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是“冷漠”的反依赖者

最近,后台收到了一位朋友的留言:
“和老公生活这么多年,只要他觉得我有情绪了,他就采取冷漠、回避的态度,就算知道我不高兴不是因为他,他也从不主动关心,吵啊闹啊,都没用。我只感觉他的冷漠能杀死人,家里如冰窖。”
这位朋友的留言指出了我们绝大部分家庭的矛盾:一个冷漠、疏离的男性,和一个情感投入度高的女性。
许多女人说:“为什么,我这么爱我老公,但我老公表现得那么冷漠???”
其实这种看似在伴侣关系中不可调和的矛盾,是亲密关系的一种配对类型——他们是反依赖者和依赖者。
在亲密关系中,反依赖者的内心宣言是,我什么都不需要;依赖者的内心宣言是,你要满足我。
反依赖者和依赖者的困难在于,反依赖者恐惧亲密关系,一旦过度亲密,他们就会逃走。而依赖者需要黏住对方才能拥有安全感。
大多数的反依赖者是男人,依赖者是女人。这和男人与女人不同原始创伤有关。

付丽娟老师曾经说过:
在咨询中,就会听到女人抱怨丈夫不重视自己,不承担家庭责任。男人会抱怨妻子挑剔和控制。
女人一般投射男人是忽略自己的父母,男人一般投射女人是控制和阉割自己的父母。所以,女人追,男人逃。
1.什么是反依赖者
前段时间王栎鑫离婚了。
王栎鑫说:

吴雅婷说:

两个人看似和平分手的模样,但吃瓜群众并不买账。
即便后来吴雅婷又发了澄清微博说,让大家都别瞎操心了。

但这点信息哪能满足群众的好奇心?
网友扒出了更多细节:
一次采访中,王栎鑫说,自己一直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情是离婚。

另一次采访中,王栎鑫说,我常常跟我老婆讲,有一天,我会离开你。我自己背上行囊,去过一个人的人生。

还扒出来了他的歌:

“感情美好的一面,都是宝贵的昨天,当我不在你身边,答应我用心去飞,生命若有新体验,你别拒绝,当我不在你身边,寂寞若是让你累,回头看一下一切也是安慰。”
——《当我不在你身边》
最终,大多数网友认为,王栎鑫的离婚是一次早有预谋的出逃。我更想理解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王栎鑫通过一次次在幻想中离开亲密关系,来回避关系中的高粘度,这些“幻想”也指导了他的行为,王栎鑫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依赖者。”
什么是反依赖者呢?
你可能也有过这种感觉:
网友1
“你能不能陪陪我,你能不能留下来,到嘴边的却是,没事鸭,我可以,你放心。”
网友2
“我觉得依赖一个人,就是把伤害的刀子递到对方手上,我害怕依赖一个人,就是害怕他将来有一天伤害我,我却手无寸铁。”
反依赖者恐惧依赖伴侣,在亲密关系中他们觉得最重要的是“自由”,他们很少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关系中,他们会用各种方式回避亲密关系:加班、打游戏、甚至出轨。
他们的内在有点矛盾:既渴望亲密,又恐惧亲密,最怕伴侣控制他。
一旦过了热恋期,伴侣粘着他,他会感觉窒息,抱着他,他会感觉太紧,等着他,他就想要消失。这种被伴侣“期待”的感觉,会唤起他内在的伤痛,使得他等不及拥抱对方,就要逃走。
反依赖者并不相信,爱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最害怕伴侣对自己要求太多,每当他发现自己需要承担很多责任,他会感觉到愤怒和窒息,会表现出退缩、回避、冷漠、无情、逃离。
他们经常觉得做自己可能会让伴侣受伤,但关系可能让他们失去自己,在关系中他们很可能要以背叛自己的方式供养另一个人的需求,所以他们用逃跑保护自己。
2. 什么是依赖者
许多网友都有过在情感中依赖他人的感觉,听听他们的分享:
网友1
我正处在一段依赖对方的关系中,一旦他没有秒回,没有主动找我,没有事事为我着想,我就会很困惑。似乎,他不主动找我,就证明他对我没有热情了,尽管我告诉自己我们已经是平淡期了,在他的心中我们的关系很稳定,但我还是会像一个孩子一样想索取什么,想证明自己一直“明显地”被爱。
网友2
可怕的是知道自己过度依赖,并且厌恶这样的自己,常常这样的恶性循环:想要依赖→不行→推开→难受→独立→想要依赖。
网友3
说到底是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因此不相信别人真的爱自己。
网友4
对象不如狗,他的世界不只有我一个人。

