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总结+备考攻略(教你一个月内如何逆袭)
这份码了上千字的备考总结+优质计划分享,拿走不谢!✌
作为去年底一次性通过小学教资科目一科目二的过来人,来给2021年的“教资人”助助力~
距离2021年3月13日的笔试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还不能算过年摸鱼的时间,大家备考得如何?
有人也许还沉浸于报名成功的喜悦,拖延着没有开始准备;
或是才翻了几页书,断断续续地学了点,但兴致不高,想着学到哪算哪儿;
又或是已经报了班,被动地等待着老师的安排,而对于自己应该主动把握的东西有哪些则完全懵逼。

其实,现在认真备考还是来得及的。
我是考的小学语文,所以我会讲我在小学教资备考过程中的真切体会,而不是给你泛滥成灾or大同小异的备考资讯。
在以下内容里,我会详细地告诉你【我是怎么复习的】、以及经过我试错总结后推荐【给你的更好的复习计划与方法】。
来,上干货——
————2021年2月20日更新
算上今天,距离2021上半年笔试还有不到一个月了,你是在焦虑中蹉跎时光,还是在拖延中自欺欺人?
今天,让我根据不同进度为你制定两种复习计划。如果你还没有开始,那就赶紧以这两份计划作为参考践行起来;如果你已经开始了但还是觉得没有眉目,那我的计划会让你更清醒、更有努力的方向。
【1】运用思维导图/讲义/网课“过”完知识点。其实看名师网课是最好的,但是介于现在时间有限,你可以快进看网课。实在没有时间,那就赶紧找科目一科目二的思维导图和讲义来将知识点先过一遍。
思维导图哪里来呢?
——打开粉笔APP,找到思维导图这一栏。

点开某一个章节,会出现这个——

看到了吗?它有趣的地方在于这里:

我没用粉笔的这个思维导图,但我自己也整理了思维导图,并且我觉得自己做的图更加细致、知识点更详细,因为是跟着网课做的。我在第一轮复习结束之后就用的它理清了科目二所有知识点,对接下来的复习也有了掌控感,做题也更有感觉了。

至于讲义,现在市面上很多笔记、大机构都会出这个东西,里面的知识点很详细,方便你“过”知识点,可以去找一下。
建议你在两三天之内过完知识点,然后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狂刷题!
是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掌握知识、把题做对。所以,你不仅需要浅显地获取知识,还需要会做题,把所有题型都见识个遍!
我当时就是坚持把【一起考教师APP】上关于科目一法律法规的题和科目二的题目都刷完了。科目一部分“运气题”比如文化素养之类的平时偶尔刷刷混个眼熟,逻辑题多做几个题型把握技巧即可。而且对于不太掌握的题,我还收进收藏夹,刷了第二遍。


这个方式野蛮粗暴,但非常有用。做完这个步骤,你的题感上来了,自信心也会倍增,因为你是见过“全世界”题的人呢。
【2】在做上面【1】中事情的同时,记住,是[同时]——开始背简答题!
我不会告诉你我光是背简答题就花了一个月,然后整理出了200多道都有可能会考的简答题+背了不下5遍,才在去年底的笔试中简答题全中。



不知道你对简答题的认知现在还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但其实它是付出回报率很高的一个复习版块。科目二的简答题只考三道题,但却有30分的分值变现;但其实,背简答题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材料分析题里,有时也会考到简答题题库里的内容原理。因此,背诵简答题可以说是“含分量”很高的一件事了。
再看看当下,距离考试还只剩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了,你各个复习分支线都要同步进行!因为每个分支要做的事情都很多,都要靠这30+天来摆平;而一项一项完成,很容易抓不到进度,从而导致因小失大。
所以,开始背简答题!
我们这屯的小伙伴已经开始背了。背了10天了!!!


