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纪事
十几年前我流落到长江边,住在江边一个水文观测站里。村里人都说我是一个要饭的,问食堂师师傅说:“怎么这个要饭的天天在你们食堂吃饭呢?”这话问得在理。因为食堂的伙食好的出奇。鸡、鱼不断。早晨在长江刷牙,晚上在长江洗脚。江汊岸边有个大沙场。隔不了几天有一只拖轮把从江心吸上来的沙运过来。夏天的时候我常到江汊去游泳。顶中午时,太阳毒得不得了。沙地被晒得滚烫,我踮着脚走到柳树林里换衣服,远处传来的轮船的气笛声。抬起头见到江面上有一座巨轮庄严地移动着。
江鸥在浑黄的水面上欲停还止,它们从天空一个猛子扎下来,然后戛然而止,悬停在水波上面盘旋着,把红色的脚伸出来。江鸥的叫声有点象春季猫发情的那种异样叫声。我先自由泳,然后蛙泳,然后蝶泳,游累了换了个仰泳姿式,躺在水面上。觉得广大的天空下,有一片水,和我一个人。天空中一大朵一大朵云彩慈悲地向西边飘过去。心底里有个声音在说:这就江南了!
等到游好了,上岸发现衣服不知道被谁给拿走了,我一边单脚跳着把耳朵里的水控出来,一边向草丛里张望。我以为是同事拿的,等了好长时间没看到人来。心里恨得毒毒的,想等我抓住一顿狠捶。等了一会不见人来,我只好穿着桔黄色游泳裤往回走。经过沙场时,人家已上班了。因为鞋子被人拿跑了,只好象兔子一样走走停停。沙场有几个铲地的中年妇女看着我笑,其中一个说:“多精壮的小伙子,你带回家可快活了!”边说边用胳膊肘撞旁边的一个女的。
旁边女的把扎在脸上的毛巾拿下来对我说:“你裤子被杨小梅拿走了,这死丫头跑到上面的小卖部去了吧!”跟我说话的这个女的,有个绰号叫“一支花”,她的本名忘记了。三十二三岁的样子。她男人是行船的,出事故死掉了。她有两个男孩子,大猫二猫。大猫和二猫常在街上的小吃摊前巡视,把手指头放在嘴里看。看完了折返回来再看。
“一支花”男人死后,她就在沙场帮人拉沙子。这里驾板车拉沙子都是女人,相比较而言。拉沙算是比较轻省一点活路。所以家家养一条小驴,或黑,或灰。有时睡到半夜忽然被一阵驴叫给惊醒了,驴鸣非常具有原创性。轻易就到高音C,驴鸣一般是先抑后扬,最后叫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呵呵,象一个老头子的喘笑才算结束。
后来读《世说新语》中说到谁谁,一个皇太子去吊一个朋友的丧。这个故去的朋友喜欢听驴叫,他就率先垂范了一下学了几声驴叫。然后让来的朋友一人叫一声,结果坟前驴声大作。怎么还有好这口的。驴是很犟的,比某些人老公还犟。我有一次给陈老师起个绰号叫“三驴”,把他气得杀我的心都有了。
常常看到拉沙的小驴生气了,撂挑子不干了。好说歹说也不走,拿鞭子抽也不走,双脚象在地上生了根。驾车的妇女拿它没办法。只好把车停下来,由它把气生好了,或者抓点料喂喂它,小驴心情大好,又开始叫了。如同火车上好气后的汽笛,然后再驾上得得往前走。“一支花”就在沙场帮人拉沙养家,为什么叫个“一支花”可能是因为她长得好看吧。依我这种不太高明的审美眼光来看,这个女人算是漂亮的。在如此生活重压下,还能有这么一种精巧,不得不让人惊叹造化之神奇。
她看人时眼睛有一种似看非看的神情。古人称之为“烟视媚行”。男的被这种眼神一看,如同电击。不晕也晕了,如莹火虫给蜗牛注射的某种神秘的毒素。沙场的女人喜欢混闹。跟开车的来的驾驶员缠打成一团。胖大翠特猛,有回扒下我们单位的老郑师傅的裤子要往他裤裆塞沙子。老郑穿着花短裤,露个半个雪白屁股一路疯跑。怪不得老郑人称郑黑蛋,也就剩屁股白点了。
