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会
听说组会惯例延续了十三年,每周一上午十点例行,目的是回顾上一周所有贷款项目的进展。
团队有五个合伙人:A、B、M、LX、和N。除了A是男性(且非直男),其余四个合伙人都是女性,我知道即使在今天这种组合也不多见。每人的团队角色很明确,总裁、CEO、COO、CFO、和估值专家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A于2006年产生了艺术品金融的创业想法,从自己多年的收藏兴趣出发、研究市场、找合伙人、拓展商机,组建了高效紧密的核心团队。
每周一办公室经理S会把所有贷款项目的材料打印出来,与会人员各发一份。A、B、LX、M、N四人分别按材料上的顺序,汇报自己所负责项目的进展。我喜欢听她们做工作汇报,每个项目都像一个完整的故事。
她们会讲述客户基本背景,需要艺术品贷款的原因(use of funds),财富来源(source of wealth),和N所提供的艺术品初始估值。艺术品金融的三大驱力在行业中被称作“3D”,分别是Death(死亡), Debt(债务), and Divorce(离婚),也不排除用贷款周转正常的商业资金,这都涉及不少狗血八卦。她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储备会让这些故事精彩纷呈,会像听了一集《纽约客》播客。
组会上关于中国大陆客户的讨论基本围绕三点:政治、海外资产、艺术品离开中国国境的时间是否在1949年之前。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的不同导致跨境交易风险高,大银行可承担更多风险,小银行则会极力避免风险。中美关系紧张时,银行就基本不再考虑大陆客户,香港局势动荡,银行也给香港客户的风险指数升级。回到我身上就是中文优势后来基本得不到发挥。
除了所有贷款项目的进展,组会还会讨论公司日常运营。大部分内容都写在打印出来的“运营记录”上:全组九人每人近期的出差安排、放假安排,每个客户年度税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否交齐,有无贷款利息迟交,各贷款项目按风险级别需要写的季度、年度报告进度,所有艺术抵押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位置,它们所在的博物馆、画廊、及其它艺术机构的展览合约是否到位。如果它们放在私人住宅,或在全球巡展,相应的艺术品保险是否已购,保险到期前是否按时续约。银行什么时候安排去检查这些艺术品,以及它们是否需要重新估值。我后来做很多运营方面的工作,也慢慢发现自己好像喜欢也擅长这种角色。
大家对所有项目进展有了全面了解,协商出下一周各自的工作后就会散会,不会闲聊。组会通常在1-2小时之间,接下来一周每人各司其职,大部分时间通过邮件沟通,周中有时办公室甚至一个人也没有,很早就集体实现了团队远程(有时跨国跨时区)工作。
艺术品银行最喜欢的是那些通过家族财富传承获得资本后仍一直善于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的客户,所抵押的艺术品最好来自家族传承并有自己独特的市场,或者来自苏富比佳士得这种成熟的二级市场,如需拍卖能获得可预期的回报。简单来说,优质资本吸引更多资本。Fran Lebowitz在Pretend It's A City讨论金钱的第4集里讲道,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认为有“钱够了”这么一说,而另一种人爱赚钱所以有钱。
经过这几年和第二种人朝夕相处后,我认识到自己肯定属于第一种人。
May,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