花式背诵,这里都有——

【3】从现在开始,每天积累作文素材!哪怕一条作文素材!我说过我现在想起来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在备考过程中每天坚持背哪怕一条作文素材。我说的【背】是自己能背着写出来、讲清楚这个素材的来龙去脉,才能将有完整逻辑链条的素材在议论文中充当论据论证,让作文看起来有理有据。
【4】在距离考试还剩20天的时候,开始做真题+参加各大机构APP组织的模考!真题为王,下面都有讲到,不赘述。好好做真题,掌握套路、熟悉难度,才能更好地在临考前查漏补缺。很多小伙伴问我的资料包里有没有真题,木有!真题直接去APP上找就有啊,还有详细的答案解析它不香吗?


模考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教资人”限时在网上同时做卷子、模拟真实笔试。这会锻炼到你的做题能力、临场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因为会排名),而那些你答错或答不出来的题,会给你警觉,也能起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5】在距离考试还剩10天的时候,在自己买的标有字数的作文本上掐着时间练习写作。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你像我一样,在考场上把握不好时间、连滚带爬,连字都飞起来了……很多人积累了素材,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真正写过,就真的很容易把握不好时间和写字速度、而且没有写作感觉。
【6】好了,我想大概30天之后你已经背完了简答题。那么开始背材料分析题知识库吧!
材料分析题的考察点其实就是一些知识点原理和简答题题库里就有的东西,重要的是你要看到材料就能链接到相应的知识点,所以你的脑中必须形成体系——就像在脑子里建了一个大房子,里面每间屋子里都装着一些知识点,你要跟他们成为朋友。
怎么成为朋友呢?做思维导图+练习。做思维导图是为了在心里形成完整清晰的体系,而每一次练习就像一次旅行,你每一次都把这地图(思维导图)拿出来看看,明白哪个地方藏着哪位朋友,什么时候需要用到这位朋友,就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到考场不论遇到什么材料,你就都能看到其本质的知识点,信手拈来。


【7】到3月的第一个周了!这时候发现自己教学设计题还没准备!!!
别慌,背答题模板。我当时是整理出了十三种答题模板,确保万无一失。因为这分真丢不起,40分!确保每种题型的答题模板和技巧都掌握,这样40分就基本稳了。

【8】临考前三天,就不要太执着于刷题了。背诵才是你和别人能拉开明确差距的地方。
我当时就是紧紧抓住我的保底“背诵救生圈”:
简答题题库+科目一答题笔记+材料题知识库+作文素材+法律法规错题本。
在考前反复熟记它们,清晰的思维让我很自信地进入考场。
为什么我让你临考前只需要反复巩固这些东西——因为考前心里已经很紧张,你需要一些东西来给你一个“确定”感、一种正面暗示,而你经历了这么久反复背诵的东西就会让你很安心。
并且,在我看来,认真复习到这里,我们与别人最大的差距(或者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背得全、背得清晰准确、已经能达到看到相关材料也能立马反应到是哪一个知识点的程度,答题时不就可以信手拈来了吗?
况且,如果不巩固它们,你和那些考前脑子里充满似是而非一团浆糊知识的人和临时抱佛脚的人区别在哪里??
好了,38天,如果你认真执行,我相信你不会差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去做,越努力越幸运,在踏踏实实的努力下,量变引起质变,逆袭会变成一件非常有可能实现的事情!
爆发你的潜能吧,好好努力,给它们一个机会,也给你自己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需要我资料的朋友也可来我主页找我,我给你提供帮助。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个人备考太孤独或是自律性比较差,跟着我们助力小组的背诵打卡计划走,会增强你学习的秩序感,背诵会变成你的一件很渴望去完成的事,甚至能成为你的一项突出能力。


这是我给我群里的宝贝们再一次制定的计划,这次分享一下,有需要的可以直接保存图片——
别再跟我说你焦虑,不知道咋办,迷茫,我的建议都给你了哇!你能不能睁开你美丽的双眼吸收一下!
码字不易,建议收藏+点赞+喜欢!
备考亦不易,助你考试顺利通关~