“一支花”不参与这种混闹,柱着铁锹在旁边笑咪咪地看。虽然有小驴,拉沙也是一件很重的活。特别从江堤下把一车重载的沙拖上来,人畜合力要用得极至。可怜的小驴把头快勾到地上了,人把背车的挽带绷得笔真,人驴俱俯。后背上衣服早已泛出盐花,小腿上青筋凸出,簌簌地抖动。有一次我从江汊游泳回来。
看到“一枝花”拉车上坡,她头上戴一顶象日本鬼子那种战斗帽,许多水泥厂上水泥的工人戴的那种,可以连脖子围住的蓝帽子,脸上围着毛巾,毛巾的一角咬在嘴里拼命往坡上挣。我从坡底给她搭把在手在车后推,上坡之后,她回头对我笑笑说:“你在这里做事?”我说:“是”。后来她常到我们单位来,据村里人传言说,是跟我们单位搞材料的孙老邪好上了。孙老邪一脸的麻子,笑起来特别邪恶。我跟他不对付。曾把他摁到地上狠捶过一次。我曾戏称他为老太太尿盆就是个挨呲的货。
老邪跟我住隔壁,年龄差不多近五十了吧。一笑露出两黄牙花子。现在想想老邪我觉得他还是属于一个比较有喜感的人。人也不坏。这人说话极粗,有一次上面领导说他工作某处没有做好,他跟我回去路上骂骂咧咧的说:“他嘴大,他是不养孩子不知道逼疼”。
对于“一枝花”看上这种货色,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回“一枝花”家后园的栀子花开花了,她来看老邪。顺手在我的桌子上也放了一串。告诉我挂在蚊帐上好香。因为对老邪有看法,连带也不喜欢她这个人。连花也不喜,她前脚走我后脚就给扔了。
“一支花”是打定主意要来迷老邪,这一点是猪也能看出来。她就这种很迷离的眼神看老邪,老邪被她看得受不住了。常常跟人表白说:“为什么我单单进她的沙呢?人家孤儿寡母不容易,能拉一把拉一把对吧?”跟他说话的人被这种庄严的气场压着,只好点头。我那会儿迷诗,有一回晚上站在江边的高台上朗颂郭路生的诗:“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住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老邪晚上从“一枝花”家回来,一枝花家门开了,又关上,把一束灯光又收进去了。老邪经过我的诗坛时大摇其头说:“疯了!”
老邪给“一支花”揽了不少业务。半年之后“一枝花”不拉板车了,来往沙船和沙场联系业务。我们这里工程结束以后,她嫁给一个沙船的老板。沙船老板跟老婆离了,娶了“一枝花”。前几年有个同事开车从那里经过,他回来跟我说你猜我碰到谁了。我说谁啊?他说我碰到“一枝花”了,现在在江边开了一家饭店。生意很不错。据说跟沙船老板也散伙了,说是老板对大猫、二猫不好。嫌他们是“拖油瓶”的,大猫大小伙子了,现在在店里帮他妈招呼客人了。他说“一支花”现在发福了,不好看了。见到熟人热情招不住,非要给我们这一桌免单。
我在江边的小杂货店找到杨小梅。她把我衣服搭在长凳上跟人聊天呢。见我进来,跳进来说:“哦,忘了。忘干净了,想着给你送过去呢!”,我沉着脸抱着衣服跑到屋后的麻地里把衣服换上。杨小梅站在旁边催:“换好了吗?今晚船泊在这边,你到船上来乘凉吗?”我在麻地里说:“不去!”“敢不去!不去,下次下次把衣服直接扔到江里去,走了!”。
从麻地里出来,杨小梅已坐船过江了。下午跑到江边看人放鹭鸶混了一下午。放鹭鸶人的小船很好玩,他们把船顶在头上走到江边,后面跟着的人扛着根杆子,鹭鸶站在上面前仰后合的。
江鸥在浑黄的水面上欲停还止,它们从天空一个猛子扎下来,然后戛然而止,悬停在水波上面盘旋着,把红色的脚伸出来。江鸥的叫声有点象春季猫发情的那种异样叫声。我先自由泳,然后蛙泳,然后蝶泳,游累了换了个仰泳姿式,躺在水面上。觉得广大的天空下,有一片水,和我一个人。天空中一大朵一大朵云彩慈悲地向西边飘过去。心底里有个声音在说:这就江南了!
