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广松涉年谱
广松涉(Hiromatsu Wataru,1933-1994):当代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大师。
1933年
8月11日,作为父亲广松清一、母亲广松礼子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父亲是福冈县柳川人,为“日本化药公司”技师。由于正在该公司厚挟工厂(山口县)赴任过程中,所以出生地为山口县厚挟郡厚挟町大字1383番地1号。广松对当地的记忆淡薄,由于自己本身是在柳川被哺育长大的,还因讨厌明治以来统治的萨长两藩,所以,终生自称“柳川生人”。
1937年
4岁。从这时起,开始识字。
1940年
伴随父亲调动工作,移居朝鲜(当时日本的植民地)黄海道海州市效外,就读于当地的小学。因体弱多病,经常缺席,在家中热心阅读报纸(并非面向孩子的普通报纸)。针对欧洲战争,与任课教师进行讨论。这一年年中,父亲住院。
1942年
小学3年级。从朝鲜只身回国。临时寄宿东京亲戚家,之后,回到九州,在父亲的疗养地(福冈县山门郡船小屋的临时住所)与家族生活。
熟读山本一清著《天文学新语》,立志做天文学家。
1943年(10岁)
小学4年级。移居父亲老家(福冈县柳川市大字蒲生69番地)。
1944年
小学5年级。通过恒藤恭著《人类的所作所为》,对人类史拥有关心,反复研读。针对皇国史观的“公元2600年”,提出质问“埃及在5000多年前就建造了金字塔,而日本为什么如此落后呢?”被教师怒斥为“非国民”。至此,广泛阅读启蒙性科学书籍,对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和宇宙观抱有兴趣,从而,志愿成为物理学家。
12月,父亲广松清一病殁。
1945年
小学6年级。阅读卡尔·皮尔逊著《科学概论》,对马赫产生强烈印象。
8月15日,日本战败。接触到战时日本共产党党员的伯父平木恭三郎所藏的左翼文献,“争先恐后”地阅读“战前所谓恩格斯·卡尔之母”。这一时期,又全部读完了改造社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还开始阅读伯父赠送的日本共产党的“红旗”、《前卫》等。自宅“不久就成为了左翼活动家所利用的会议场所”。
1946年
3月,柳川市立蒲池小学毕业。
4月,进入福冈县县立传习馆中学(旧制中学,柳川市)。该年,因打架受伤并受到停学处分。
秋天,参加校内团体“社会科学研究会”,并且,加盟指导该研究会的青年共产同盟(青共,日本共产党的青年组织)。
1947年
中学2年级。在福冈县山门地方男女中学文艺部机关刊物《学舍钟》创刊号(10月)上,发表研究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论述核爆炸问题,阐说社会科学、历史科学对于自然科学的优势。
1948年
中学3年级。几乎不上课,热衷于活动。涉及日本共产党福冈县久留米地区委员会的工作。
12月,作为代议员参加青共第三届全国大会。
直至这段期间,对列宁及其它哲学家“作为批判素材所引用的马赫主义者们的论说,细心地收集”,写成“马赫主义笔记”。
1949年
3月,福冈县县立传习馆附设中学结业。
4月,进入福冈县县立传习馆高中。作为“20岁以上”党员资格的例外,加入日本共产党。
1950年
1月,日本共产党发生“50年分裂”。归属于国际派。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月,在校内撒发起反对战争和清洗赤色分子的反美传单,导致退学处分(退学1名,另外无期停学数名)。在活动家友人的劝说下,接受关西高中的编入考试,但因清洗赤色分子的影响,尽管打破定额,最终仅仅1人不合格。
在大阪尝试经商,但遭失败。回归福冈,帮助母亲开创的养鸡业。成为国际派专任活动家,从儿屿贞三(获得《恩格斯论》)求教对教条主义相对化的态势,同时,得到“马赫先生”的绰号。
秋天,与朝鲜战争中的朝鲜人民军南下呼应,“为迎接追击军,应该将战线延伸到九州”,国际派的一部分,构想成立九州“反美独立临时革命政府”。(当时,在九州尤其福冈的国际派党员和许多工人为在日朝鲜人——广松说:“岂止是许多,活动家几乎都是这些人。”)广松也为了准备“临时革命政府”,在九州大学从事组织活动。
1951年
作为国际派的全国组织解散(50年10月),之后,并不“恢复党籍”,与原国际派成员共同活动。
强烈意识到从近代直至现代的自然观与转换,以“关系逻辑学”为术语,写成14册大学笔记“逻辑学笔记”。
1952年
应试东京大学理科I类,失败。“在乡里,世俗不原谅纯粹的失学者”,所以,4月,进入东京学艺大学(数学系),准备再次应试。
6月,作为代议员参加全国学联第五届大会。因针对掌握主导权的主流派=旧感想派组成的反战学者派系=原国际派的私刑事件(所谓“立命馆事件”),被监禁两天,遭受私刑。
夏天,回到柳州,秋天以后,开始系统性地研读哲学著作。
1953年(20岁)
2月,从学艺大学退学。再次应试东京大学理科I类,结果仍不合格。
之后,通过与黑格尔的“格斗”和重读“马赫主义笔记”,决定从物理学向哲学转移。
1954年
4月,东京大学文科II类入学。以经济性理由在入学同时休学。返回家乡,一边帮助作为家业的养鸡业,一边与原国际派成员共同活动。还在私熟(常光寺)教书。
1955年
4月,到东京大学复学。以后,所属于驹场的历史研究会,以笔名和匿名在校内报刊上执笔。每日定额读书700页。一边与原国际派系的反战研究生同盟成员取得联络,一边在社团等中活动。
7月,日本共产党6全协。受到“命令”恢复党籍,除在驹场的活动,还在党目黑地区委员会和党本部直辖的学生对策委员会等处活动。
1956年
6月20日,出版与中村光男、伴野文夫合著《日本的学生运动》。作者们率先提议结成“日本学生同盟”(实质上“反帝·社会主义学生同盟),积极从事重组学生运动,本书进一步抨击党内纲领争论,批判日本共产党中央战略战术,由于包含这些内容,受到违反统制的质疑,广松事实上脱党。
1957年
4月,进入东京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将毕业论文题目由入学时所预定的黑格尔变更为马赫。受到桂寿一主任教授的称赞,作为前提作业,专心致力于现象学和新康德派研究。每天在图书馆学习之后,到红露外语校学习德语。
1958年
精心致力于康德、黑格尔、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到夏天,奠定了毕业论文的基本内容。
12月,缔结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同盟)。以后,在组织上并不所属,但是,支援同盟。
1959年