第一轮复习:(1)
【我是怎么复习的】:
看网课。我平均每天复习3小时,每天看1个科目二的录播网课视频+1个科目一的录播网课视频,再同步刷了一点点题。
我最开始刷的是粉笔APP的【专项智能练习】题。
【感想】:
个人不太喜欢粉笔APP的【专项智能练习】题,因为每次刷题涵盖的考点可能不全。但它的优点是更有针对性。
看网课有一个好处就是很有助于理解,而且听老师讲课会有一种莫名的放心感,觉得只要把老师说的都听进去了,就不会太差。事实证明的确如此(网课里老师说的很多东西都是不经意、但很有帮助的)。
问题是前期我效率很低,网课看完后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月…...
还有一点,我太追求完美了,前期刷题好慢,导致后期赶工很累很不安;而且因为没有及时复习,一些错过的题型再做也还是错,或者掌握得模棱两可。
好好整理错题集真的很重要,方便后期回顾消除盲点、恶补缺漏之处。
【总结出理想的复习策略(给你)】:
看最新名师网课视频,掌握考点(可先看科目二,再看科目一;也可同时看)
同步看【一起考教师APP】的考点解释并刷题、收藏错题。最好是额外建立自己的错题本,并将相同考点的题归类整理,方便后期再填充新错题进去,直到搞懂考点。
【注】:【一起考教师APP】的题库我觉得比较全,而且每种题型都有考察到。我最后是刷完了科目二的题和科目一法律法规的题,很有收获。如果里面的题都掌握了,那进考场时你会很有信心。


如果来不及,科目一可以不看网课。科目一我自己借助一些讲义熟悉了知识点,还整理了材料题答题知识点及答题模板。科目一选择题要多练法律法规版块的。还是建议科目二看看网课,哪怕是加速看。
之后,你只要认真刷好题就行。(科目一有时间就把一起考APP题库里的题刷完,没时间只要刷一点有典型题型的题目就好。科目二刷完题库的题很有必要)。对了,还推荐粉笔公号的【错题本】专栏,有空可以看一看,里面对不同知识点和题型的攻克很有针对性。其他市面上各种不权威的刷题软件不推荐,因为它们里面有些答案和解析存在错误,容易对使用者产生误导。
第一轮复习:(2)
【我是怎么复习的】:
关于作文,我从备考半个月就开始复习了。每天晚上睡前看姜汁儿老师发到公号里的文章,还听了他一些视频课,再加上倒数10天的时候开始自己买作文本限时“实战演练”了几次。
【感想】:一开始只要自己独立找题练笔,就觉得脑袋里素材很少。后来,积累多了练习多了,就有明显进步了。但介于小学的作文类型一般是给一则材料,让你写出一篇议论文,所以无论是切题立意撰写都需要练习+博闻强记。话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每一天认真背诵哪怕一条作文素材,不然我也不会在考试前最担心的就是作文素材不够用(有时候浅显积累的素材真的很难记牢也很难想起来 )。
【总结出理想的复习策略(给你)】:
最好从备考开始,每天积累作文素材至少一条,记忆到能自己独立写下来的程度。考前倒数十五天开始,在自己买的标有字数的作文本上掐着时间练习写作,每两-三天一次。
【注】:网上有很多作文素材。我在复习后期充值了粉笔会员,会员可以阅读到教育主题的作文素材电子书,我觉得里面的东西对我来说也很有用。

第二轮复习:
【我是怎么复习的】:
用最快的速度再看一遍网课,边看网课边打开X-mind思维导图,把知识点通过构造框架的方法一个个录入进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对于记忆知识点、形成对科目二的整体意识感、提高答材料题甚至写作文时的快速反应度非常有帮助;而且在理清冗杂知识点后,会增加自己的自信和成就感。
【感想】:对,科目二的思维导图总结我花了5天才整理完毕。

