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医案分析】案例一:误用攻下法伤脾胃案
误用攻下法伤脾胃案
钱乙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钱乙认为,小儿脏腑柔弱,一旦得病,容易产生虚实寒热的变化。所以在诊治小儿疾患时,十分注意审证辨别,既力戒峻攻痛击,也不主张一味蛮补。
案例、分析、反思 案例: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其子忽脏热,齐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饵之。服毕至三更,泻五行,其子困睡。齐言子睡多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三行,加口干身热;
齐言尚有微热未尽;又与青金膏。其妻曰:用药十余行末安,莫生他病否?召钱氏至,曰:已成虚羸。先用白朮散时时服之,后服香苽丸十三日愈。
分析:齐郎中儿子的病,本是实热,用青金膏苦寒泄热,本是正确的。但是齐郎中不明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的道理,一次又一次用苦寒药伤阴伤阳,导致患儿腹泻不止、困睡、口干身热,体虚之极。 钱乙诊断患儿“已成虚羸”,不能再用寒性药了,要赶紧用调脾胃的药扶助正气,正气虚,邪就盛,甚至有危险。他用白术散调理脾胃、扶助正气,连续吃了13天,病愈。
反思:本案中齐郎中不观察病情的变化和患儿的体质,用药太猛,误治伤了中气,导致病情加重。作为小儿推拿师在配穴时也要补泻适宜,中病即止。还要根据病情的传变,调整推拿处方。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