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8.0说起
微信8.0,微信的又一次大版本更新,作为一款国民级的应用,每一次更新都引发关注。当然,每一次更新也都是毁誉参半。其实,要批判微信很容易,文件管理、聊天记录同步等等,谁都能轻易列举不少微信的短板。网上也有戏言,每天都有几亿人在教张小龙做微信。但无论如何,我始终认为,微信是国产App的标杆,尤其在无数质量低下的国产软件的衬托下。
大部分的国产App都有一些普遍的毛病,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随处泛滥的广告。点开App,一整版的开屏广告扑面而来,并且常常散发着一股低俗的气息,“跳过”的按钮往往故意设计得非常小,手指压根点不准。点开App是为了使用App,App是为提高效率而设,开屏广告则严重损害了用户的使用效率和良好体验。现在的手机打开软件的速度已经很快了,评测手机的数码博主喜欢对比不同手机打开App的速度,可讽刺的是,在中国,无论速度多快的手机,打开App一律要等几秒钟的开屏广告。于是,再快的手机在开屏广告面前也只能乖乖就范。而诸如苹果、微软和谷歌这些外国公司的App却没有开屏广告,由此可见,开屏广告纯粹是中国互联网的畸形产物。
此外,广告还藏身于弹窗和推送通知等处。弹窗广告就好像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往身上扔传单,注意是“扔传单”而非“发传单”,如果发传单,一般会问人是否接受,而弹窗广告和推送广告事先并未征得同意,像一个随机轰炸的炸弹,不知道何时何地会落在自己身上。这些广告和街道巷尾的牛皮癣小广告并无分别,是虚拟世界的垃圾信息,令人大倒胃口。
我并不反对广告,一些特殊的商业模式无法通过用户付费的方式盈利,放广告也是无奈之举,搜索引擎就属于此类。但并非所有的App都必须依循此法,即使放广告也不是只有开屏广告一种方式。令人无语的是,有些App即使付费了仍然存在广告,比如QQ音乐、爱奇艺等。这种付费与广告并存的模式不伦不类,令人摸不着头脑。这种做法就是俗话说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如果付费收入不能覆盖成本,为何不提高价格?如果担心用户不愿付费,那干脆取消收费全放广告算了。这种做法既伤害了不肯付费用户的心,也令付费用户感到钱花得不值。
当然,我相信许多人根本不会在意我写下的这些细节。但如果所有人都不讲究,这些公司会更加肆无忌惮,更加不会将用户体验放在眼里,所谓的良好的用户体验便沦为一句空话。为了下载量、日活量,这些App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以各式各样毫不重要、琐碎垃圾的信息来骚扰用户,我们平静的心境常常受到干扰,个人的小世界天天都被混乱和喧嚣入侵。
一个解决之道就是关掉这些App的通知权限,这样,世界瞬间变得安静了。除了微信,我关闭了其他App的通知权限。保留微信的通知是因为有些联系确实很重要,微信在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已经部分取代了电话、短信和邮件的功能。其次是微信的确让人放心,不会推送和联系人无关的信息。
是的,微信没有上述国产App的大部分毛病。除了好友发来的消息,微信从来没有推送过其他无关消息。光是这一点,微信就超越了90%的国产App。微信唯一的广告出现在朋友圈,而且广告的形式相对可以接受。不过我已经关闭朋友圈入口,广告对我而言也毫无影响。这就谈到微信的另一个可圈可点之处——新功能都可以选择关闭。使用微信这么多年来,发现页的功能不断增加,但都可以关闭。我喜欢清静,因此发现页是一片空白。
微信不仅在主流国产App中一枝独秀,和其他腾讯系的App相比也是格格不入。比如QQ和微信相比,二者差距之大,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这是出自同一家公司的产品。QQ无论是UI设计还是功能设置都过于花里胡哨,没有微信带给我简洁舒适的感受。微信的好用和张小龙的产品理念绝对分不开,他是微信之父,也成功缔造了一种简洁的文化。不久前,看了一篇采访张小龙的文章,我更加坚信他有这样的追求。
我不喜欢微信8.0的功能是“状态”,尤其是这个按钮无法关闭的设计。看了一下通讯录的好友列表,有“状态”标记的寥寥无几,看来这个功能并不受欢迎,略显鸡肋。微信有自己的野心,但不要因此丢失了简洁的初心。
-
随想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5 18: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