3月,东京大学文学院哲学系毕业。毕业论文题为“关于认识论的主体一点论考“(收录《著作集》第16卷)。以这篇论文构筑了交互主体论、四肢结构论等广松哲学的基本框架。
4月,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科学研究科哲学专门课程入学。
参加以东大研究生为中心的同盟研究集团“理论集团”。研读《德意志的意识形态》,发觉编集上的问题。
1960年
春天,根据《德意志的意识形态》的阿多拉茨基版和梁赞诺夫版,写成“自家用版”。5月以后,中途参加东大伦理学科研究生院的金子武藏“精神史方法论”演习(教材使用《德意志的意识形态》),“针对德意志的意识形态(第1篇)的原文批判”,提出报告。除这场报告外,还遗存金子讲座报告“关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中的‘人性异化论’的地位”(61年3月),以及被认定这一时期完成的“关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的编辑”(未发表完成稿196页——以下,草稿类页数以400字换算)。
参加安保斗争。
12月,提交硕士论文“‘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的演绎论’”,但是,又撒回。
1961年
7月,反对主流派(革共同),在联合抵制全学联第十七届大会的共产主义同盟派系的会议上,作为议长(主持人)参加。
12月,修改上年的硕士论文,以“康德的‘先验的演绎论’”为题提交。
这一年,向“安保斗争6·15被告团”机关刊物投稿,执笔成为“马克思主义与自我异化论”(63年)的原形的论文(因杂志“停刊”而未发表)。
1962年
3月,研究生院硕士课程结业。在该课程中提出的报告遗存有(关于金子讲座如前所述)“Picture Theory of Meaning——绘画模型的再探讨和产生的若干归结”(岩崎武雄讲座)、“关于唯物史观中‘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相互作用”(教授、学科名不明)、“‘第4谬误推论’和‘观念论论驳’”(岩崎“Kant: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关于‘apriorische Ordnung von Werten’”(教授名不明,“马克思·舍累尔研究”)。
4月,进入研究生院博士课程。
秋天,反对大学管理法斗争。担任研究生院全校自治会“东京大学全体研究生协议会”(研究生院协)的议长。
1963年(30岁)
春季,执笔“对苏联论的一点认识”(未发表完成稿38页)。
5月19日,东京大学五月节常任委员会企画讨论会,作为“对于大学统治如何抗争”的小组讨论发言者,代表“研究生院协”参加。
7月24日,在S、A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作题为“关于‘辩证法’”的报告。
9月,在《唯物论研究》上,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该文是将东京唯物论研究会上进行两次报告的第1次部分(第1-3章)进行压缩的产物。第2次部分(在认识论的“积极性的考察”中为第4章),虽然整理成理应“以后用某种方式发表”的完成稿,但是,最终未得发表。这一论文发表后(具体的时期不明),执笔完成的“恩格斯的所谓唯心论和唯物论”(完成稿26页)也未发表。
10月20日,出版与须藤吾之助合译的马赫《感觉的分析》。
11月16日,在东大驹场节实行委员会企画公开座谈讨论会“学生运动的未来与课题”,担任主持人。(参见“东京大学校报”11月20日号,“回忆学生运动的状况——主持讨论会” )
1964年
3月,联合共产主义同盟重建的运动,在“东京大学校报”上开始连载“学生运动的轨迹”(从4月8日号至7月1日号共13期)。
7月,匿名出版《对现代资本主义论的一点认识》。
夏天,对有关上年秋天起草的“历史规律与个人自由”的草稿进行修改(未完成)。
11月8日,在哲学会(东京大学)作题为“意识的四肢结构”报告。
这一年,还就越南问题进行演讲(遗存完成稿32页)。
1965年
3月,获得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学分后退学。该课程中进行的学术报告和提交的文字报告遗存有,“历史规律与人类自由”(岩崎武雄“历史哲学研究”,62年度)、“关于‘Cogito’”(桂寿一“笛卡尔研究——以《方法叙说》为中心”)、“启蒙主义的终结”(城塚登“社会哲学原理论”)、“对意义论的一点认识”(山本信“Hegel: 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63年度)。另外,山本《精神现象学》讲座虽是硕士课程,由于是要学完,所以,是否算博士课程不明,遗存2份报告“黑格尔中的认识论批判和认识批判”、“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论”。
4月,担任名古屋工业大学专任讲师(德语)。
同月,经过8年的交往,与西川邦子结婚。
夏季,出版《对现代资本主义论的一点认识——与中苏两派的批判性对质》(修订增补版)。
10月23日,在科学哲学大会(千叶大学)上,作题为“马赫的空间理论——连接牛顿和爱因斯坦之环”的报告。(要点10月《第九届科学哲学大会要点》)
这一年(或是上年),执笔“针对因果关系的若干思考”(未发表完成稿18页)。
1966年
4月,就任名古屋工业大学副教授(哲学、思想史)。
10月25日,出版与加藤尚武合编译的马赫《认识的分析》。翌年,解说论文由科学史学家广重彻向海外介绍。
1967年
4月,转任名古屋大学文化学院专任讲师(哲学、伦理学)。
5月,在日本哲学会发表“黑格尔的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要点3月日本哲学会《哲学》第17号)。
1968年
5月26日,在思想史研究会作题为“从思想史认识黑格尔左派的实质”的报告。
6月29日,出版第一部论文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
致力于杂志《情况》创刊(8月号=7月刊)。为创刊第2号(9月号)执笔“马克思主义创立时期的‘状况’”(完成稿53页)。创刊号到手后变更题目,急忙执笔“马克思的物象化论”,明确提出物象化论。
10月15日,出版新作《恩格斯论》。与前著《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一道,从与“俄式马克思主义”(斯大林主义/科学主义)和“西欧马克思主义”(反斯大林主义/人性主义)都不同的视角,历史性地并且理论性地提出新型初期马克思恩格斯像,并给与冲击。
