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症也许没那么可怕,及早预防也简单
认知症,又被称作失智症、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认知症等多种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共有5000万人患有认知症,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1亿5000万人。2015年,全球用于认知症的社会总成本大约有8180亿美元(对比之下:2020年美国的军费预算约为7380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1.1%。
另据民政部近期透露的相关数据,“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老龄化社会中,老年照护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认知症照护。

目前探讨认知症相关议题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到底有多少认知症老人?
以往的数据参考自世界卫生组织:认知症老人约占60岁以上人口的5%-8%。按照我国目前2.6亿老年人口算,认知症老人大约在1300万-2080万之间。

有研究表明,认知症的发生与日常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那到底有哪些行为会诱发认知症呢?
1.饮食不合理

不少老年人很喜欢吃咸菜、咸蛋、腌肉等口味重的咸食,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盐分,经常食用,可导致钠摄入超标,诱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可损伤血管,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增加认知症的发病风险。

此外,饮食上吃得过饱,也会导致动脉硬化,引起智力减退、大脑早衰等现象。还有一些老人喜欢吃油腻的食物,脂肪摄入过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血液黏稠,也可增加发生认知症的风险。
因此,想要避免认知症的发生,饮食上要严格控制自己,注意清淡饮食,可多吃蔬菜水果,对肠胃、血管健康都有好处!
2.久坐不动
许多老年人退休之后就不爱活动了,长时间待在家里,这样的生活习惯不仅不利于腰、腿的健康,还会影响血液循环,影响大脑功能,造成痴呆。
规律的运动可以强健肌肉和骨骼,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记忆力,使大脑保持在健康、年轻的状态。
3.经常抽烟喝酒

经常抽烟喝酒的人患老年痴呆的几率明显更高。烟草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在吸烟过程中,这些物质可进入血液,加速血管病变。
酒精也是如此,它可导致血液黏稠,血压升高,诱发脑血管病变,增加发病风险。因此,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应及时纠正,防止健康受损。
4.不爱与他人交流

现实中有不少老年人处于丧偶、独居的状态,这些“空巢老人”如果平时不喜欢出门,不愿意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与他人的交流会越来越少,会更容易患上认知症。有调查表明,认知症患者中,“空巢老人”就占据了约60%。
因此,建议老年人平时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多与他人交流,广泛交友,对生活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保持大脑年轻,降低患病的风险。
在我国,认知症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可达到5%左右,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
而认知症的危害性也特别大,它不仅会令患者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还会丧失自理能力,给自身、家庭都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揉开痴呆线
很多人都说,这个病又没有前兆,总是得了以后才弄得家人措手不及。其实,认知症是可以提前发现的。而且可以通过做足部的反射区来防治。

中国足健会理事,1988年开始研究足部反射疗法的杨奕女士,通过丰富的临床足疗实践经验总结出来一条规律:

在脚趾大拇指和第二拇指之间,有一根线(硬茧、棱线),这个线就叫痴呆线。这个线有了就说明你的小脑开始萎缩了。
严重的会形成一块硬皮,像茧子似的。好多女同志会说我这是穿高跟鞋穿的,男同志说我那个皮鞋有点紧。这些都没关系,如果你发现大脚趾根部有这麽一条茧子了,再摸摸你脚下的小脑反射区,要是疼的话,那就要注意了,这是认知症的前兆。

人上了四十岁以后,你一定要多观察自己的脚。
方法:在大脚趾根部的小脑脑干反射区,从脚趾缝往外,顺着推,每天100下,坚持两个月。
老年人自己也可以每天晚上泡完脚后搬起脚做它100来下。不出两个来月,这个棱就消失了,这时,你的小脑就激活了。

动动手指,预防认知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教授认为:手是人类神经感觉最为敏感的部位,其神经纤维也最集中。
动手后脑循环会发生改变,记忆力、思考问题都解决了,大脑不断形成新的兴奋点,就不会退化。
被患者亲切地称为“手院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顾玉东自创了一套“手指操”,通过简单学习基本就能掌握要领,长期坚持可预防认知症。
老年人每天可在以下6个动作中选择2~3个交替锻炼。

1、用拇指及食指抓住另一只手的小指基部正中,揉捏10次。

2、刺激手心,每次捏掐20次。

3、将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拨,做屈伸运动10次。

4、双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然后突然猛力拉开。

5、经常揉擦中指尖端,每次3分钟。

6、将小指按压在桌面上,用手反复刺激之。
作为中国当代手外科奠基人,顾玉东在手外科领域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用他的话说,手是人的第二大脑,手的高度灵活是和脑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常做手部动作,除了能让手指更加灵活,也可以锻炼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