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创作专题课程2】主讲人:董润年
2020.5.15
一、《厨·戏·痞》的结尾设计
类型片高潮的离场感(最好是积极的、情绪得到发泄的途径)
观众只能记住电影中的几个强情绪的情节,如果结尾是观众满意的,那么也会提高口碑
e.g.《我不是药神》去往监狱场
二、《疯狂的外星人》改编的困难
一流的作品的原著可能只是三流小说,但一流的小说很少改编成电影。
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区别:中国科幻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美国科幻完全架空。
e.g.宁浩改编《乡村教师》在类型基础上也有作者性,城乡结合部美学
三、编剧与导演的工作方式
*大纲写作过程:500字(最核心的内容,会写很多次,找到最准确的表述)——1500字(讲通故事)——3000-5000字(完善细节,共同探讨,反复修改)——10000字
*落实成文字、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否定
*珍惜反对的声音、勇于试错,有导演意识、自知之明
四、《老炮儿》的创作
原作是老兵救儿子的战斗故事,但在外交部就被否了。最后只保留了父子情,把背景放到了北京的现实生活。人物资料丰富,“老炮儿”的概念,也是一种“被时代抛弃的人”不服输、不甘心又无奈的末路英雄。
*歌颂(非主流意识形态中的)英雄主义
五、《被光抓走的人》的视听语言
*原始镜头设计——单场长镜头,现实主义,平实,反类型,用景深较深的镜头方式(杨德昌式、侯孝贤式)。两种准备:1、表演加快节奏;2、三机拍摄(一主两辅,用来补救)。
*后来的被迫修改——削弱了风格、非彻头彻尾的文艺片、为增加票房需求作出阉割。
六、《被光抓走的人》的多线叙事
*初衷——极端情况下人类如何面对荒谬的现实,认识面对自己。
*爱情和婚姻只是切入点——真正想表达的是千奇百怪的人生、不同的人性众生相。
Tips:反传统,面对投资方敢不敢惹恼观众?
七、类型片尝试
很久以前……迪士尼(漫威、迪士尼影业、卢卡斯争夺中国本土的超英电影)超过3000万美金,已通过绿灯会。但迪士尼进行了战略调整,退出了华语市场,项目停滞了。
剧本在改动过程中也产生了不中不洋的尴尬问题。
八、高概念和现实质感的融合
科幻视觉奇观饱和使观众审美疲劳,因此结合现实语境——使用城市实景、方言
(可以结合巴赞的现象学现实主义理论)
九、剧本阐述是如何撰写的
Pitch的推销作用,看的欲望和整体了解,不是非要讲清故事,主要展示风格和主题。
十、写故事能力的训练
*描写真实感的人物,要追求情感逻辑的真实性,可以先剖析自己人性的复杂。
*拉片、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寻找单场戏内的逻辑性(叙事逻辑&情感逻辑),符合一般观众的逻辑感受力,而不会产生疑惑。
*观察生活、丰富人物库、人物不可瞎编(不使用臆想中的人物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多接触真实的人,创作一手的人物)。
*创作者不要去判断,而要去好奇、追究,去了解ta,接近ta,不仅局限表面,还要发掘内心真实。
*说真话,面对欲望,面对缺陷,不要按着规则。
十一、电影台词写作
*台词要满足一些作用:信息量、烘托氛围、塑造人物、制造风格——而不是用台词交代信息、推动剧情,否则会埋没视听的作用。
十二、电影新人面对经济低靡
*经济下行,资方投资收紧,影响新兴导演、视效大片的发展。
*低靡情况对电影新人是挑战也是机会(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呼唤创新、呼唤升级。
*真正的对手——网络短视频。
*方向转移——网络小成本电影,创作者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对艺术有高下之分。
*持续有效地输出内容,就会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