10月27日,在专修大学校园节·凤节实行委企画的讨论会上,以“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重建——以否定和物象化为标识的自初期马克思至后期马克思的展开考察”为题,进行演讲。(“专修大学报”11月25日号)
11月4日,在早稻田节实行委企画讨论会上,以“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初期马克思中的问题点”为题进行演讲。
这一年(下半年),还进行有关大学论和大学斗争的演讲(遗存完成稿32页)。
1969年
3月,在《情况》4月号上,开始连载“马克思主义中的人类、社会、国家”(至72年10月号止共5次,未完成)。(《马克思主义的地平》、《唯物史观和国家论》)。
4月,就任名古屋大学文化学院副教授(哲学、思想史)。在大学学潮中,与学生共同行动,受到学生亲近,被称作“造反教员”。
5月10日,作为日本哲学会大会(在立正大学)特别报告,发表“历史的世界之存在结构”。(论文3月,日本哲学会《哲学》第19号)。
5月31日,出版合著(东京教育大学自主讲座委员会编)《对近代才智的反逆》。
6月,演讲“纪念6·15九周年”(遗存完成稿32页)。
6月27日,对名古屋大学职员合作联合会理论研讨委员会,寄送“对‘公开质问信’的回答”。该文作为对“‘名大学潮’的焦点——学生提出什么呢”(“每日新闻”中部版6月11日晚刊)的批判,是对出自日本共产党派系的该职联会的“公开质问信”的回应。
7月14日,在明治大学学术联盟(学生自主讲座)主持的夏季学术讲座上,作题为“从黑格尔到马克思”(14日~18日共5次)讲座的第一讲“黑格尔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
9月20日,出版《马克思主义的地平》。从区别于创立史性研究的解释性视角,突出超越近代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地平,揭示出继承性发展的方法。“从异化论到物象化论”这一命题,给予冲击。
10月下旬,名古屋市立大学大学节连续演讲企画,以“教育和我们的责任”为题演讲。
11月23日,因法政大学大学节的唯物论研究会企画,作题为“异化论与物象化论”的演讲。(《唯研通信》70年春季号)
11月29日,在岐阜经济大学大学节上,作题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的演讲。
12月左右,执笔短篇“新左翼运动退潮吗”(未发表)。
这一年8月以后,执笔短篇“为了构筑现代革命论”(未发表完成稿)。
1970年
3月,为支持学生运动,辞去名古屋大学副教授(参见“朝日新闻”名古屋版,4月1日晚刊“‘作为教员感到限度’——广松副教授离开名大”)。以后,以“现代政治研究会会员”、“哲学家”等头衔精力充沛地进行演讲和执笔写作。
4月15日,出版《对现代革命论的摸索》。回顾从马克思到第二、第三国际的革命论展开过程,提出开拓“第三阶段”的运动性、理论性的课题和观点。
4月21日,在反安保西部战线新生欢迎集会上(在东京经济大学),作题为“新左翼来历及趋向”的演讲。
5月10日,与相泽义包、富冈倍雄、村尾行一合著(座谈集)《知识人的虚像和实像》。
5月30日,在东北大学报社主办的演讲会上,作题为“70年代安保粉碎与意识形态攻势的焦点——70年代斗争的历史性意义”的演讲。(“东北大学报”7月5日号)。
夏天,为杂志《eureka》使用,执笔“绘画的象征性孕含——绘画式表现的意义结构”,未完成。
9月11日,在亚纪书房讲座,作题为“为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论的重建”的演讲。
11月29日,在日本科学哲学会大会讨论会,以“唯物论和科学”为题,作为来自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小组发言进行演讲。
这一年,在静冈大学法经短大学院、爱媛大学人文学院进行集中讲义。
1971年
1月,广岛大学政经学院集中讲义。
2月26日——3月19日,在国立市公民馆市民大学讲座,作题为“国家的原理及其思想研究”讲义(每周一次,共4次)。
3月,在《现代之眼》4月号上,开始连载“法国社会主义与早期马克思”(到7月号为止,共4期)。
3月15日,出版《唯物史观的原像》。简洁地论述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基本内容和它的革命思想的关系,赢得广泛的读者。
4月22日,在《情况》编集委员会讨论的“现代思想讲座”(在日佛会馆),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之条理”的演讲。(《情况》7月号)
5月7日,在横滨国立大学经济、经营研讨委员会连续演讲“针对唯物史观整体性重建”上,作为第一讲,进行题为“唯物史观中的国家位相”的演讲。(“横滨国立大学报”5月25日号,发表标题为“物象化视角与国家的位相”)
7月25日,出版合著(大森庄藏、城塚登编)《逻辑学发展》。(《世界的共同主观性存在结构》)
9月20日,出版与加藤尚武合编译的马赫《认识的分析》新版。
10月25日,出版与须藤吾之助合译的马赫《感觉的分析》新译版。虽保持着合译者的姓名,但是,实际上是由广松改译。
12月15日,出版《青年马克思论》。腾出篇幅给与异化论者的争论点《经哲草稿》,正视马克思的思想形成过程,鲜明阐述意义和界限。
12月22日,在《季刊·社会思想》的讨论会上,就“社会思想史的马克思”,与杉原四郎、山之内靖、城塚登、水田洋进行长时间的讨论。(该刊第二卷第1号,72年)
这一年,在静冈大学法经短大学院进行集中讲义。
这一年8月止,完成《存在与意义》全三卷的最初计划。
1972年
3月,在“人性存在共同性的存立结构”(《情况》4月号)上,公开《存在与意义》全三卷的构想。
4月,成为法政大学第二文化学院外聘讲师(社会科学方法论)。
4月17日,在社会主义学生同盟新生欢迎集会(在牛 公会堂)上,作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权力重组与革命派之任务”的演讲。(《rot》第15号,6月)
6月24日,在一桥大学小平节上,因一桥报编集部的企画,作题为“战后马克思主义与物象化论的地平”的演讲。(参见作为演讲的“补充”,发表在“一桥报”9月1日号上的“历史的规律性与人性的主体性”)
6月,在《思想》7月号上,开始连载“从物的世界像向事的世界观”(至74年8月号止,共5次)。(《世界的共同主观性存在结构》、《事的世界观的前哨》)。
7月16日,出版《对现代革命论的摸索》新版。
10月15日,出版首部哲学论文集《世界的共同主观性存在结构》。共同主观性论、四肢的结构论等独自的“广松哲学”,首得归集一书,受到广泛的读者欢迎。
