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世界的门
1
我的同事们拥有五花八门的专业背景
其中一位是辞去外企销售(2000年月入2万)转而学心理学的神人(拿到M. Psy后工资不到2000)
某次出差,彻夜促膝长谈,了解我的情况后,她没有给很多安慰和建议,只是层层剖析我的行为动机,让我第一次毫无保留畅快倾诉。说实话,比朋友的安慰好用多了。
最后她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爱自己,不然就没人爱你了。”
“哦,好的。”我说。
好残忍哦,但确实是这样的。
2
我,三观塑造期不小心学了哲学,在哲学系的四年完成了从童年到成年的蜕变。
我相信爱,相信美;热爱抽象,热爱古典;追求理型(Plato's Theory of Forms),追求真理,追求完美。
同时拒绝经济,拒绝政治;憎恶一切不道德的行为。
总之,我是一个不接地气的人。离开象牙塔后果然碰了很多壁,灰头土脸,依然义无反顾。
可这次不一样了,碰到的不是是非选择题,而是信仰危机。
我的初始预设是柏拉图的半人理论:《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斯(Aristophanes)讲的古希腊神话故事里,最早的人类是球形的,这些球形人类有着非凡的力量和智慧,与诸神战斗,结果被嫉妒的神砍成了两半,以削减他们的力量。这些最初的球形人类变成了两半,他们毕生都在寻找对方,二者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人。
两个互补的人在一起,才能拼凑出更广阔的天空。多好呀。
而事实里,当我汲汲营营寻求互补的另一半时,却发现,和我不同的人太多了,但因为各种原因,和任何一个交往都没办法让我相信拼凑出球形人的可能。
因为这个预设,我缩手缩脚,关闭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不想赚钱,不碰生物医学和物理学,搁置艺术,避免漂泊,总期待着这些生活里的遗憾,会有另一个人帮我完成。只要找到他,生活便会完整。
结果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即使是和优秀又温柔的ex,我也在谈婚论嫁的最后关头退缩了。
3
出错啦!
追求完美当然没有错,但可能预设错了:
我就是完整的人,或者说,我可以追求做一个完整的人。
那么,
为什么要怕政治和经济?(现在工作主题就是政治和经济)
为什么不想赚钱?(明明有不错的收入和投资眼光)
为什么不敢去学生物医学、物理学和艺术?(闲暇活动完全可以包括这些主题)
为什么逃避漂泊?(我有能力慢慢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想清楚这些后,豁然开朗:
世界的大门,需要自己推开。
生活的可能性,需要自己探索。
完整的球形人,需要自己塑造。
过去可以不用依赖别人,未来更加可以呀。
放弃期待他人,放弃幻想。我超棒的,依赖自己最靠谱了。
4
想清楚这些以前,我也是一个热爱生活,体验不同事物的人。
但我不信任自己,在期待另一个人的出现。
所以不敢走,不敢动,在原地等未知的这个人。
想清楚以后,我会继续热爱生活,体验不同事物。
只是不会停在原地,会一直往前走,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