等到游好了,上岸发现衣服不知道被谁给拿走了,我一边单脚跳着把耳朵里的水控出来,一边向草丛里张望。我以为是同事拿的,等了好长时间没看到人来。心里恨得毒毒的,想等我抓住一顿狠捶。等了一会不见人来,我只好穿着桔黄色游泳裤往回走。经过沙场时,人家已上班了。因为鞋子被人拿跑了,只好象兔子一样走走停停。沙场有几个铲地的中年妇女看着我笑,其中一个说:“多精壮的小伙子,你带回家可快活了!”边说边用胳膊肘撞旁边的一个女的。
旁边女的把扎在脸上的毛巾拿下来对我说:“你裤子被杨小梅拿走了,这死丫头跑到上面的小卖部去了吧!”跟我说话的这个女的,有个绰号叫“一支花”,她的本名忘记了。三十二三岁的样子。她男人是行船的,出事故死掉了。她有两个男孩子,大猫二猫。大猫和二猫常在街上的小吃摊前巡视,把手指头放在嘴里看。看完了折返回来再看。
“一支花”男人死后,她就在沙场帮人拉沙子。这里驾板车拉沙子都是女人,相比较而言。拉沙算是比较轻省一点活路。所以家家养一条小驴,或黑,或灰。有时睡到半夜忽然被一阵驴叫给惊醒了,驴鸣非常具有原创性。轻易就到高音C,驴鸣一般是先抑后扬,最后叫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呵呵,象一个老头子的喘笑才算结束。
后来读《世说新语》中说到谁谁,一个皇太子去吊一个朋友的丧。这个故去的朋友喜欢听驴叫,他就率先垂范了一下学了几声驴叫。然后让来的朋友一人叫一声,结果坟前驴声大作。怎么还有好这口的。驴是很犟的,比某些人老公还犟。我有一次给陈老师起个绰号叫“三驴”,把他气得杀我的心都有了。
常常看到拉沙的小驴生气了,撂挑子不干了。好说歹说也不走,拿鞭子抽也不走,双脚象在地上生了根。驾车的妇女拿它没办法。只好把车停下来,由它把气生好了,或者抓点料喂喂它,小驴心情大好,又开始叫了。如同火车上好气后的汽笛,然后再驾上得得往前走。“一支花”就在沙场帮人拉沙养家,为什么叫个“一支花”可能是因为她长得好看吧。依我这种不太高明的审美眼光来看,这个女人算是漂亮的。在如此生活重压下,还能有这么一种精巧,不得不让人惊叹造化之神奇。
她看人时眼睛有一种似看非看的神情。古人称之为“烟视媚行”。男的被这种眼神一看,如同电击。不晕也晕了,如莹火虫给蜗牛注射的某种神秘的毒素。沙场的女人喜欢混闹。跟开车的来的驾驶员缠打成一团。胖大翠特猛,有回扒下我们单位的老郑师傅的裤子要往他裤裆塞沙子。老郑穿着花短裤,露个半个雪白屁股一路疯跑。怪不得老郑人称郑黑蛋,也就剩屁股白点了。
“一支花”不参与这种混闹,柱着铁锹在旁边笑咪咪地看。虽然有小驴,拉沙也是一件很重的活。特别从江堤下把一车重载的沙拖上来,人畜合力要用得极至。可怜的小驴把头快勾到地上了,人把背车的挽带绷得笔真,人驴俱俯。后背上衣服早已泛出盐花,小腿上青筋凸出,簌簌地抖动。有一次我从江汊游泳回来。