10月26日,在法政大学社会学院学生学会主持的演讲会上,作题为“社会与个人”的演讲。(《学生学会报》第22号,73年5月)。
10月30日,在大阪市立大学生协会主持的演讲会上,作题为“国家体制—市民社会论”的演讲。(“大阪市大报”11月10日号)
11月4日,在东北大学大学节、现代意识形态研究会主持的“杰伊奇”上,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的地平与近代合理主义”的演讲。
11月11日,在日本科学史学会关东支部年会讨论会(在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上,以“近代合理主义与科学”为题,从马克思主义一侧进行演讲。
11月23日,在扬弃之会主持的“‘人性论’杰伊奇——个体与共同的思想性课题”上,作题为“人性存在与共同性的结构”的演讲。
11月26日,在东京理科大学现代哲学研究会主持的演讲会上,作题为“近代的自然观之重新研讨”的演讲。
这一年,在静冈大学法经短大学院进行集中讲义。
这一年,执笔“现在的历史性局面与新左翼”(未发表完成稿22页)。
1973年(40岁)
冬季学期,在爱媛大学人文学院集中讲义。
3月8日,在NCC(日本基督教协议会)蒙尔特曼欢迎委员会主持的“违绕蒙尔特曼连续研讨会”(7日~9日,在早稻田奉仕园)上,作题为“立足马克思主义主义的视角”的演讲,并且,与蒙尔特曼、堀光男座谈。(《福音与世界》7月号)
4月,担任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外聘讲师。
4月,接受恩师大森庄藏的邀请和学生的要求,成为东京大学文化学院外聘讲师(科学史、科学哲学至76年3月止)。
4月,在《现代之眼》5月号上,开始连载“资本论的哲学”(至74年5月号止,全部13次)。(《资本论的哲学》)
5月13日,出版《科学的危机和认识论》。探导从科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中的实体主义向关系主义的回转,与此过程并行,将现在的危机性局面作为认识论的新的课题来把握。
5月31日,因中央大学新左翼派同学会企画,针对科学论进行演讲。
6月9日,在专修大学黑门节实行委员会企画的研讨会上,以“从异化论向物象化论——超越近代世界观的产物”为题作主题报告。(专修大学学术文化会“DISPUTE”第8号,10月)
6月,在东京大学文化学院社会科学研究会主持的研讨会“唯物史观与经济学”上,作题为“经济学的视圈与唯物史观”的演讲。(《学生社会科学研究》第9号,11月)
这一年,在爱媛大学集中讲义。
1974年
2月之前,完成《存在与意义》全三卷的第2次计划。
5月1日,出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路》。继《马克思主义的地平》,详述“作者独自的马克思主义解释”。
6月,在“日本读书报”6月17日号上,开始连载“《德意志的意识形态》研究的现阶段”(至8月19日号止,共8次)。(《增补版·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
6月,在《情况》7月号上,开始连载“《德意志的意识形态》与自我异化论的超越”(至75年1/2月合刊止,共5次)。(《探索》第三卷)
6月28日,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新编版(原文和日译2分册)。对以往诸种版本(梁赞诺夫版、阿多拉茨基版、德文新版巴卡图利亚版、新MEGA试行版)等成果,进行批判性吸取,以绵密的原文评论和崭新的编集方式(通过印剧体,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笔迹区别和删除、增补等修改过程,得以一目了然,这种组版体截及其使用左右对开的崭新的原文排列),一举超过了国际性水准。同时,对无视文献学事实的“解释争论”打上了终止符,提供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复原和展开的最好教材。(此外,本书的装祯设计也获得奖。)
9月10日,在论创社主办、河出书房新社协助《德意志的意识形态》出版纪念公开讲座(在立川市民会馆)上,作题为“《德意志的意识形态》的国家论”的演讲。(《国家论研究》第5号,12月)
10月25日,出版《资本论的哲学》。根据《资本论》的创立史学研究和争论史,依据原文,提出崭新的解释,对经济学家给与冲击。关于《资本论》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关系,注目于《精神现象学》的上向法的体系构成,展示新的视点。
10月25日,出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新版。
11月7日,第二届“哲学奖励山崎奖”授奖仪式及其纪念演讲(在富山县教育文化会馆)。(授奖决定和授奖式预定报道,刊登“每日新闻”10月18日晚刊。纪念演讲重新撰写为问答形式,收录在《现代哲学的最前沿》中)
11月,在《流动》12月号上,开始连载“‘近代的超越’与日本的遗迹”(至75年9月号止,共10次)。(《近代的超越》论)
12月3日、4日,在NHK广播学校节目(高中)的“何谓人性”中,作题为“由空想向科学”的讲义。(原文刊登在《NHK广播学校节目》上)
12月,与大庭健、岛田稔夫、山本启、吉田宪夫等创建“社会思想史研究会”。之后,实质性地主宰该会,致力于培育后辈。
12月,在琉球大学集中讲义。
1975年
1月22日,在高崎经济大学,作题为“马克思中社会像的原点”的演讲。
2月,与津田道夫、竹内芳郎对谈“近代政治思想与马克思的国家观”。(《国家论研究》第6号、6月)
3月8日,在伴随“山崎奖”获奖的第一次研讨会上,演讲“认识论与存在论的媒介环——物象化论与四肢结构论”。参加者还有荒川几男、生松敬三、田岛节夫、宫川透、山崎正一。(《现代哲学的最前线》)
4月,成为法政大学文学院外聘讲师。
4月9日,在伴随“山崎奖”获奖的第二次研讨会上,演讲“哲学性世界观的历史相对性——人性主义的终焉与臆见”。参加者还有足立和诺、生松敬三、田岛节夫、宫川透、村上阳一郎、山崎正一。(《现代哲学的最前线》)
5月18日,在日本哲学大会(在法政大学)研讨会“关于现象学”上,发表“现象学与物象化的误视”(要点发表在5月日本哲学会《哲学》第25号上)。
5月20日,出版《事的世界观的前哨》。继以认识论为中心的《世界的共同主观存在结构》,以立于“关系的第一性”的存在论为轴心,展开“广松哲学”。
6月18日,在“汇编·时间”上,作题为“马克思理论中的民族与国家”的演讲。