但这五天是非常有效的。从我读中学时起,这个方法就帮助我通过了很多场考试——那就是自己实打实过一遍书本,用日常性的口述或者默念的方式说一遍知识,通过自己顺畅的思路及表达,把知识过到自己心里脑子里。我身边也有小伙伴跟我一样,在二轮复习中也用了这种记忆导图整理记忆内容,也同样觉得很有帮助。
【总结出理想的复习策略(给你)】:
第二轮复习,借助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再次回顾反刍熟记,有助于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建立知识间的新旧联系;高屋建瓴,更方便后期记忆。
【注】:之前看到一个答主的经验帖,他说光靠背知识点是过不了的,你要对整个系统轮廓有大概的了解以后再去背,这样考试的时候就算考不到原题,你也能拿到七八分的分数。如果光靠背,考不到原题怎么办??我深有同感,于是才有这个看似不必要的备考过程。

第三轮复习:(1)
【我是怎么复习的】:
开始准备科目二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也就是开始大规模的背诵复习。一开始我背的是自己买的笔记,后来觉得不太适合自己,就去背诵小程序打卡,并用【幕布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来记录背诵内容和背诵情况,每天背几条新的简答题、再复习一些背过的简答题,花了25天。
【总结出理想的复习策略(给你)】:
拿到超全简答题题库(我自己整理出了200+道,全网最全,基本无遗漏)和材料分析题知识库,开始正式背诵到考前!



我希望大家在背诵过程中少受折磨,因此把我编的有趣口诀也分享在了题库里,基本上每道题都有。最重要的是参考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和题库特点来制定背诵内容,让你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背了这些忘记那些,从而提提高复习效率。
【注】:
为什么我要推荐结合音频来背诵呢。我自己一开始只用看书和动笔的方式来记忆,但真的很累,容易腻,而且眼睛疼。科学证明,背诵形式多样化更有助于记忆。你想,在你想闭目养神的时候、在你需要走路的时候,耳朵来能抓紧时间学习,岂不是效率更高?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分开记忆每条内容,我的音频将可变速+纯人声+分条朗读解释,哪怕你在零碎时间想边听边乱序背诵也是可以的。

材料分析题知识库可以稍晚一些自行背诵,因为它的内容大部分出自简答题题库。我之前在网上找的一些科目二材料分析题知识库内容比较少,因此我自己做了整理填充。而且我做真题、模拟题时,发现题目里有些之前并未留意的固定答题规律和话术,就都总结到我的资料里了,可以说我的整理很全面了。


第三轮复习:(2)
【我是怎么复习的】:
开始在粉笔APP上做历年真题,并开始在粉笔APP和一起考教师APP上参与每周末的模考。


【总结出理想的复习策略(给你)】:
开始关注【粉笔APP】和【一起考教师APP】的模考,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模考到考前(科目一+科目二)。
在最后30天的复习时间大概过去10天之后,开始做真题,研究它到最后一刻。
【注】:
好好做真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其中套路、熟悉考试难度是复习中很有必要的一环。
另外,如果觉得时间实在实在来不及,后期可以将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历年真题,再针对自己在每个版块的学习缺口,进行相应的延展补充。这样也很救命。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我之前发的对考卷的详细分析和分版块备考攻略——

第三轮复习:(3)
【我是怎么复习的】:
后期我购买了粉笔的9元预测卷,还充值了粉笔会员,以会员身份会看了从2011年-2019年真题和模考的视频讲解;蹭了一些APP上的网课比如“小学主观题高分密训”;还在里面看了一些作文素材等资料。
【总结出理想的复习策略(给你)】:
买大机构的预测卷。体验一些APP会员的产品与服务。
【注】:预测卷其实就是真题的一种“变形”,试卷考察的知识点仍然是那些。但有余力也不妨做一下,你会找到点临考的真实感。
第三轮复习:(4)
【我是怎么复习的】:
最后5天我才拼了命把一起考教师APP题库里的题都刷完了。
【感想】:我备考过程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临考前才来赶工刷题。因为不刷完我就非常不放心,总觉得自己遇到一些不清不楚的题会选错。但是太累太匆忙。
【总结出理想的复习策略(给你)】:
把“刷完所有知识点的题”这项任务放在第一轮备考环节,参考前面我写的内容。管理好自己做过的题目,好处无穷。
【注】:建议前期就夯实好知识点、刷完所有题型。这样既有利于趁早建立错题集、方便后期收纳整理;又有利于之后主力攻克一些难以拿下的考点;不再忐忐忑忑,在考前不会因为害怕觉得自己哪个考点题型没掌握好而倍感无力(这样是很危险的,对完美主义来说心态也容易崩)。
第三轮复习:(5)
【我是怎么复习的】:
在考前倒数十二天的时候,我开始学习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并加以练习。
每天都在整理,直到考前倒数第二天。
这是我整理出的内容——