看到“一枝花”拉车上坡,她头上戴一顶象日本鬼子那种战斗帽,许多水泥厂上水泥的工人戴的那种,可以连脖子围住的蓝帽子,脸上围着毛巾,毛巾的一角咬在嘴里拼命往坡上挣。我从坡底给她搭把在手在车后推,上坡之后,她回头对我笑笑说:“你在这里做事?”我说:“是”。后来她常到我们单位来,据村里人传言说,是跟我们单位搞材料的孙老邪好上了。孙老邪一脸的麻子,笑起来特别邪恶。我跟他不对付。曾把他摁到地上狠捶过一次。我曾戏称他为老太太尿盆就是个挨呲的货。
老邪跟我住隔壁,年龄差不多近五十了吧。一笑露出两黄牙花子。现在想想老邪我觉得他还是属于一个比较有喜感的人。人也不坏。这人说话极粗,有一次上面领导说他工作某处没有做好,他跟我回去路上骂骂咧咧的说:“他嘴大,他是不养孩子不知道逼疼”。
对于“一枝花”看上这种货色,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回“一枝花”家后园的栀子花开花了,她来看老邪。顺手在我的桌子上也放了一串。告诉我挂在蚊帐上好香。因为对老邪有看法,连带也不喜欢她这个人。连花也不喜,她前脚走我后脚就给扔了。
“一支花”是打定主意要来迷老邪,这一点是猪也能看出来。她就这种很迷离的眼神看老邪,老邪被她看得受不住了。常常跟人表白说:“为什么我单单进她的沙呢?人家孤儿寡母不容易,能拉一把拉一把对吧?”跟他说话的人被这种庄严的气场压着,只好点头。我那会儿迷诗,有一回晚上站在江边的高台上朗颂郭路生的诗:“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住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老邪晚上从“一枝花”家回来,一枝花家门开了,又关上,把一束灯光又收进去了。老邪经过我的诗坛时大摇其头说:“疯了!”
老邪给“一支花”揽了不少业务。半年之后“一枝花”不拉板车了,来往沙船和沙场联系业务。我们这里工程结束以后,她嫁给一个沙船的老板。沙船老板跟老婆离了,娶了“一枝花”。前几年有个同事开车从那里经过,他回来跟我说你猜我碰到谁了。我说谁啊?他说我碰到“一枝花”了,现在在江边开了一家饭店。生意很不错。据说跟沙船老板也散伙了,说是老板对大猫、二猫不好。嫌他们是“拖油瓶”的,大猫大小伙子了,现在在店里帮他妈招呼客人了。他说“一支花”现在发福了,不好看了。见到熟人热情招不住,非要给我们这一桌免单。
我在江边的小杂货店找到杨小梅。她把我衣服搭在长凳上跟人聊天呢。见我进来,跳进来说:“哦,忘了。忘干净了,想着给你送过去呢!”,我沉着脸抱着衣服跑到屋后的麻地里把衣服换上。杨小梅站在旁边催:“换好了吗?今晚船泊在这边,你到船上来乘凉吗?”我在麻地里说:“不去!”“敢不去!不去,下次下次把衣服直接扔到江里去,走了!”。
从麻地里出来,杨小梅已坐船过江了。下午跑到江边看人放鹭鸶混了一下午。放鹭鸶人的小船很好玩,他们把船顶在头上走到江边,后面跟着的人扛着根杆子,鹭鸶站在上面前仰后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