9月,在《知识》10月号上,开始连载《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圈》(至76年10月号止,共12次)。(除第1、第3次外,《马克思的思想圈》)
10月25日,在第25届东北哲学会(在福岛大学)公开演讲会上,作题为“科学性世界像与哲学”的演讲。
11月,因东洋大学校园节的哲学研究会企画,进行演讲。
11月20日,出版合著《现代哲学的最前线》。有伴随“山崎奖”获奖的采访、演讲、座谈的记录。
这一年,在茨城大学人文学院、琉球大学文化学院、秋田大学进行集中讲义。
1976年
1月,在“佛教时报”1月15日号上,开始连载与秋月龙珉、儿玉晓洋、八木诚一、丸山照雄的座谈会“马克思主义与宗教”(至3月25日号止,共8次)。
4月,就任东京大学文化学院副教授(哲学)。
5月14日,出版与加藤尚武合编译的《黑格尔》。优秀文选“世界性,思想家”丛书1册。
6月12日,在伴随市川浩的山崎奖获奖研讨会“作为精神的身体复权”上,与荒川几男、生松敬三、市川浩、宫川透、村上阳一郎、山崎正一讨论。(市川浩十山崎奖评选委员会《身体的现象学》77年1月)
9月28日,与大森庄藏、黑田亘对谈“大脑、知觉、意识”。(《知识》12月号)
11月27日,在法政大学文学院学术团体哲学会主持的演讲会上,作题为“人格的主体与社会性实践”的演讲。(77年《位相》第2号,9月)
1977年
1月18日,与降旗节雄对谈“唯物史观、资本论、辩证法”。(《经济学批判》第2号,4月)
2月7日,与见田宋介、吉田民人座谈“分类的思想”。(《知识考古学》3/4月号)
春天,与泽田允茂、饭岛宗享、中村雄二郎、坂本百大共同担当青山学院学院公开讲座“现代哲学”(共10次)。(78年《现代哲学研究》)
5月6日,在“寺小屋教室”,开始“《德意志的意识形态》讲座”(至78年3月止)。
7月,在现代版画中心主持的系列研讨“现代与声音”第5次上,作题为“世界的共同主观性存在结构”的演讲。
7月,在“周刊谈书人”8月1日号上,开始连载“身体论”(至9月19日号止,共6次)。
从夏季至秋季期间,怀疑患有肺癌,在国立中野医院住院2个月。检查结果为“近似黑色的白色”,不断吐血,本人觉悟到死期。住院时,执笔“‘精神’和‘身体’——有关身心的问题论的机制”(未发表完成稿26页,大多被《精神》78年1月号所收,是“物质精神二元论之克服前提”的异稿)。
10月30日,出版合著《现代哲学讲座》第三卷“语言的内和外”。
10月31日,出版《科学的危机与认识论》新修订版。
1978年
3月,在《现代之眼》4月号上,开始连载“生态史观与唯物史观”(至12月号止,共7次)。
3月15日,与柄谷行人对谈“针对共同主观性”。(《现代思想》8月号)
3月16日,与加藤尚武对谈“黑格尔哲学世界”。(《理想》5月号)
4月1日,被探询作为交换教授前往德国意向,坚决辞退(出国的邀请包括这次全部拒绝)。
4月,在《现代思想》5月号上,开始连载“辩证法中的体系构成法”(至79年11月号为止,共12次)。(《辩证法的逻辑》)
夏季,完成《存在与意义》全三卷的第3次计划。
11月20日,出版与泽田允茂、饭岛宋享、中村雄二郎、坂本百大合著的《现代哲学研究》。
12月10日,出版与五木宽之合著(对谈)的《哲学中的作用——现代哲学讲义》。通过采用回答五木的提问形式,展开从“现代哲学讲义”直至涉及人生观等问题的讨论。
1979年
1月6日,与吉田宏皙哲对谈“科学的危机和<无>之哲学”。(《知识》5月临时增刊号)
2月20日,出版合著(井上忠编)《哲学》。
4月6日,与竹内芳郎、菊地昌典、岩田弘座谈会“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与现在”。(《第三文明》6月号)
5月,为杂志《UR ROGOS》执笔“马克思的视力——寄给《卢梭笔记》”(完成稿92页)。因诸多情况失去发表机会。
协助杂志《碰撞》(impact)[现为《碰撞》(impaction)创刊(7月)。从创刊号起,开始连载“对宇野经济学的视角”(至第5号=80年3月止,共4次)]。(《碰撞》第四卷)
9月28日,出版《物、事、语》。作为《事的世界观的前哨》的续篇,以语言(论)为途径,阐述“事的世界观”。
秋季,在东洋大学校园节,因哲学研究会进行演讲。
11月25日,在东大驹场节上,作为小组发言,参加时代错误社(驹场同人誌)企画的学生讨论会,“对‘青年论’无异议?——欢迎广松涉先生”。(《恒河沙》第9号,12月)
12月1日,在讲谈社记者会主持的纪念日“群论”(在丰岛公会堂)上,与五木宽之、宇崎龙童、近田春夫、桥本治、山崎八子、高桥洋子等出席并演讲。
12月25日,出版与佛教家吉田宏皙合著的(对谈)《佛教与事的世界观》。通过东西思想的对质,摸索超越近代知识闭塞的世界观。通过分析与佛教哲学的异同,回应针对广松“事的世界观”的误解。
1980年
1月30日,出版《辩证法的逻辑》。并非将辩证法作为单纯的方法论,而是在融入作者与读者对话式的进展的、上向法性的体系构成原动力中重新把握,进而,从辩证法的存在观、世界观,对“事的世界观”的存在认识进行反照。
3月31日,出版与大森庄藏、山本信、井上忠、黑田亘合著的《“心一身”之问题》。(《哲学的越界》)
4月25日,出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道路》新版。书名副标题加上“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4月25日,出版《〈近代的超越〉论——对昭和思想史的一点思考》。对战前、战时的“近代的超越”论,并非单纯地指责或处理为反动,而是涉足历史性背景和思想性内容进行辩明,谋求其陷井的教训化。同时,反照性地揭示广松倡导的“近代的超越”的意想和范围。
5月30日,出版合著(村上阳一郎编)《认知》。除收录论文“映像认知和语言认知”以外,还有与村上阳一郎、谷泰、寺山修司的座谈会。(论文《探索》第五卷)
6月14日,在“总论”主持“夏季特别讲座”(在千代田区役所)上,作题为“世界像转换期中的知识逻辑”的演讲。(《总论》第二卷,81年6月,标题为“近代知识的地平及其闭塞性”。
夏季,患胃溃疡住院。
9月28日,在寺小屋教室公开演讲会“哲学开拓未来”第5分科会(在山手教会)上,作题为“对马克思而言,‘哲学’意味着什么”的演讲。(《碰撞》第10号,82年2月)
12月25日,出版《马克思的思想圈》。该书又可称为《青年马克思》前半部的修订增补版,在正文中以对话体表现微妙的差别,与井上五郎共同执笔,以结构详密和庞大的补注,给研究者以冲击。
12月,在《现代思想》82年1月号上,开始连载“身心问题备忘录——〈身一心〉关系的问题机制”(至8月号止,共7次)。(《身心问题》)
1981年
1月14~3月25日,在朝日文化中心,作题为“认识的存在结构”的讲义(每周一次,共10次)。
至3月底,完成《存在与意义》第一卷的初次原稿。3月,重新制定新的计划(第一卷第一篇和第二卷第一篇)。