它涵盖了十三种题型,比如低年级写字课设计、活动课设计、阅读课设计等等,在其他小伙伴还在为教学设计的备考惊慌时,我已经很有把握。
在考前倒数五天中的练习里,我才开始对教学设计题进行了闭卷解答(在没有背熟答题模板之前,我写不出一个完整的答案)。
在考前一天,我对十三种题型的答题模板进行了口头复述,并录下来,过后听自己哪些地方有问题,再更正强记。
【感想】:教学设计题考查的除了答题套路,还有设计教案的思维,我认为自己讲一遍是很加深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并且是检验自己是否掌握的“有利证据”。但是因为是前一天口述,我嗓子有点哑,然后有点肺热,差点开始咳嗽,才惊觉应该早一点做这项工作的。
【总结出理想的复习策略(给你)】:
同上。
但口述时间建议早一点,别弄得太匆忙,身体也吃不消。
【注】:
为什么我提倡背着自己口述一遍?因为只有输出才能验证和巩固输入,要让知识主动成为大脑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放进去。
整理好的资料可以让你省下很多时间,安心做其他版块的最后冲刺。
最后阶段:
【我是怎么复习的】:
紧紧抓住我的保底“背诵救生圈”:简答题题库+科目一答题笔记+材料题知识库+作文素材+法律法规错题本。
【感想】:
在考前反复熟记它们,清晰的思维让我很自信地进入考场。
p.s:幕布这个软件背书真的太香了,大爱。

【总结出理想的复习策略(给你)】:
同上。
【注】:
为什么我让你临考前只需要反复巩固这些东西——因为考前心里已经很紧张,你需要一些东西来给你一个“确定”感、一种正面暗示,而你经历了这么久反复背诵的东西就会让你很安心。
并且,在我看来,认真复习到这里,我们与别人最大的差距(或者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背得全、背得清晰准确、已经能达到看到相关材料也能立马反应到是哪一个知识点的程度,答题时不就可以信手拈来了吗?
况且,如果不巩固它们,你和那些考前脑子里充满似是而非一团浆糊知识的人和临时抱佛脚的人区别在哪里??
如果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觉得要做的事情好多,那可以看看我之前的一篇回答,用“简捷版”复习法,一个月搏一搏上岸也是有很大几率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一个月学来得及吗?没学过至少准备多久?www.zhihu.com
此外,我想特别讲讲关于调整策略的事情:
我有时挺感激我自己的。在很多关键时刻,我没有按照旧计划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及时更换了努力的内容。
比如,一开始我买了市面上的笔记,我买的笔记里面的一些知识点确实很全,很适合平时巩固知识点使用。但是我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拿着笔记背(不代表别人不适合,也有很多人就是背笔记通过教资笔试的)。
一方面我安全感很低,并不相信单单靠背笔记就能完成一切的备考内容;一方面我个人感受是,笔记里面的内容有些很生涩,是我在平时刷题时根本没考的,我是否需要花大量时间硬背部分不太可能会考的内容;有些笔记里面的内容又太过简洁,我无法弄清知识间的底层逻辑,不方便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我复习最追求的状态和效果是有序清晰。
也许因为我是右脑型思维的缘故吧,word型文件我看了之后脑子真的感觉一团乱麻,没有秩序和掌控感。所以我开始找其他的途径,比如用幕布、用X-mind,用石墨文档,用一些背诵小程序。
背诵的小程序我非常推荐,我有25天的时间是跟着它背简答题的。但我发现了它的一些缺点,这也是我最后阶段也没有直接完全依赖它背简答的原因。所以之后我想做更好的音频,来更好地帮助到面临背诵问题的小伙伴。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根据自己的进度、目前的效果、以及最终目标之前的偏差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在偏离航道的最开始就加以改正,别耽误时间。
关于习惯和物资方面:
习惯——
- 早睡早起是最好的。高效率,尽量别熬夜
- 定时休息,做“课间操”,放松
- 每天运动一会儿,对心脏有好处
- 保护好颈椎,不然痛起来啥也不想学,如坐针毡
- 尽量养成每天背书和坚持回忆复习的习惯。学了不复习巩固=等于白费
- 可以适当焦虑,但别让焦虑浪费复习时间
- 平时就要注意身体,别生病,不然很耽误复习和考试
……
物资方面可准备(不必要)——
- 如果要买小学教资笔试的备考教材,推荐山香的
- 粉笔的模拟卷、小册子
- 活页本(推荐那种推拉式的)
- 红、黑、蓝水性笔+很多笔芯+不同颜色的水笔
- 一叠草稿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耳机
- 电脑架+手机架+坐垫+靠枕(保护颈脊椎人人有责)
- 下载【石墨文档】+【幕布】+【X-mind】+【迅读pdf阅读器】+【传图识字】小程序
- 手机端下载To Do(奇妙清单的今身,可以用来记一些备忘录)
……
从结果上来说:我一次性通过了教师资格证科目一和科目二笔试。这是我的成绩:

