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催催催的长辈以及被催的年轻人

过年回家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被催,被催着找男女朋友、催婚、催买房、催生孩子、催二胎,好像你永远都没有满足他们的期望。
虽然在家只待了短短一周,但你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焦灼,以前总想着农村是慢生活,但并没有,他们焦灼的状态比城里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脾气暴躁,与人说话话不投机半句多,被催婚的阶段,父母并没有多说什么,但现在面对怀孕生子在婆家时,却听到更多,有时还没坐下来,对面就会有人说:“你这回头要生两个啊,生两个好,有个伴。”“那至少要两个。”……
面对这些,我非常不耐烦,就想没好气的回怼,麻烦让我先生下这个再说吧,第一个还没生出来就开始催二胎。
这还不是高潮,正月老公家的亲朋好友都来拜年,有个亲戚家一儿一女,女儿二十七八,儿子二十五六,两人在沿海城市创业,混的都非常好,女儿靠自己的能力在一线城市买房买车,儿子也在姐姐的带领下事业小有成就,刚提一辆奥迪,原本赚的盆满钵满、非常幸福的四口之家,但姐弟俩都被催婚团团笼罩着,走到哪儿,催婚的话题继续到哪儿。
特别是他们的妈妈,就像是行走的催婚机器,到每一家话题就是急着儿子女儿的婚姻问题,问每个人身边有没有合适的男生女生。然后自顾自的聊接下来的所有……我听到简直头皮发麻,都开始佩服她儿子女儿强大的心脏,作为一个外人我都听不下去,何况当事人。
那些长辈好像没有自己的人生,没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活着就是为了看到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他们不知道事业有成是另一种成功,巴不得孩子在二十岁时生儿子,好像那样才是人生赢家。
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后半辈子,只为了带孙子,他们永远活在焦虑中,好像有根弦随时在提醒: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生孩子生孩子生孩子生孩子……为了这些,他们不惜去算命、去求人、想方设法的完成他们希望完成的。
而那些被催的年轻人,我看得到他们脸上的麻木,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还稍微好点,没上过大学的,也就随大流,随周围人催,不知道是主动还是被动的,立即结婚生子,在还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时候,就为人父为人母,过早就卷入生活的鸡毛蒜皮,背负生活的重担,不知道是在过自己的日子还是过父母希望中的生活。
近几年我逐渐成长为一个非常注重边界感的人,不喜欢他人越过自己的界限,无论是谁。回家不到半天,婆婆看着我孕期的肚子不停的叹气,认为太小。她一辈子在村子里接受的熏陶的就是孕期女性要吃、死吃、恶补,她看到的孕妇也动辄胖几十斤的,胖出一整个自己的,面对她的叹气,我只能跟她说,别瞎操心,产检医生认为我的肚子非常正常。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到这些,元旦期间被她说肚子小之后,我真的以为肚子小,不停地吃,导致元月份胖了六斤。
看到没,那些长辈的出发点都是好心,但做出来的事说出来的话都是焦虑,由于年龄、见识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话也不一定对。以至于他们用焦虑和担心慢慢渗透你原本已经计划好的生活,这些琐碎的稀疏的日常也扰乱了心境。
我们可能需更大的智慧,在屏蔽那些催催催的声音;同时,也要积极沟通,帮助我们和长辈共同成长,来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社会。
告诉他们:人生不只是传宗接代,还有星辰大海。我们长大了,我们可以照顾好自己,可以兼顾自己的小家庭,你也不用围绕我们转,你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时间、空间,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多想想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