聪明,打扫卫生就能赶跑怪物”或者“我不要被咕噜咕噜怪物找上”……
不管是哪种想法,都指向孩子养成打扫卫生的习惯。
单单上面所介绍的两本,就解决了妈妈最关心的两大卫生问题。
那么读10本呢?读60本呢?是不是家长担心的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每10本一个主题,60本带来6大主题的故事,确实汇集了孩子正在面临、家长最为关心的大部分问题。

故事是启发问题解决方法的开头,读完有意思的故事,再玩玩拓展版块的互动游戏,则更能加深印象。

拓展版块是对书的内容的延伸拓展;手脚齐上阵的同时,还全面锻炼了身体协调性;最重要的是,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儿。
一本本读下来,那些“难解的题”就这样有了“解题思路”。

小鸡不会飞,真的需要做很多功课才能扑腾起翅膀。
在面对真实的跌倒、起飞、再跌倒之前,不如就把童话当成那阵起飞的顺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