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是怎么起作用的
谈论起心理咨询,人们经常会疑惑心理咨询就是谈话,做思想工作,但究竟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我想从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谈谈这部分,长期稳定的心理咨询会逐渐内化一个好的、稳定的客体,这个客体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理能量,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与支持,当被指责被怀疑时可以坚定地与自己站在一起。
人们在生命之初,会内化一个抚养者的角色,比如妈妈,孩子从妈妈的眼睛里看见了自己,当妈妈觉得我丑,我也会认为自己真的丑,妈妈觉得我笨,我也觉得我笨,我便内化了一个批评自己的客体,以及当妈妈批评时的那种羞愧感,这些不好的体验,在成年后也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情感等等。
比如一个人在咨询前非常厌倦现在的工作,这个并不是她喜欢的,咨询一段时间后辞掉了工作,做上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收入也不错,那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首先很有可能,她不喜欢当时的工作是因为这并不是自己选择的,是被动地在做,并且这个被迫的力量大于主动的力量,她不得不待在这样的状态里,而且在以往的很长时间里都是如此,这时她内在的客体是强势且控制的,她仿佛在说:你只能按我的意愿来生活,我说的是对的,你的想法是不对的,你的感受不重要。当来访为此感到压抑,难过,无助,愤怒时,其实是需要为此感到高兴的,因为她的生命在对此发出反抗,但因为这个模式太顽固太强大,而内在的她似乎每到这个时刻就又回到了原来弱小无助的小女孩状态,因此才会来求助咨询。 来访过去的模式会重现在咨询中,体现在和咨询师的关系中,比如她有时会感觉做咨询也是一种任务,是她不得不做的,让自己重新陷入那种被迫无助的死循环里。当咨询师能够容纳来访的这个模式,并理解她的内在发生了什么,能够在这样的时刻和来访一起去看到那个曾经弱小无助的小女孩,并安抚她,回应她,一次又一次,并和她这种感受待在一起,当这些感受被理解被安抚被回应,来访逐渐内化了一个接纳她,理解她,肯定她的客体。慢慢地这个小女孩逐渐有了力量,也许会从躺着的状态到站起来,她开始重视自己的感受,可以为自己发声,并尝试为自己争取,于是在现实中可能表现的是她能敢于辞掉工作,并能够承担辞职所带来的后果,用自己的能力去找到新的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个看似很平常的一个行为,但在内在是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的。就好像她从过去那个副驾驶的位置坐到了司机的位置,握着原本属于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驰骋在自己想走的路上,刚开始她可能会恐慌,害怕,还有些欣喜,但慢慢的当逐渐有了经验,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来调整方向盘,她既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驶向自己想去的地方,也能够平衡好外界的规则,这个新的体验也将成为她人生的底色,她会相信,自己是可以并且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这个她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人生,本就是一种理所当然。 这个过程也许需要很长时间,也许很短,这也不是咨询的全部,但每当这个时刻,都由衷地觉得生命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