4月18~6月17日,在朝日文化中心,作题为“存在论的重建——从物的世界像到事的世界像”的讲义(每周一次,共10次)。
6月20日,出版与板垣良一合著的《相对性理论的哲学》。根据马赫、爱因斯坦及其两者的关系,展现他们哲学的空间,同时,也显示与“广松哲学”的连续方面和断绝方面。
7月14日,协助以书铺“名古屋团结报(L’Unita)”为母体的出版社“团结(unity)”成立 ,作为该社第一册书,出版《新左翼运动的影响》。附录藤井政典完成的“著作目录”,第一次展示了著作活动的全体情况。(参见“朝日新闻”名古屋版10月15日晚刊、同东京版10月27日晚刊上报道)
7月29日,在全国高校“伦理与社会”研究会(在日本大学第二高校)上,作题为“现代哲学的状况与课题”的演讲。
10月31日,在寺小屋教室10周年纪念公开演讲会“为创造而生活”第2讲“神话的破灭与再生”上,进行演讲(在山手教会)。
秋天,因东洋大学校园节哲学研究会企画,作题为“关于辩证法”的演讲。
1982年
1月20日~3月24日,与吉田宪夫、岛田稔夫、山崎薰、今村仁司一道,在朝日文化中心,作题为“马克思与现代”的讲义(每周一次,共10次)。广松的讲义是第1次“对‘马克思与现代’论的认识”,第10次“马克思学的当今诸项问题”。
2月10日,出版与山木耕一合著的《唯物史观与国家论》。在发表论文上加入新观点,提示“广松国家论”的构想。
4月,就任东京大学文化学院教授(科学史、科学哲学)。
4月14日~6月23日,与佐佐木力一道,在朝日文化中心,作题为“转换期的科学与哲学”讲义(每周一次,共10次)。广松的讲义为第1次“科学与哲学”、第10次“科学的危机与认识论”。
8月31日,出版与片冈启治合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论》。(解说论文“马克思、恩格斯革命论之指南”收录《探索》第三卷)。
10月28日,读者长期挠首以待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意义》第一卷“认识世界的存在结构”问世。以该书作为论述认识论关系的一个段落,以后,联系《存在与意义》第二卷“实践世界的存在结构”,精力充沛地发表有关实践哲学领域(及其前提作业)的论著。
12月2日,为纪念《存在与意义》出版,“广松涉先生鼓励会”在神田学士会馆举行。传习馆、东大同学会和名古屋时代的友人、社会思想史研究会成员、出版关系人、各界友人和名人等共100余名出席。
12月6日,在名古屋市立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木村敏等的研究会上,作题为“精神的主体际的存在结构”的演讲。(《思想》83年2月号)。
12月7日,与木村敏、中川久定座谈“自我、作用、他者”。(《思想》83年2月号)
1983年(50岁)
4月17日,在池袋演播室200的“马克思逝世100年·演讲与电影”会上,作题为“马克思的世界观”的演讲。
5月,在《碰撞》第23号上,开始连载“《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兼披露国内未介绍资料”(至第44号=86年11月止,共6次,未完成)。(《碰撞》第三卷)
5月28日,在东京经济大学“马克思逝世100年纪念研讨会上,作题为马克思与哲学的报告。(《东京经大学会誌》第134号,12月)。
7月29日,出版与港道隆合著《梅洛=庞蒂》。
8月13日,在前桥市书店·欢呼堂“文化讲座”上,作题为“何谓认知真实?——也论所谓范例论”的演讲。
8月,因患胆结石住院。
9月25日,因NHK广播第2套节目“现代文明展望”,播放与山崎薰、大庭健座谈“重读马克思”。(《罗阿吉鲁》11月号)
10月15日,在东北大学资本论研究会、同哲学研究会共同主持的“广松涉演讲会”上,作题为“物象化论与经济学之方法”的演讲。
11月4日,在邀请杰克·德里达的研讨会(在东京都立大学)上,作题为“Autourde ‘la différance’”的演讲。
12月29日,出版以物象化论为主题的第一个单行本《物象化论的构图》。排除围绕物象化论的误解,同时,进一步展示独自性“扩张”的构想。
12月16日,与小出昭一郎、玉野井芳郎、槌田敦、鹤见和子座谈会“因此,同一性(entropy)”。(经济研究会增刊《同一性读本》,84年5月)
1984年
5月11日~6月29日,与吉田宪夫、山本耕一、石塚良次、须藤修、高桥洋儿一道,在岩波市民讨论会上,作题为“读资本论的物神性论”的演讲(每周一次,共8次)。广松的讲义为第1次“马克思‘经济学批判与物象化论’”、第2次“商品世界中的价值及其物神性”(5月18日)、第5次“剩余价值和资本——劳资关系的物象化”(6月8日)。(参见基于这个讨论会的合著《以物象化论为视轴——读资本论》)
5月,在“佛教时报”5月25日号上,开始连载与儿玉晓洋的对谈“通向般若的葛藤”(至7月5/15日合刊止,共5次)。
7月,在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集中讲义。
夏季,因患胃溃疡,住院2个月。
秋季,再次住院(约3个星期)。
11月5日,出版《增补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增补了有关《德意志的意识和形态》编辑问题的论题,还有丰富的针对所收原文的自家评注。
1985年
11月,在日本德意志学会研讨会(在歌德·研究所),就日本思想界的现状进行主题演讲。
11月30日,在社会思想史研究会,以论文“资本论中的单纯商品的意义”为依据进行报告。
12月,母亲广松礼子去世。
1986年
1月10日,出版与胜守真合著《相对性理论的哲学》新增补版。
3月,在《现代思想》4月号上,开始连载“社会的行为论笔记”(至89年10月号止,共17次)。(《现象学的社会学原型》、《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认识》)
4月,在《思想》5月号上,开始连载“为了作用理论的重建——表情现象、对人应答、作用行动”(至88年3月号止,共9次)。(《著作集》第五卷)
7月3日,出版与高桥洋儿、吉田宪夫、山本耕一、石塚良次、须藤修合著《以物象化论为视轴——读资本论》。
7月15日,出版《生态史观与唯物史观》。以与梅棹生态史观的对质为通路,尝试揭示“从唯物史观的观点,考察人类生态学知识见解的历史构想”。
10月30日,出版与增山真绪子合著《共同主观性的现象学》。“主要从发生论的认识阐述”共同主观性—相互主体性论,展示广松作用论、实践论的前提性构想。
12月13日,在独占研究会,作题为“针对拙著《以物象化论为视轴——读资本论》”的报告。
12月,出版合著(滕维藻、王仲荦、奥崎裕司、小林一美编)《东亚世界史探究》。(《马克思的根本意想是什么》)
1987年
