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英们”发来的表情包,够你笑一年

这个春节最火的女明星,你应该听说了,是李焕英。
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最让人心疼的妈妈,也是最幸福的妈妈。
因为她,很多人第一次站在妈妈的世界去了解她的生活,然后意识到:
我们和父母好像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每年春节回家时,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出门打车,他们喜欢站在冷风里干等;登记行程码,他们默默拿出支笔;正躺床上玩手机,妈妈默默转来条信息:《当心!这样看手机,头上要长刺》......
简直时刻让你觉得,自己是不是一朝回到 10 年前。
我也和一些回家过年的朋友聊了聊,听他们给我讲,和家里的“李焕英”相处时,那条比深渊还深的鸿沟,搞出多少趣事。
如何令人焦头烂额,又如何让你哑然失笑。
但最后,他们都会和我说:
“其实我知道,家里的老人正在努力靠近我的生活。”

如果我问,什么时候你觉得和爸妈代沟最深。
十个有九个回我,聊天给爸妈发表情的时候。
毕竟,爸妈总是“屡教不改”。「微笑脸」是老年人的标配,聊天也绝不会止于“呵呵”。
网友 @沈周快进我被窝 说她法考前紧张,给爸妈发消息,结果她妈回了个驴唇不对马嘴。

网友 @慌crying晒自己的早餐被疯狂 diss。

@大刀肆第一次在群里@她家母上大人时,她妈发了个[发怒]控诉她:
“你怎么能直接喊妈妈全名呢!”
罪过罪过。
假如你不小心发错表情包,很可能被老爸老妈追着调教——
@Alone 今年就地过年,大年三十她在群里许了个愿,没想到被爸妈夺命连环 call追问发生了啥......

总之他们对表情包的理解,总能完美避开正确答案。
朋友圈也逃不过他们智慧眼的扫射——
@双晶 之前在朋友圈里发过一次“求包养”,她妈追着她吊打,说她败坏了女孩的名声。

网友 @吃瓜 被怼得清新脱俗:

和你聊天的过程里,爸妈完全不懂梗,但还要硬接你的梗。
他们的注意力时刻都在你身上。
虽然过度解读,每次够你笑很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在你的世界边缘疯狂试探。

前不久我突然发现我爸手机里,有一个专门转译表情包意思的软件。
只需把想发的内容用文字输入,就会立刻为他生成一个很时尚很潮的表情。
每次他关心我又不好意思说时,就给我发一个这样蹩脚的表情👇。

那一刻我发现,他们为了懂我,真的是拼尽全力了。

表情包代沟还只流于表面,工作代沟简直就是个马里亚纳海沟。
想想那个场景,每年过年回家,你可能已经不厌其烦地给爸妈解释过千万次,自己到底是做啥的。
但是解释,只有0 次,和无数次。
下一次,别人问起来,你爸妈只会再问你一遍: “宝啊,你的那个工作到底是个啥?”

我朋友@李欣 是肠内科营养医师,以前一回家,被爸妈追着问吃这个吃那个是不是健康的。 问急了她就怒吼:“我又不是营养师,我是内科医生呀。” 现在,她已经练出来了,很自觉自曝: “健康,都健康。搭配着吃更健康。”
传统行业解释起来挺方便的,无外乎银行、公务员。
不过做互联网新兴职业的朋友可惨了,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注定又是一波斗智斗勇——
读者 @蚂蚱做的是产品经理。他爸妈一脸不置信:
“刚毕业就是经理了?不是给人骗了吧。”
几次解释都不信,又去网上查。那几年很火的小作文,都是这样写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他们又担心:“会不会做这个的,门槛很低啊。”
最好笑的是,不理解你的工作吧,偏偏脑洞还挺大,质疑总能出乎意料到惊掉你下巴——
@闫倩 做的是互联网媒体流量变现的。
但老人们不理解,总说她是不是掉进了贼窝,进了传销组织。
每次见面都喊着要“救她出组织”。
但闫倩其实心里特明白:
“我父母无非是想踏入我的世界,对我多一份了解,增加一种沟通的渠道。毕竟我没守在他们身边。”

