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他们过的不错,为什么还要开网约车?
我有一个邻居,住宅面积超过100平米,乡下还有农庄,老婆开一辆SUV,开口就说,我卖保险每月收入过十万,有朋友介绍进来啊,有推介费喔。我想不通的是,她的老公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骑着折叠电动车去代驾。问及原因,回答“体验生活”。

最近,我见到一个朋友身着白衬衫,黑西裤,油亮皮鞋,精神抖擞上了电动汽车,他是去跑网约车。我更加错愕,他两套房,很早就买了一辆车,加速就有推背感,单位待遇也不差,干嘛要这么辛苦跑网约车。问及原因,单位一个月拿4千多块,闲得实在蛋疼。当要解闷的时候,就打开软件,看到有单就去跑一跑,就当兜风清醒下头脑。此刻,我脑海冒出来的第一感觉,有钱人的生活真是朴素无华。随后,他告诉我,网约车其实就是一个平台,在跑车的过程中,他可以跟客户交流,他更看重接触不同客户,在这里成交了多少保险单、楼盘单等等。这些单的提成点很高了,去年一年做了十单,提成差不多十万。谁还在乎跑网约车的收入?当然,他也抱怨,有些平台全程录音,他在聊天过程中,就因为出现了推销词汇,被某平台封了一个月。
还有一个朋友,平时在幼儿园教小孩子,有一天她突然转行去了某家具大品牌店。问及原因,她说想趁着年轻,多认识一些人。我顿时明白,在幼儿园与孩子打交道,后面的群体是家长,总隔着一层职业面纱。现在面对群体是有购买力的顾客,服务好这些有钱人,能够延伸自己人脉圈。这就是平台的重要性,跟有些人喜欢开网约车是一个道理,只是把工作的平台当成一种媒介,借助平台施展才能,最终目的就是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
在过去的两个月,我花了一千多块钱坐上了某出行平台专车,好奇心驱使我跟他们攀谈,从他们人生际遇、职场待遇、跑网约车的时长,收益等一一聊起,每一个跑网约车的人,回答这些问题,彬彬有礼,热情全面愿意跟乘客交流。但是,如果你不开口,他们也不会说话。总体感觉,每一个能跑网约车的人,个人经历异常丰富,他们不甘生活的平庸,总是富有创造力,对未来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甚至有一次,我拧着两瓶酒去找客户试酒,我告诉司机,这款新酒,是我代理海南市场,目前处于推广阶段。司机立马热情回答,我以前在KTV工作,认识很多酒行老板,你这酒代理价多少钱,二级代理多少,推广有扶持么,营销准备如何展开……我一看大哥专业,立马下车的时候加了微信,随手给了大哥一个“五星好评”。
财富对某些人,某些单位来说,来得太快了。如果您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每一个月有几万的收入,年底还有股票分红,一年百万到手。就在你愁钱难赚的时候,大街小巷豪车扎堆,丝毫都感受不到生活的不景气。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如果没有这些高福利,高收入,大多数勤劳的人都会尽量让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在行业更迭,消费刺激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做起微商、直播、代购等等,寻求更多途径的灵活择业,谋求更好的发展。过去十几年选择一个单位一个职业从一而终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网约车平台在最早就具备了“月入过万”的财富感召力量,随着补贴结束,司机抱怨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开到腰肌劳损,刨掉汽油费和平台提成,不算车辆折旧,一个月也就五六千。工作越辛苦,平台越挣钱。现在大部分司机都换成电动汽车,一天跑300公里充电一次,电费也就50块钱左右,成本降低了,收入相比过去有所提高。
有了最基本的收益保障,其次平台延伸功能。大街小巷流动的网约车平台,拓宽了工作生活场景,也是新零售新型业态一环。很多厂家都想把新零售的触角深入到网约车平台,某一些消费品低频次体验环节前置到用户高频的日常出行场景中,这就是平台价值的体现。此外,人与人在网约车平台也产生交互,顾客如果有最直接的需求,司机给出最好的方案,大家在这个相对封闭的角落实现商业对接,完成其他场景所不能实现的活。上文提到的卖房、卖保险就是其中一例,这也是直销最好的表现方式。
在网约车平台,商业展现出灵活多变的一面。尽管很多人认为开车很累很苦,但是他可以收容各种各样的人群,帮助他们认清现实,度过难关。在这个行业,只有再努力一点,人生感悟也得到提升,从而也会走向新的阶段。
过去,给领导开车的司机,很多办事人员也不会小觑。现在,请大家也不要低估每一个开网约车的司机,特别是开豪车的网约车司机,看看杭州某互联网大厂被骗的女员工,以及被骗的金额,一位高中学历所能达到的财富,就从网约车开始起步。如果没有东窗事发,他被骗的名单还会拉长。
在刘震云作品《一地鸡毛》中,公务员出身的小林下班之后帮朋友卖了几天烤鸡的收入就超过一个月的工资,他终于厚着脸皮理直气壮,不怕熟人瞧见,也想好领导责问的对策。如果当时小林可以跑网约车,他一定也会在闲暇之余开上网约车透透气,少管那一地鸡毛的事。
每一个深夜跑网约车人,每一个不甘怀揣财富梦的网约车司机都值得尊敬。他们大部分从体验生活走向享受生活,最终创造生活。这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