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师网:老师天天留课堂作业,是巩固课业还是加重负担?
只要在教师岗位上,每一位老师都会涉及到“作业设计与管理”。在大多数老师眼里,所谓的作业设计与管理,更多的还是“布置作业”。他们会认为:老师们需要布置作业,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需要靠作业巩固知识,再判断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
聚师网小编认为,作业还应该被放到另一个位置上。除了让学生做课后习题和教辅资料,然后点评,老师们更应该深入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让学生尝试自主讲评等等。不要局限于“布置作业”,多样的形式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现在很多老师还是遵循以前的教育方式:填鸭式教学。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很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班级授课方式,可以让老师们集中精力、提高授课效率,也可以提升班级的整体水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实现能力的锻造、思维的发展以及素养的提升。
在作业的布置上,也是这样的模式,比如语文:背诵第五课前三段;数学:一课一练p40—45全部做完;英语:第三课单词读5遍,抄写3遍;地理:预习第三课,做完预习作业。其实,这样的作业存在很多问题:

1. 以量取胜,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2. 机械重复性作业较多
3. 作业质量不高
4. 缺少针对性
怎么才能布置出好作业?
1. 分清作业种类,比如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巩固作业、运用作业等。
2. 明确作业要求,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
3. 作业环节。其实做作业也是要分环节的,至少应该包括:布置、收缴、批改、反馈。
4. 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最好的作业永远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
5. 作业要有针对性,让每一类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提高,可以设置作业分层。

聚师网小编认为,老师应该把作业设计与管理当成系统的工程。除此以外,教育局相关部门还要做出一些举措,保证老师布置的作业的质量。教研部门、行政部门也要付出相应的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小学作业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