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
六经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或问先生何不著书? 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韩退之是倒做,盖欲因学文而学道。”(《语录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99页。)
上面这段话是关于陆九渊的。陆是心学鼻祖,王阳明的先辈,绝对的大咖。
简单的说,六经注我就是指采用六经的片段或观点为自己所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或结论。我注六经则是指通过研究时代背景等,按照六经的原意来注解六经。
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段佳话。后来章太炎、 陈来作和 赵彦悈等都运用过这两种说法。后三者都是民国时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确实高涨了一时。
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两种prototype,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一旦成人,就不愿意学习,更不愿意改变自己。他们就丧失了赤子之心,只想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吃等死。所以,在这两种中,适合他们的就是六经注我。他们会整体拿着别人的话来为自己辩护。名人名言之类的,只配做自己的挡箭牌。
也有一种人,当然比例很小,他们始终保持学习力,有上进心,愿意学习新东西,并改变自己,一心向善。这种人走的路就是我注六经,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对经典的活生生的诠释。他们就是按照经典教导一步步走的。他们走的很辛苦,但是,他们的行为的果实很丰硕。尤其是来生。
当然,还有第三种人,这种人占比更高,他们一生浑浑噩噩,充斥他们生活的是愚昧。无知就是他们的代名词。
第一种人不是修行人,他们是口炮派,说说而已,要做是做不到的。但是,因为他们说的漂亮话多,很容易迷惑人。第二种人和第三种人都会被他们迷惑。所以,这种人在世俗社会反倒是所谓的精英。
第二种人是修行人,他们会做,也会说,但他们不愿意抢。所以,他们注定是极少数。但他们在精神和灵性世界是顶尖的。由于他们和第三种人差距太大,第三种人根本无法理解他们。在第三种人眼中,第一种人和他们是一样的,都是脑子不太好用的。实际上第三种人自己才是最差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