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写诗与春日生活
距离上一次写诗成型已经过去92天,对于我来说,这是段非常漫长的时间。
期间,收到了香港寄来的第56期《聲韻詩刊》,其中一首旧诗写于2018年10月纳米比亚之行的途中,它是我发给编辑五篇诗歌中时间最久远的一首,那似乎接近我重拾写诗这项活动的年月。
到底是什么机缘使我再次开始写诗?起初是在混乱迷惘的青春期中发现这种异于日常生活之语的表达之后开始写诗,之后渡过一段平静无知每天上班下班跳槽搏命的岁月,再之后,生活如轮回一般再次陷入危机。我质疑工作甚至是生活的意义、厌弃它们的单调与重复、缺乏热情与创造,生命每分每秒流逝,除了写作,我想不到任何可以不使它虚度的方式,于是重又开始写诗。
诗歌的语言某种层面上说并非日常用语,所以它也使我能够与日常生活保持距离。它将眼前的生活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写作即是忘却,文学成为忽略生活最为愉快的一种方式。
“一首诗——因为没有人用诗句来说话,所以一首诗,就是用一种没人用过的语言,表达观念或感受……田野在进入描写的时候,比它自己仅有的绿色会更绿一些。转换就是生活,自我表达就是坚忍不屈。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进入美丽的描写更加真实。”(佩索阿《惶然录》)
最近重又读佩索阿的《惶然录》和他的中文译诗集《想像一朵未来的玫瑰》,后者是我最喜欢的几本诗集之一。一百多年前的诗句读起来依旧使人如堕云崖,也许正是因为诗歌并没有那么的当下和即时,因此它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漫长而复杂的纬度,不速朽,便意味着有可能历久弥新。
我的诗就是我的无能。
那些我做不了的,我写;
那些多彩的韵律缓解了我的怯懦。(佩索阿《想像一朵未来的玫瑰》)

大年初三的晚上,坐在床边,写一首长诗,终因不够完整没有完成。写诗鲜少有不能完成的挫败,但翻看文档,又确有大量散乱字句的存在。其后又去读马雁,读诗与读小说或杂文的心境很是不同,小心翼翼,生怕读完,即便她那唯一的一本诗集已经被我读过许多遍。
最近,上海文艺出版社将《马雁散文集》重新编排出版,书名用了马雁为自己第一本随笔集拟的名字——《读书与跌宕自喜》。我很喜欢这本书名。我常无法与人准确分享读到喜欢的一本书时的喜悦,或者说我不希望仅仅只是分享喜悦,而希望对这本书也有共鸣,但这往往太难,哪怕都是读诗写作的朋友,口味也往往大不相同。所以,那便是一种“跌宕自喜”,任凭深深的触动在心底荡涤,而你所做的只能是捂住胸口。比如最近读《惶然录》时我写道:“住在里斯本的会计佩索阿像是我一百多年前的朋友。理解有时不需要通过现实的交谈而发生,或者说真正的理解从来都不是通过交流来实现,它来自灵魂深处已有的觉察与共振。” 就是这样了,所以在灵魂深处,其实我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孤单。
最近的枕边书还有皮扎尼克《夜的命名术》,又一本反复读的诗集,一本每次读都会有新看法的诗集。第一次读只觉得美而暴烈,痛苦与沉沦的美色泽饱满地在纸页上肆无忌惮地绽开。渐渐地看到她的局限,如果说佩索阿是一个宇宙般的诗人,宏大而虚无,那么皮扎尼克呈现的便是具象且微观的细节触感,但是再逐渐地,便又发现那种所谓的“局限”正是艺术与文学的能量聚集之地,凭借那股吞噬肉身的精神力量,皮扎尼克完成了极具力量的创作,死于36岁。
她死去,她完成。
五十年后,我们仍在阅读她的诗集,感动并震撼于她真挚的生命与创作能量。


