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个侦探
关于歇洛克·福尔摩斯
有太多的故事和太多的版本了

而在这个时代最为人熟悉的版本,肯定是人型电脑版的“卷福”和格斗专家版的“妮妮福”。这两个版本的福尔摩斯,都针对了福尔摩斯这个角色的某部分特点而进行了符合现代审美的提升和改进,自然也就更为人所喜欢。
但是我自己最为熟悉的版本,却是1984年开始播出的英国电视剧《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Jeremy Brett;而我最喜欢的版本,则是由老戏骨Ian McKellen在《福尔摩斯先生》中诠释的那个垂垂老矣的侦探。

这两位福尔摩斯,一个完美展现了生命的绽放与凋落,一个则诠释了暮年英雄最后的倔强与自我和解。
Jeremy Brett
提及Jeremy Brett饰演的福尔摩斯,老英剧迷肯定是耳熟能详的。他所扮演的福尔摩斯堪称荧幕最完美,从外貌到神态,从言行至情感,Jeremy Brett把福尔摩斯这个虚构人物中每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特质,都以精湛的演技呈现给观众。
与以往或者现在的福尔摩斯形象不一样,Jeremy Brett并没有抓住福尔摩斯的哪一项特质去进行强化。没有夸张般的人型电脑计算能力和逻辑能力,也没有特别强调福尔摩斯的身体素质,更没有去做所谓的去情感化以达到“神化”的作用——毕竟大家都觉得福尔摩斯应该是一个十分理性且不屑于流露情感的“神存在”。

Jeremy Brett只是完完全全展现了柯南·道尔先生笔下的福尔摩斯——一个重视逻辑推理且相信正义的义士,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和情感诉求,是一个真正懂得人心和人性的侦探。
毕竟他得是个人,才能是一个侦探。
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想要表达的内容,因为我并不想对这部剧写下任何影评。我只是单纯地想要分享一个感受,而这个感受是Jeremy Brett用自己的生命带给我们的最后遗产。
那就是你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福尔摩斯生命力的开幕与谢幕。
1984年播出《福尔摩斯探案集》时,Jeremy Brett已经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资深演员了,但是从第一集中年轻福尔摩斯所表现出来的蓬勃生命力与“如鬣狗般敏锐”的神态,很难让人感受到演员本人的年龄差距。

于是你能与一位年轻的福尔摩斯一同成长,一同冒险,一同思考。
后来,剧中的福尔摩斯逐渐年长,逐渐失去了健康的体态,逐渐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唯有那鹰视般的目光一如既往。但是你依旧能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类,他的生命在逐渐干涸。而与之一同消亡的,还有Jeremy Brett本人。
在经历爱妻去世的悲痛后,Jeremy Brett被彻底地打垮了。但对于福尔摩斯这个角色的热爱,又使其继续强撑着剧集的拍摄。身体的严重衰老,治疗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观众对于他所饰演的福尔摩斯的极大喜爱,他的身体状况终于挨到了无法治愈的地步。

生命枯竭的Jeremy Brett与逐渐年老的福尔摩斯,究竟谁是扮演着谁,这已经不再重要了。
最终,Jeremy Brett於1995年因心力衰竭在睡梦中溘然长逝,终年62岁。
而小说中的歇洛克·福尔摩斯,在62岁时退隐江湖。
很遗憾,Jeremy Brett並沒有按照计划拍完所有福尔摩斯的剧集,他的生命终究是落幕在了黄昏之前。
福尔摩斯先生
在小说里,福尔摩斯的结局是平平安安地步入了退休生活。对于这位名侦探而言,能安稳度过自己的晚年,想必也是读者们希望看到的结局。
但总归是有那么些意犹未尽。
特别是当你放下厚厚一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后,内心的失落和空空如也的恍惚,总让你不甘心于就此结束。
《福尔摩斯先生》便叙述了这位名侦探九十多岁高龄时发生的故事。这个时候,华生早已不在,而福尔摩斯也已经退休三十多年了。

相较于其他影视作品对福尔摩斯的演绎,我内心更为偏爱这一部名气不怎么响亮的《福尔摩斯先生》。理由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看到了我期待中的和解。
这个和解,是福尔摩斯对福尔摩斯自己的和解。
看过原著的朋友想必都知道那句话,“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多难以置信,那都是事实。”这是一句贯彻福尔摩斯一生的教条,也是他拥有强大原则性的展现。但是很多时候,福尔摩斯所信奉的事实,理性和逻辑都会与人性相冲突,因为人毕竟是一种具有复杂情感的生物。
这种矛盾在柯南·道尔先生笔下是没有得到和解的。

《福尔摩斯先生》并没有讲述什么惊天大案,甚至是一个失败的案件。当年的福尔摩斯接受了一个男子的委托,调查他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妻子为何最近总是行为诡异。案件很简单,福尔摩斯直接和这位妻子进行了一次内心的详谈。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但当这位妻子邀请福尔摩斯一起感受她内心的悲痛与寂寞之时,理性的福尔摩斯终究是婉拒了她的请求。这也导致了这位女子最后选择了卧轨自杀。
福尔摩斯第一次深深怀疑了自己的能力,是否能真的给人带来希望和未来。他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于是选择了自我放逐,归隐蜂田三十年。




后来,年迈且依旧倔强的他,在女管家孩子的启发下,开始了对自我的救赎。在电影的最后,他终于明白了这位妻子,明白了华生,明白了世人。这位坚持原则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选择了人情世故,而非事实。
福尔摩斯从此不再是那个生性寡淡,隐藏在窗帘背后的孤高背影。他将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他将不再孤独。
蒸汽弥漫的伦敦城,
大雾四起的泰晤士河,
卖报小孩的吆喝声儿以及摇曳着黄光的煤气路灯;
一辆马车缓缓驶过街巷,
马蹄声夹杂着车轱辘的吱呀声儿,
由远而近,再由近至远,
最后消失在浓雾之中。

辛丑年正月廿三
文案/十方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