出考场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人真真太多了,同龄人都很优秀,社会内卷非常严重;而我这样的普通人,奔波到狼狈,才得到了看起来比较理想的结果。

言归正传,尽量不要脱产学习,压力会很大,而且学习效率容易不高,这是我一个小姐妹的经验之谈。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时候,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而有些时候,唯有选择正确的道路才不至于做无用功。因为很多人是在职考试,每分每秒都希望得到最大的收获,所以我希望我的心得能帮助大家提高效率。
总之小学教资备考所需要的东西,我经过考试自行消化整理N遍+半个月后复盘制作出的所有资料基本上都囊括到了,并且还进行了迭代升级,附加了配套的优质资源。这些是我的上岸独门秘籍,也是全网独一份。
而且为了让需要它的朋友更好地吸收其盈余价值(在金融学层面叫复利)、延用这种有效有序的学习方法(给予了使用权,更让渡了部分隐形的所有权),我的背诵资料库是有【word版+pdf版+可编辑版思维导图版】的,也就是说下一位拥有者还能在我之前的功夫上再添加整理自己的内容,在这条有效的学习途径上走得更远更深。
在我的号里,也会分享一些干货,包括但不限于教资。我能了解到关于我本人的成长进程,大家同频学习,共同促进~

我的能力有限,现在有太多渠道帮助你获取各种信息,你不必局限于只有我能帮助你。
但我一定能在关键的地方帮到你。并且,如果我要给你提供什么,那一定是要跟别人有所不同,倾尽我所能给。
如果你很迷茫又没有太多时间,可以加入我提供的全程陪考计划,会有知识+记忆方法分享、音频助记、每日励志;而且下个月初我为大家制定的背诵打卡计划就要开始了,精确到每一天。
赶紧跟上我们的脚步吧!

P.S:
能看到这里的,一定是很有耐心的天选之子,教资考试对你来说也不会算难事。
你的选择,就是你的投资。我努力成为你教资路上最值得的投资之一。
最后,科目一材料题答题知识点汇总+答题模板请拿走,可打印,需要我的完整资料包和陪伴助力的朋友,也可以留言或来我主页找我~
有什么其他关于教资笔试面试的问题也可以咨询我,我还有很多可以说,想要继续努力产出更多优质回答帮助大家~
(科目二攻略正在更新中)
我建议大家把这篇文章收藏!

预祝智慧又努力的你你你,备考顺利!成果喜人!
-
Stell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4 06:12:43
-
豆友216960202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6 11:00:19
-
胥菱恣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7 2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