2月28日,作为与以田边繁治为中心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共同研究,以“文化的实践与意识形态——在与人类学的认识论的关联中”为题进行报告。(合著《人类学的认识之冒险》,89年)
5月29日,在东洋大学哲学研究会主持的哲学演讲会上,作题为“当今重读马克思”的演讲。
6月,参加以无藤隆、齐藤梢、增山真绪子等发达心理学家为中心的月例研究会(至89年)。
11月10日,出版《资本论的哲学》新增补版。
1988年
1月20日,出版《新哲学入门》。在第三章中,主题性展开实践论,针对“实践的价值”论和“正义”论,进行“第一次公开陈述”。
2月,长期连载“为了作用理论的重建”共9次结束(《思想》3月号)。
6月,在北海道大学集中讲义。
9月20日,出版《哲学入门中级——从物到事》。
10月9日,在“唯物论研究会事件”50周年集会(在日本青年馆)上发言。(发言要点“克服‘哲学的列宁阶级’”刊登《季报·唯物论研究》第30号上,修改推敲的论文“重新审视足下的原点”收录在89年《证言·唯物论研究会事件与天皇制》)
1989年
1月15日,出版《身心问题》。在他我认识和共同主观性的问题层面,对《存在与意义》第一卷进行补充,作为“建构在展开实践哲学和价值哲学基础之上的基础作业”,进而,作为“有利于展开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的前提作业”,独自地论证关联《存在与意义》第二卷、第三卷的基底性问题群。
1月30日,出版《辩证法的逻辑》新版。
2月3日,与浅田彰、市川浩、柄谷行人座谈会“《近代的超越》与西田哲学”。(《季刊思潮》第4号,4月)
3月25日,出版《表情》。以表情现象为主题,详细阐述作用论、相互主体性论的基础性机制,前提性补充《存在与意义》第二卷。
5月28日,在思想史研究会,作题为“世界史的哲学”的报告。
5月31日,出版合著(城塚登、滨井修编)《黑格尔社会思想与现代》。(《黑格尔及其马克思》)
7月10日,出版《唯物史观与国家论》文库版。
9月,长期连载“社会性行为论笔记”全17次结束(《现代思想》10月号)。
10月9日,出版合著(田边繁治编)《人类学的认识之冒险》。(《哲学的越界》)
10月30日,在中央大学主持的演讲会“回顾历史上的今天”上,进行演讲。
11月10日,出版《〈近代的超越〉论——对昭和思想史的一点认识》文库版(增补版)。
11月10日,在“通向思想之海洋”演讲会上(repro池袋店主持)进行演讲。
1990年
这一年,与伴随东欧“社会主义”政权崩溃的马克思主义终结论抬头抗争,精力充沛地展开马克思论、社会主义论、政治论等。还致力于发起(5月)论坛90s。同时,在左翼派系杂志相继休刊、停刊过程中,支援《情况》复刊(6月)。
2月,为了单行本,与小阪修平对谈。(91年《历史性实践的构想力》)
3月4日,在NHK广播“教师时间”节目上,播放了与小林敏明、熊野纯彦的对谈。
3月23日,因全国学生共同行动计划新欢企画,作题为“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趋势”的演讲。(“战旗”<荒派只要没有特注,下同>4月15日号)。
4月16日,与儿玉晓洋对谈“净土与国家”。(《教化研究》第104号,9月)
4月30日,与天野惠一对谈“历史地回顾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探索》第64号,6月)
5月,起草“第2期《情况》支援阿皮尔”。
5月9日~10月24日,在论坛90s讲座上,与小林昌人一道,以“《德意志的意识形态》的世界”为题,进行讲义(在市之谷YWCA,每月二次,8月休讲,共10次。第5次=7月11日由小林担当)。
5月13日,在论坛90s第一届邀请人会议上,进行纪念演讲“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新阶段”。(《论坛90s》创刊号,6月)
6月15日,出版《当今重读马克思》。说服编集者的反对,终在书名上加入“当今”的语句。
7月1日,在“讲谈社文化论坛(讲谈社现代新书出版1000册纪念演讲会)”上(主持:讲谈社、演播200、再版池袋店,在西武池袋店内演播200),第2天的“研讨会·思想的世纪末”与今村仁司、丸山圭三郎讨论。
从7月2日一周,在东北大学文学院,以“存在与意义”为题,进行集中讲义。
7月10日,出版《马克思与历史的现实》。
11月8日,出版首部对谈集《学际对话·知识的接点》。通过与各界专家的对谈,展示广松哲学之广袤。
12月9日,在论坛90s大会第8分科会“社会主义的新生·计划经济的可能性”上,担任主持人。
12月23日,在大阪哲学学校研讨会“社会主义新生的条件”(在大阪上本町国际交流中心)作报告。(《季报·唯物论研究》第38/39合刊,91年7月)
1991年
1月10日,出版《马克思主义的地平》文库版。
1月30日~3月27日,与石塚良次、吉田宪夫一道,在朝日文化中心,作题为“重读马克思”的讲义(每周一次,共9次)。广松的讲义是第1次和第2次(2月6日)“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第9次“马克思思想的当今意义”。
3月21日,在上福冈市民联合的集会上,作题为“现代社会中的选举战之意义”的演讲。(“战旗”5月15日号、25日号)
4月24日~6月26日,与竹村喜一郎、吉田宪夫、土桥贵、西原和久、砂川裕一、星野智一道,在朝日文化中心,作题为“社会哲学”的演讲(每周一次,共10次)。广松的讲义是第1次“总论”,第5次(5月22日)“黑格尔”,第6次(5月29日)“马克思”,第10次“小结与展望”。
4月27日,以上年《德意志的意识形态》讲座为母体,以合泽清为中心,发起面向学生和市民的“现代史研究会”。在第一届研究会上,作题为“当今,考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可能性”报告。以后,作为每届解说员,给参加者以刺激(因体力不支不得出席之后,以顾问身分继续指点)。
5月26日,因东大五月节的企画,与西尾干二对谈。围绕苏联和东欧崩溃与马克思主义的话题,展开争论。(参见报告报道“东京大学报”6月4日号)
6月28日,在《论坛90’s》和《情况》两编集部共同主持的演讲会“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构筑”上,进行演讲。(《论坛90’s》10月号)
7月10日,出版《生态史观与唯物史观》文库版。
9月28日,在MR(马克思主义和急进主义)研究会成立全会上,进行纪念演讲“苏联共产党的解体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Marxism & Radicalism Review》第2号,92年5月)。