在这没有写诗的92天,也是从冬到春的交替时节。
我与L相继去了顺德、大理、广州、杭州,也写下了一些关于城市的文字,在他的鼓励下投了稿,有的即将发表,有的在文档里做最后的修改。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尝试做过各种事,在所有的突发奇想和半途而废里,获得过许多单纯的快乐,读和写是唯一继续做着的事。
春天到了,在家乡温暖的空气里,同远方的朋友联络,不知从哪年开始,和朋友在除夕夜里不再互道新年快乐。今年的除夕,和J聊起疫苗与埃博拉,她说:“我觉得人类快完蛋了,精神疾病、孤独感、焦虑、空虚,没有几个健康的人。”
“所以要乐观一点地活着。”我说。
“傻呵呵的人才会乐观,这种洗脑太难了。”她说。
"我现在觉得也不是。"我说。
“怎么?”她说。
“你觉得彼得·汉德克不是一种乐观吗?乐观也许就是罗曼罗兰说的‘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一种真正的勇气。”我说。
“所以要找到慰藉和信仰,有可以相信和为之努力的东西,我们无法凭空抵抗。”她说。
是的,那可以是爱、是美、是创造、是有价值的劳动。
又有一天,和R在太原相聚,那天,我们很慢地消磨时间,可是时间却飞速地过去。人生有很多的聚散,那些最为伤人而又痛苦的都造访过她的生活。她说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可以接受生活里的“任何结果”,她说最近总是在想,人生是多么的虚无,究竟是什么可以使存在变得更加实在一点?也许还是“当下”,是沉浸在眼下的每一刻,而凭借此刻制造的回忆,也许也能使我们多少得以抵抗虚无。她总在处理比我复杂许多的生活问题,但却淡定从容,容易快乐。
也许生活就是克服盲目与不自知,不屈从于忧郁,但也不执着于胜利。
最后,不如再一起回顾下2019年汉德克获诺奖时在瑞典学院的那段曾被广泛传播过的获奖感言吧:

“ 玩这个游戏。不要期待一切都围绕你。寻找挑战。但不要追求某种特定的结果。绕开那些深藏不露的动机。不要有任何保留。要温柔而强大。参与其中,让胜负见鬼去吧。不要过度分析,不要算计,但是保持敏锐,对那些预兆的敏锐。保持脆弱。袒露你的目光,邀请其他人看向深处;要确保还有足够空间,试着认出每个人的形象。如果你不为一个决定而激动,不要去做。让你自己能够失败。
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些时间,长长地漫步。永远不要忽视一棵树或一片水会告诉你的事。在你感到被吸引的地方,转弯,允许自己晒太阳。不要在意你的亲戚,给陌生人帮助,低下身子来打量琐事,潜入无人之地,不要倾心于命运的戏剧性,笑着把冲突变成碎片。展示你真正的色彩,直到你被证明是对的,叶子的窸窣作响变得甜美。在那些村子里游荡。”
在那篇获奖感言的最后,汉德克还朗读了一首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罗马式拱门》:
罗马式拱门
特朗斯特罗姆
黄灿然 译
游客成群挤进这座庞大罗马式教堂的半黑暗里。
一个拱顶通向另一个拱顶,看不到远景。
几柱烛火闪忽着。
一个看不清面孔的天使拥抱我
他的低语贯穿我全身:
“不要为自己是人类而羞耻,要自豪!
你内部一个拱顶通向另一个拱顶,无穷尽地。
你永远不会圆满,因为本来就该这样。”
泪水模糊我的视线
当我们成群出来走进阳光猛烈的广场,
与琼斯先生和太太、塔纳卡先生和萨巴蒂尼夫人一起;
他们内部一个拱顶通向另一个拱顶,无穷尽地。
昨天出门,北京最高温度已经24度了,月亮每天都在变化,玉兰已经慢慢在开放。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渐暖的空气里舒展开身心,变得更加健康,而在这新的一年,我决定要宽容、投入和坚决。

(公众号:夜路笔记)
-
牵羊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6 06:04:06
-
Moridioteslr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3 1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