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评技术:练习题(第五章绩效考评信息获取技术)
1、 绩效考评信息是指能够揭示绩效考评对象各种资料、数据、消息、情报与事实、图像、现象的总称,一般包括静态的语言、文字、数据、图表和动态的图像、现象与声音等可参考的表征形态。
2、 从信息的载体形式看可传递的主要有声音型、语言型、文字型、数字型、图表型、电话记录型;从信息的载体形式看属于不可传递的是第六感觉型
3、 评定型信息是一种依靠考评者主观评价与评定的信息形式。
4、 统计型信息是一种在观察事实或现象的基础上统计的信息。
5、 评定型信息是一种依靠考评者主观评价与评定的信息形式。最大特点是:深刻性、价值性与丰富性。
6、 绩效考评信息的分类有多种形式,按照来源划分,主要有自我获取信息型和他人获取信息型
7、 描述型信息是一种在观察基础上的事实描述形式,包括文字描述、语言描述与图像描述等。
8、 绩效考评信息的特点的是统计型——数量性、客观性、表面性、可感实在性、可信性、可运算性;测定型——客观、可量化、深刻;评定型——深刻性、价值性、丰富性;描述型——含量大、容易理解与接受、表面性
9、 统计型信息是一种在观察事实或现象的基础上统计的信息。这种信息的特点是:(1)数量性,如迟到早退的次数、废品率、工作持续时间等;(2)客观性,周围人对这种信息的认知与理解比较一致;(3)表面性,这种信息揭示的是对象特征的外延形式,是对象特征的现象形式;(4)可感实在性,这种信息任何人稍加注意都可以感觉与把握;(5)可信性,任何人对这种信息都有一种偏好信赖的倾向;(6)可运算性。获取这种绩效考评信息的有效方法是观察记录与统计分析。
10、 描述型信息是一种在观察基础上的事实描述形式,包括文字描述、语言描述与图像描述等。这种信息的特点是,含量大,容易理解与接受,同样具有表面性,但可加工性不如统计资料方便,而且较为模糊。获取这种信息的有效方式是观察写实或借助电化手段记录。
11、 评定型信息是一种依靠考评者主观评价与评定的信息形式。这种信息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深刻性、价值性与丰富性。因为它是一种经过考评者反复比较权衡评定或评价后获得的信息形式,所以其信息含量最大,也最为深刻。获取这种信息的最佳方式是评价、面试、投射等测评形式。
12、 他人获取信息可以划分为静态;动态
13、 定量信息:统计型,测定型。定性信息:描述型,评定型
14、 不定型信息:思想观念型、体态型、行动型、现场事实型
15、

16、 测定型信息是一种通过一定的考评、仪器、量表等手段测量得到的信息形式
17、 获取信息的基本程序:选择与培养信息采集人员;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与技术;制订好采集信息的行动计划与方案
18、 选择与培养信息采集人员。所选择的信息采集人员,要熟悉考评对象的特征,要具有良好的观察认知能力、思维分析能力、记忆能力、记录统计能力
19、 获取信息的基本程序:(1)选择与培养信息采集人员;(2)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与技术 ;(3)制订好采集信息的行动计划与方案
20、 简述选择与培养信息采集人员的程序 : 所选择的信息采集人员,要熟悉考评对象的特征,要具有良好的观察认知能力、思维分析能力、记忆能力、记录统计能力,同时还要有独立的个性、客观求实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具有认真负责、持之以恒、善于与人交往等素质。选择好信息采集人员后,还要加以适当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有关手段方法,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与效果。
21、 信息抽样技术的抽样步骤:确定抽样总体;确定取样范围;确定样本数量;抽取样本;检验样本的代表性
22、 抽样技术操作的步骤主要按下述程序进行。 (1)确定抽样总体。分析考评客体的特点,明确考评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界定考评内容的范围。例如,岗位考评,我们首先应分析所考评岗位的工作特点。看它是以年为周期、以季为周期、以月为周期、以周为周期还是以日为周期、以小时为周期。假定所考评的岗位是以日为周期,那么我们的考评对象的抽样总体就是一日内的工作。 (2)确定取样范围。分析并明确抽样总体内所有单位数,并对单位数逐个编号排列,形成抽样框。例如,对一个工作日内的工作以件为单位,进行编号形成抽样筐。 (3)确定样本数量。根据总体中单位间差异程度及抽样精确要求,按不同方法确定一个省人、省时、省钱的最佳样本数。 (4)抽取样本。选取适当的抽样方法或采取不同抽样方法组合,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作为考评信息的采集对象。 (5)检验样本的代表性。抽取样本后,要用计算法和比较法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检验,确保抽样精确度。
23、 抽样步骤 : 1、确定抽样总体 2、确定取样范围 3、确定样本数量 4、抽取样本 5、检验样本的代表性
24、 信息抽样技术的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等距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阶段抽样
25、 非随机抽样又称判断抽样,是根据主客观条件而主观选择样本的一种方法