依赖者会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无论她们是在工作还是在社交,她们心理都会想到对方,对方是她生活的第一优先级,她们也希望得到同样的待遇。
每当,他不接电话,没有回信息,几个小时不见人,依赖者就开始恐惧,他可能不爱我了。
她们将伴侣看得如此重要,一旦在关系中感受到被拒绝,或者感受到失去对方,哪怕很轻微,她们都会陷入惊恐,就仿佛掉进了黑暗的世界。
依赖者渴望拥有美好的爱情,但当她们真的感受到美好,她们也可能会无意识的破坏这段关系。原因是她们不相信自己真的可以被爱。她们会无意识挑选那些拒绝她们的人,这种被拒绝的感受会帮助她们再次确认内在的核心信念“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3. 依赖者和反依赖者关系中的创伤
我们在外面总会穿上华丽的衣服,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将衣服脱下,呈现出一个不伪装的自己,每个人都伤痕累累,而在一段长久的关系中,你势必会触碰到对方的伤痛。
依赖者和反依赖者关系中的困难是:
反依赖者会用拒绝表达界限感,而依赖者一旦被拒绝,就会唤醒被抛弃的恐惧,当依赖者粗暴又歇斯底里,不断突破反依赖者的边界,反依赖者感到窒息,唤醒了反依赖者被侵入的恐惧。
最终,反依赖者逃跑了,依赖者再次被抛弃了。
莎兰·汉考克老师说“在亲密关系中遗憾的是,一个人越努力的想要和对方有连接,对方越是渐行渐远。”
4. 依赖者和反依赖者的原生家庭
现在我们来探索一下反依赖者和依赖者的原生家庭:
反依赖者的恐惧是被入侵。
在中国这种家庭很普遍,父亲经常不在家,或者背弃了家庭,也可能没有任何情感交流,原生家庭父亲缺位,母亲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儿子身上,儿子在家庭中承担很多角色。
儿子需要安慰母亲的情绪,既是母亲的精神伴侣,又是母亲的父母,但母亲还是不断索求,她永远也不能满足,最后儿子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拒绝母亲,和关闭自己的情感。他感觉到心痛,他以小小的身躯照顾母亲,却还是被母亲抛弃了。
这个男孩长大以后,伴侣哪怕提出一点需求,他都会大发雷霆,他在发泄曾经不能对母亲发泄的愤怒,伴侣的需求让他有很大的压力,他就会各种方式逃开伴侣,有时甚至是出轨。
虽然他们逃开了,但他们的内在常常处于内疚和愤怒中,对抗让他们感到内疚,放弃自由又让他们感觉到愤怒。

依赖者的恐惧是被抛弃。
依赖者小时候可能真的被抛弃了,也可能是变相感觉到了被抛弃。
如果父母工作太忙,她们可能是留守儿童,虽然爷爷奶奶也会对她们很好,但是孩子首要的情感对象是父母,这会让她们感觉被抛弃;
或者,虽然一直在父母身边,但是父母情绪不好,情感关系不好,总会爆发战争和冲突,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被抛弃。
总而言之,依赖者在心中这样想:“一定是我不可爱,所以他们才不来陪陪我,如果我再优秀一点,他们就能来陪陪我了。”

武志红老师说:依赖是对爱上瘾,反依赖是对逃避爱上瘾。依赖的背后是害怕被抛弃,反依赖的背后,是害怕被侵入,被吞没,被吃掉。

依赖者很像一个缺爱的小孩,她们经常去外面寻找爱,她们以为自己的情绪和是否被爱都是别人决定的,但实际上这掌握在她们自己手中。
如果依赖者想要反依赖者重新投入到关系中,要稍微耐心点,克制点,退后点,需求少点,建立一个安全的情感空间他们可能会重新回来。
反依赖者和依赖者都渴求爱,但两人感受到爱的方式却不同。反依赖者需要一点点爱,和很多自由,依赖者需要很多关注和很多亲密。
成熟的爱,是我们在了解对方需要什么的基础上,给予对方想要的。
追和逃是一个游戏,有人陪就会玩得很欢快,追和逃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如果我吊儿郎当的追,你吊儿郎当的逃,关系轻松又快活。
作者简介:李姝婷,国家三级咨询师,曾奇峰心理工作室主笔团成员,渔歌轻飏第七期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学员,咨询收费200元/小节。咨询加微信Shuting-Shuting或豆油(转载于曾奇峰心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