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不花是傻子
最近一个月我突然对车起了兴趣,继而引发了一系列思考。
大家都知道,我看盘基本都骑摩拜,一是因为骑车可以更好的感受楼盘周边环境,二是我真的好讨厌开车。
我经常会和别人说,你不买房不是因为你有远见,而是因为住老破小的你从来没有体验过好房子,等你真的去了售楼处,住过了高档小区,就会悔恨万分,立马投入到摇号大军之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很多人对新生事物的抗拒,仅仅是因为没体验过而已,当你真的体验过了好东西,就再也回不去了。
理智的我也带着这样的思维去看待车子,我原以为讨厌开车仅仅是因为没开过车,可当我真的买了车以后,依然喜欢不起来,果然我就是个十足的车渣,5年2万公里,就问还有谁?

可是我最近想换车了,不是因为我变了,而是因为我嫌车便宜。
我的车本不便宜的,至少当年尚在打工的时候并不便宜。相比于同事们的国产车,年轻的我清楚的知道,我的车可能就是老同事们一辈子的追求,所以我甚至一度觉得车买贵了。
当时的我最看不起一种人,就是那些非要买奔驰,觉得车子等于面子的土老帽们,这些人总说汽车是身份的象征,让我觉得非常幼稚:四五十岁的老板,竟然能这么要面子,说出这样不讲理的话。
毕竟再往前走N多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作为小学生的我也一度“铺张浪费”,天天买玩具吃炸串,完全不体恤父母挣钱的来回不易,屡屡被教育。
所以20岁的我当时在各种鸡汤的灌输下,什么扎克伯格开飞度,李嘉诚戴200元手表,再加上老实巴交的父母从小耳濡目染,我认为低调朴素才是美德,死要面子必定活受罪,也以省钱为荣。

直到若干年后,我的阅历和收入大幅增长,摔了足够多的跟头,结实了很多优秀的朋友,才明白一个道理:
当你站在1楼的时候,只会看到眼前的灌木;当你站在顶楼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全世界。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和阅历下,对社会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只有他那个圈层的人能够明白,在此之下的人是永远不能明白的。
正如我曾经喷过的一些楼市“懂王”,总以刚需的眼光去批评豪宅,一会说人家房间少,一会说人家得房率低,一会说人家物业费高一样,不同世界的人是无法交流的。
于是我的世界观又一次改变了,从小时候的“什么都想要”,成长到20岁的“以省钱为荣”,再到今天的“有钱不花是傻子”。
人的成长是一个个跟头摔出来的。
曾经的我也一度为了省钱而很少请客,虽然一年也省了不少钱,但我发现财富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而旁边那位每每热情买单的朋友却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各种帮助。最无法理解的是,这样一个“铺张浪费”的人竟然从来没有因此而贫穷过,因为这真的没有几个钱。
曾经的我也一度认为衣服能穿就行,于是HM的衣服可以穿上多年,直到短袖因愈发的松垮而变成了长袍。这种“美德”从来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一度让领导对我的不修边幅异常不满而大发雷霆。今天看来,当年在同事眼中,我或许就如小丑般有趣。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省下了几百块,这个对我毫无意义的几百块,但在最青春的时候过着最邋遢的日子,是赚是亏,不言而喻。
曾经的我和一位长辈陪同客户,这是一位富有但因年龄关系愈发古怪抠门的同事。当时我们车上载着极其重要的客户从饭店出来,本来饭店应该给我们免除停车费,但不知何故停车场依然要收我们1块钱,没错,是1块钱。我那我抠门已成习惯的同事竟然不顾一切要下车理论吵架,把客户丢在车上,让我眼珠子都掉了下来。最后还是我急忙掏出了1元钱化解了危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我成长了,我开始抛开那一套愚弄我多年的“艰苦朴素理论”,在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士,结识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之后,我终于明白了。
一件衣服的好坏,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买大牌还真的不是为了买LOGO,阿玛尼就是远强于优衣库,无论是面料还是裁剪。一个人的衣着是可以改变相貌的,衣服贵一定有贵的道理,而贵的衣服一定会大大改善你的第一印象,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尊敬和喜欢你。
一辆车的好坏,它就是“面子”,而“面子”绝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当你坐上别人迈巴赫的时候,当你连车门都不会关的时候,你的声音都卑微的,你的气场直接低了他人半头,你的谈判就已经输了一半。
当你开豪车去见客户与朋友的时候,第一印象你已经赢了,无论是生意还是交友,你都远远领先了一步。
我最近和一个朋友吃饭,他虽然背着房贷,但依然买了辆小奔驰。他和我说,这个车很重要,不是说我要面子或者图享受什么的,而是当领导喝醉了酒,你有一辆好车可以把他送回家。当你有了好车,领导就会想着你,带着你。在竞争激烈、内卷化的社会里,这对没有背景的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此时此刻,我才明白,豪车真的是20岁的吊丝小键盘所认为的那样吗?买豪车的人是真的如此幼稚和不堪吗?
理性的说,人是有气场的,人是趋利的,人是嫌贫爱富的,这是人生来的本性。针对人的本性做事,是非常理智且合理的。所以无论是日常消费还是买车买衣服,与身份不匹配的抠门绝对弊大于利,只会让你失去很多很多本属于你的机会。
大家要注意我说的一点,那就是消费一定要与自己身份收入相匹配。
我依然是极度反对那些过渡消费的人,比如工厂里的打工仔买飞度,比如工资尚不够还房贷的年轻人买奥迪,比如连房子都没买的却要买奔驰。这种消费已经脱离的理性的范畴,属于绝对的弊大于利,只会给你和家庭带来灾难。
反过来,一个人若是条件良好有房有车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自己的前途又是一片光明,那么他的消费水平是一定要与之相匹配的。
比如一个有房无贷,年入30万的你。
1000元一人的omasake吃过吗?你完全可以去吃。当你吃了之后,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做高端料理,这真的不仅仅是给你口福之乐,它会让你学到很多东西,让你今后的交友、与客户的聊天更加自信,更加有的放矢,让你知道什么叫“好吃的”,继而才会懂得如何请客吃饭,这就是“增加阅历”。
3万元一次的商务舱坐过吗?去坐吧,当经济舱的别人蜷成一个团的时候,你却吃着米其林美食,躺着呼呼大睡。此时你就会明白,你的客户需要的什么,你的客户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才知道如何去与比你更优秀的人相处,你才知道如何提供别人真正需要的产品。
5万一块的名表戴过吗?去买了吧,当你戴上它后才会真正感受到自信的魅力,当你自信了就会打开新的世界。你会发现即便是进了爱马仕,你的眼神也不会再像做贼一样乱瞟,销售也会对你毕恭毕敬,即便她根本没看见你的破表,她感受到的只是你那不同于常人的自信气场而已。
这就是高消费对人成长的帮助,你的生活、工作都会因此而上一台阶,高消费带来的是更多的自信、更远的视野和更大的野心与动力,这绝对会促使你成长的。

反观一些人,继承了中国老头老太的光荣传统,即便收入不错,也把自己活成了老古董。
80年代的穿着,抠的不能再抠的生活,每天三点一线以存钱为乐,绝不敢触碰任何新鲜事物,那么你的一生也就到此为止,没有半点翻盘的机会。最可怕的是,你这种人会把这种“邪念”传授给你的孩子,让他们走上和你一样的不归路。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一个人的消费一定要与自己的经济条件相匹配,我们自然不可以过渡消费,但对很多人来说,低消费只会更加的危险。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件事,这个社会比的是排名。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只有排名靠前的人才能享受到有限的资源,小富即安是不存在的,想要幸福,你必须永远超过别人。