10月12日,在学生斗争委员会联合主持的“三里塚——天皇决战胜利!PKO——粉碎小选举区制法案!学生集会”上,以“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论”为题,进行演讲。[参见报告报道“战旗”(仅此为两川派)11月5日号。演讲录刊登《基姆》第2号,95年6月]
10月14日,出版《黑格尔及其马克思》。
10月31日,因法政大学文学院学术团体哲学会91年度学术大会本部企画,在“广松涉先生演讲会”上,作题为“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性——近代批判的观点”的演讲。
11月10日,出版《世界的共同主观性存在结构》文库版。
11月21日,在大东文化大学经济研究所主持的演讲会上,作题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理念——应该向马克思学习的东西”的演讲。(大东文化大《经济研究》第5号,92年3月)
11月30日,出版与小阪修平合著(对谈)《历史性实践的构想力》。
12月7日,在论坛90s第二届全会上发表“开幕致辞”。(《论坛90’s》92年3月号)
12月8日,在“与‘新世界秩序’对抗的国际联合集会”上发表呼吁。(“战旗”12月15日号)
12月25日,出版《现象学的社会学之原型——A·许茨研究笔记》。
年末,颈部手术。被告知患有肺癌。
1992年
继90年、91年,扩大拥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营。
反复住院治疗,坚持与癌病和抗癌剂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双重抗争,“以形如文字的镂骨之念”,正在执笔《存在与意义》第二卷。
8月2日,在“战旗·共产主义者同盟”政治集会上,以“继承马克思·急进主义”为题进行演讲。(“战旗”8月15日号)
11月30日,出版《哲学的越界——通往行为论领域》。提供给《存在与意义》第二卷的“预备门坎”,并且谋求超越实践“哲学”框架的“越界”,将与现实的诸项问题对峙的诸篇论稿,编成“独立的一书”,揭示出问题。
12月8日,与川本隆史、黑住真座谈“质问日本人的‘正义’”。(《现代》93年2月号)
1993年(60岁)
5月20日,与小林昌人、石塚良次座谈“超越社会主义”(在广松宅)。(《月刊论坛》9月号)
5月28日,在《情况》复刊3周年纪念演讲会“符号的边界与物象化的位相”上,与丸山圭三郎一道,进行演讲(情况出版主持,在中央大学骏河台纪念馆)。
6月10日,出版与丸山圭三郎合著《符号的世界与物象化》。
夏季,在非自民联立政权诞生·55年体制崩溃之际,发表对谈和论稿。
7月,与石川英一、平川南、义江彰夫一道,围绕日本古代史举行座谈会(情况出版主持)。(参见以此次座谈会为基础,确立了义江彰夫、平川南、神野志隆光合编的《掀开日本古代史》。《情况》96年5月号增刊)
8月1日,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原“战旗·共产主义者同盟”)政治集会上,作题为“55年体制的终结与革命派的新课题”的演讲。(“战旗”8月25日号)
11月15日,出版《剥除近代世界》。在充满“作者自身的历史哲学观”的同时,展开支撑广松哲学的世界史观,历史性地定位理应超越的近代世界。
12月29日,将主要著作《存在与意义》第二卷“实践世界的存在结构”,采取将第三篇依托给次卷的形式,暂且出版。这样已出版的诸多论著和第二卷(续)的“预定目录”一并——从而使读者能够了解广松实践哲学的整体性构想和广袤。
12月,以广松为中心,在编集过程中的《哲学·思想百科辞典》(岩波书店,未出版)的编集会议上,带着吸氧器参加。
年末,身体状况剧变,病倒住院。
1994年
2月,进行咽喉切开手术。同月,执笔《身心问题》“致新增补版的自序”。
3月5日,出席为纪念退职而举办的东大科学史、科学哲学研究室同窗会(替代最终讲义的聚会),就“事的世界观”和“物象化论”发言。(《科学史·科学哲学》第12号,7月)。
3月26日,出席东大伦理学科举办的退职纪念会。
3月,从东京大学退职休息。
4月,在病床上向夫人进行《马克思的根本意想是什么》的“前言”口述笔记。这成为广松绝笔。
4月末,病情恶化。进入5月,一时得以略为康复。
5月,成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5月22日上午9点48分,在住院的虎之门医院与世长辞。享年60岁。
5月23日,各家报纸刊登讣告(几乎都附有照片)。
5月25日,在高轮的高野山东京分院举行无宗教式的告别仪式。丧主邦子夫人、葬礼委员长山本信(东京女子大学校长·东大名誉教授)。佐佐木力、吉田宏皙、木村敏宣读悼辞。彻夜悼念,与告别式一道,前往吊丧的约有600人(唁电超过150份)。同日,出版《马克思的根本意想是什么》。
7月9日,在吉田宏皙住持(从驹场时代的老朋友,《佛教与事的世界观》的合著者)的宥胜寺(在埼玉县本庄市),举行四十九日法事。戒名“广眼院涉空晓钟居士”。
7月17日,在中央大学骏河台纪念馆,举办“广松涉追悼集会”(实行委员会主持)。同日夜,在神田学士会馆,举办“广松涉=门松晓钟先生怀念会”(怀念会主持)。
7月20日,出版《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认识》。这成为作者自编的最后的单行本。
11月,《广松涉选集》出版委员会(石塚良次、忽那敬三、小林昌人、高桥顺一、高桥洋儿、竹林喜一郎、星野智、山本耕一、吉田宪夫)决定,编成《选集》共六卷。
12月3日,作为论坛90s第五届论坛的第11分科会,举办“当今重新把握广松理论”。
1995年
3月10日,开始出版《广松涉选集》。
3月26日,由夫人在宥胜寺建墓,举行骨灰埋葬仪式。
6月4日,在中央大学骏河纪念馆,举办“广松涉逝世1周年——演讲·研讨会”(《选集》出版委员会主办,情况出版后援)。
11月,《广松涉著作集》编集委员会(今村仁司、高桥洋儿、吉田宪夫、佐佐木力、村田纯一、野家启一)决定,编成《著作集》共十六卷。
12月30日,出版《选集》第六卷。共六卷完成。
1996年
3月30日,在宥胜寺举行三回忌法事。
6月5日,开始出版《广松涉著作集》。
6月21日,在星陵会馆,举办《著作集》出版纪念演讲·研讨会“转换期的哲学”(岩波书店主持,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协助)。
1997年
3月,在大阪成蹊女子短期大学入学考试试卷(国语)上,从《新哲学入门》一书中出题。
5月31日,在中央大学骏河台纪念馆,举办“广松涉逝世3周年研讨会——广松作用理论的可能性”(社会思想史研究会主持)。
9月8日,出版《著作集》第十六卷。共十六卷完成。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