26、 论述分阶段抽样与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的联系与区别 :
联系:在化整为零的策略上是一致的, 区别:三者在抽样的技术方式上却有所不同。分阶段抽样可以无限次地进行下去,直到满足需要为止;而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阶段一般为两次。另外,每次抽取的单位数,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要求同一层次内各抽样总体一致(等量或等比),但分阶段抽样却没有要求,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27、 用来描述集中趋势的量数,常见的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就是某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该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之商。
中位数:当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那个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
众数:众数指的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28、 所谓集中量,指的是一个群体性的代表数值。它表明了某个群体的数量特征,一般用于群体间的比较,以分辨一群体与另一群体的差别。用来描述集中趋势的量数,常见的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9、 所谓差异量,指的是描述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数量。集中量数指的是量尺上的一个点,差异量数指的是量尺上的一段距离。
30、 方差,就是在某数组中,每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除以该组数据总个数之商。
31、 描述统计主要是就所要考评的对象特征行为进行全面的资料搜集,然后将所得的大量资料通过分类、累计、制表、绘图与简单运算等技术把它们加以整理、缩简、制成图表,或就这些数据资料的分布特征,如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相关程度等,计算出一些具有概括性的统计量,如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作为标志。
32、 数据的统计分类又称统计分组,这是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的第一步工作。
33、 资料分类按形式划分,有性质类别与数量类别两大类。
34、 简单频数分布表编制的步骤:1、求全距;2、决定组数与组距;3、决定组中值;4、登记频数
35、 描述统计:(一)数据的统计分类(二)统计表与频数分布表的编制(三)统计图、频数分布图的绘制(四)集中量与差异量的计算(五)相关系数计算
36、 统计图是以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种数据间关系及其变动情况的重要工具,它形象直观,便于整体比较。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圆形、曲线形和象形图几种。
37、 统计表是以表格的形式表达统计资料关系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化繁为简地反映表中各类事物的情况,便于分析、对比、计算与记忆。统计表通常有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种。
38、 通常用来描述分布离散性的差异量数有:两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百分位差、四分位差和平均差等。
39、 统计图是以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种数据间关系及其变动情况的重要工具,它形象直观,便于整体比较。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圆形、曲线形和象形图几种。
40、 统计表是以表格的形式表达统计资料关系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化繁为简地反映表中各类事物的情况,便于分析、对比、计算与记忆。统计表通常有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种。
41、 集中量,指的是一个群体性的代表数值。它表明了某个群体的数量特征,一般用于群体间的比较,以分辨一群体与另一群体的差别。用来描述集中趋势的量数,常见的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42、 当统计变量为两个以上时,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尤为重要,因此多元统计分析的技术就成为现代统计的主要内容。
43、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 :1、 聚类分析 2、 因子分析 3、 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