之前看到一个博主说:积极地去了解他人,差不多就等于在了解世界。他们需要强壮的“精神肌肉”。
其实这和上一代人了解我们的生活挺像的。 你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他们在现在这个时代下,流露出脆弱——
过年出门逛街,摊位让扫码付款,跟得上潮流的老头老太拿出手机还得鼓捣半天;
出门要打车,站在冷风里冻半天,也不懂打开打车软件......
读者 @李小星 第一次和爸妈视频后,刚挂掉又收到了视频请求。
接起来才知道,他们以为点这个图标,可以看视频回放。

@Ada的爸妈就更让人心酸。
过年回家时,Ada 看到家里墙角边摞了一打米和面,很好奇问她妈为啥屯这么多粮。

她妈一脸自豪:“去年疫情厉害时,家里都要断粮啦,今年提前让人送来这么多,以防万一。”
去年她滞留北京没回家,竟不知不会网上买东西的爸妈差点断粮。
其实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时对老年人不是很友好。
Ada 挺感慨的:
“信息更新迭代太快了,我都要适应一下。老人们追着信息跑,感觉更难了。”
我们和父母好像确实没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他们的时间和脚步都慢太多,慢得正在退出我们的生活。

为了跟上时代不掉队,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就像小孩子,重新学习这个社会的规则。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父母突然就变成个好奇宝宝——
一边对周围一切新鲜事高度关注,一边也闹出不少笑话。
网友 @慵拥 的妈妈赶潮流,也给女儿发表情包,结果发来了这个👇。

@麦子 给妈妈买回家的扫地机。
因为看着太高级了,被爸妈放在桌子上,负责按时打扫桌子......

即便追赶互联网的时代挺吃力,但他们还是在努力适应这种快节奏——
@达不溜的姥姥迷上了用 K 歌软件唱戏,晚上自己摁门铃都不搭理。

@到底要怎样才不受欢迎的爷爷 61 了,突然开始每天炒股,开盘“上班”,收盘记账。
一猛子扎进这世俗尘世,全无半点倦怠。他近来的心愿是开通线上支付,尝试网上购物……

@麦子 的奶奶迷上了玩手机,让孙女说啥都得教会她。
麦子给她画了张图,从最基本的拨打电话开始,现在老人已经会打视频语音了。

去年疫情严峻时,读者 @M 的爸爸迷上了网上学做菜。
从大年三十到 2 月初,每天一道。 他爸说,去年一整年的小目标就是,每天给妻子和孩子做一道菜。

也许只有做菜这个时候,他们才终于又找回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那也是他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力量,和正在享受时代红利的你拥有的快感,一样。
【写在最后】
我们常说“老小孩”,年纪越大,反而越像孩子。
对新鲜事物的偏执和好奇,同小时候吵闹他们的你,简直一模一样。
我同事@Cassie过年回家,带了个 switch,原本爸妈还奇怪每天抱着“小黑盒”干啥。
在她变着花样解释下,终于全家人都能用 just dance 跳舞了。
过年几天大家群魔乱舞的,那场面还挺欢乐。
我想,试着放慢脚步,等一等就快追不上你的老人吧。
带着他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新鲜有趣的新世界。
别让他们感到被时代抛弃的孤独。
每一件好笑的事情背后,其实是父母正在努力适应我们的节奏。我们是不是也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带着他们一起,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速度。
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了更让人心酸的故事,是抖音最近新拍摄的短片《老张的老年大学》,讲述父母们在互联网这座“大学”里经历的种种奇遇和烦恼。老人不能适应社会的节奏,竟然把每一次外出,都当作是一次“上学”,重新学习和适应这个社会的节奏和生活。
春节期间,你在享有悠闲假期的同时,可不可以耐心一点,手把手教教老去的父母,怎么用最基本的 app,就像他们小时候教我们一样。
新世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个优秀的学生不想当医生了,原因不止在“4+4”学制 (11人喜欢)
- 我想拍下18位妈妈的手。她们的手里,握着所有的女性议题 (3人喜欢)
- 想离职但不敢怎么办?我去问了职业生涯咨询师的意见 (4人喜欢)
- 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张照片,会是什么样? (7人喜欢)
- 坏事频发的三月,我们还能对明天抱有期待的理由: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