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永不过时的经典
黑胶唱片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安迪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暗无天日的禁闭,但为了听莫扎特的音乐,他仍选择把自己锁在办公室,享受当下这片刻。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当他将唱片音乐用广播放给狱友听的时候,所有人停下了手中的琐事,抬头静静聆听。因为在这全封闭的监狱中,他们早已习惯了嘈乱的杂音,听到音乐对他们来说是很震惊的一件事。甚至有的囚犯不知道莫扎特是谁,但在音乐响起后的短暂时刻,仍然让他们享受了一次精神上的自由。
唱针缓缓划过黑胶质地的唱片,钢琴曲悠扬漫长的旋律传出,主角抬头时憧憬的眼神。这一切并存的是那么美妙,以至于在很长时间内我都无法忘记这个场景。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唱片在20世纪是占据统治地位的音乐形式。但由于唱机需配套一堆笨重的设备,播放场合和地点往往受限。时代发展,人们也开始追求更便捷和高科技的音乐播放形式:磁带、CD、MP3一直到今天的数字音乐。便捷、迅速、种类多…所以数字音乐走入日常,最早的黑胶唱片变得小众化。

假设你现在想听The Beatles的歌,要做的只是走到电脑前轻点鼠标,就有上千万的相关链接跳出。不论是高清现场还是无损音质版本,甚至连乐队成员的以往恋情都能被扒的干干净净。“没有你听不到,只有你搜不到。”
但我们能说,
数字音乐就是完美的吗?

为了满足人们存储的贪婪,数字音乐已经把人耳中大部分听不到的频段都去除,而那些听不见的声音,正是黑胶唱片与数字音乐的体验差别所在。
唱片不仅是音乐的载体,还承载了氛围与情绪。聆听唱片,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仿佛置身于录制现场。黑胶唱片可以记录下房间里的所有的声音:录音时的细小呼吸,自然空气中的底噪——这些通常来说你都是听不到的。因为数字录音会删除这些,而在这过程中,这些杂音所带来的真实美好也都流失了。

黑胶唱片近些年回潮,不止是因为逼格。当黑胶老唱片在唱机上伴着唱针悠悠地回转,将21世纪初的人们引入了过去那个年代。一些时尚猎人怀念回顾那个年代,便搜寻黑胶唱片和唱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